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粹字德孺,以荫迁至赞善大夫。元丰中,为陕西转运判官。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神宗责诸将无功,谋欲再举。纯粹奏:“关陕事力单竭,公私大因,若复加骚动,根本可忧。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始后悔。”神宗纳之,进为副使,吴居厚为京东转运使,数献羡赋。神宗将以徐州大钱二十万缗助陕西,纯粹语其僚曰:“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即奏:“本路得钱诚为利,自徐至边,劳费甚矣。”恳辞弗受。

哲宗立,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时苏轼自登州召还,纯粹与轼同建募役之议,轼谓纯粹讲此事尤为精详。时与夏议分疆界,纯粹请弃所取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如河东之葭芦、吴堡,深在夏境,于汉界地利形势,略无所益。而兰、会之地,耗蠹尤深,不可不弃。”所言皆略施行。纯粹又言:“今宜修明战守救援之法。”朝廷是之。及夏侵泾原,纯粹遣将曲珍救之,曰:“本道首建应援牵制之策,臣子之义,忘躯徇国,无谓邻路被寇,非我职也。”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遁去。元祐中,召为户部侍郎。

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永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以为:“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夫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不沾世恩,其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切为朝廷惜之。”疏上,不听。凡论事剀切类此。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范纯粹,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率/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B.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率/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C.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卒/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D.徽宗立加/龙图阁直学士/改知水兴军/率/年七十余/纯粹沉毅有干略/才应时须/尝论卖官之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谱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宋神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E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西夏,是建立在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宋明长期对峙.双方在边境爆发过多次战争。
C.进,用在仕途方面,指出来做官或提升官职。文中指宋神宗让范纯粹出来做官,担任副使。
D.侍郎,宋代朝廷设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粹出身名门,性重团结协作。他防患未然,化解了高遵峪与刘昌祚两人的矛盾;他主动派遣部下救授受到侵扰的别人防区。
B.范纯粹因地制宜.稳妥处理边务。宋与西夏商议则分疆界.他认为占领的西夏土地,有的难于驻守,有的耗费巨大,应果断放弃。
C.范纯粹体恤百姓,始终忧心国事。神宗要把大笔钱财调拨给他的辖区,他上书推辞。他替代吴居厚后,废除苛政。
D.范纯粹历经多朝,大胆建言献策.他受到宋神宗、析宗徽宗的重用,他提出事役的建言,反对朝廷卖官的建议都被朝廷采纳。
【小题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
(2)珍即日疾驰三百里,破之于曲律,捣横山,夏众道去。
17-18高一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
知识点:《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B.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C.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D.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学士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时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仍掌制诰,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B.熙宁是宋神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皇帝在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自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都用年号纪年。
C.岭南指五岭以南地区,大体就是今广东、广西一带,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D.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是指具体的官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博闻强识,文采不俗。他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时下笔如飞,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B.王安石见解超凡,受到赏识。韩维向神宗推荐王安石,升职后也推荐他做记室,神宗一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
C.王安石执着变法,遭人弹劾。旱灾时,神宗想废除变法,他认为旱灾时小事,郑侠上奏要求罢免王安石。
D.王安石擅长文章,执政不佳。朱熹评论王安石文章节操品行高出世人,为政却导致了崇宁宣和之际的极大祸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
(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小题5】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前问过韩琦,韩琦回答说:“处辅弼之地则不可。”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明能印证韩琦的高明之处的事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端,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端曰:“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赵廷美,宋太宗之弟,曾封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B.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C.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D.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字易直。字:古代男子十八岁成年时取字,作为对“名”的补充,供他人称呼,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
B.主上栉风沐雨。主上:和“圣上”“皇上”“陛下”一样,是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此处“主上”指太宗。
C.端备位宰相。备位:是居官的自谦之词,意思是自己本来能力不够,愧居其位,担任这个官职不过是聊以充数。
D.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高祖:与在民俗中对家族前辈的称呼不同,此处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的“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端有洞察力。太宗征讨河东时,他力劝赵廷美不要留守京城,而要上表随从太宗一起出征,廷美听从了他的建议。
B.吕端能识大体。他因自己先登相位,担心寇准心理不平衡,提出了使二人承担相同职责的建议,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C.吕端勇于任事。太宗原本想杀死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来惩戒叛逆,吕端主动探知后,劝止了太宗,并提出了妥当的办法。
D.吕端平和宽厚。李惟清从掌管枢密院改任御史中丞,怀疑自己受了打压,就在吕端下班之后,弹劾中伤吕端,吕端不以为虑。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2)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小题5】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怎么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登,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授静江府古县令,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B.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C.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D.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
B.衣冠,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故特指士以上的穿着,代指缙绅、名门世族。
C.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满秩”即秩满,文中指高登贺州学事任期结束。
D.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先买马还是先养士,高登与太守争辩,他认为学校是礼仪诞生的地方,不能废弃,他坚持治理天下依仗礼仪和法度之理。
B.高登任静江府古县令时,秦琥有改变,高登增补他担任学职:秦琥侵占州学钱财,高登声气严厉地喝令他,并对他处以死刑。
C.商登因不满秦桧的作为,拒绝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了上司:他因处置秦琥一事遭受上司的诬陷,遭受打击报复而终致入狱。
D.商登求纳官赎罪,担任右司的故人建议他拜见丞相,而不要直接向朝廷上书,可是他却只认君父,不认权臣,不肯媚附权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它日,琥有请属,登谢之,琥怒,中之以危法。
(2)适登母死舟中,草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