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使其基本骨架、内在气质在《论语》多视角的反复刻画中脱颖而出。“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核心概念,由此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冯友兰曾说:孔子一辈子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最突出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就是为人的生存寻求精神上的“安身立命之地”。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他所设计的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睿智地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不满和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还明确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对于“小人”,他在与君子比照中予以贬贵和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难以见到、难以企及、仰之弥高,乃至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心胸狭隘、见利忘义、斤斤计较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认为,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就是认为儒学具有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观念:修己即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上世纪初,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的辜鸿铭还断言,孔子的全部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

这种观点并非简单地仅从语言逻辑归类上定义儒学,或说儒学是尊崇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学派,而是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儒学是君子之学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君子”一词是那些具有特定的基本骨架、内在气质等优秀道德意蕴的人的代称。
B.冯友兰认为,孔子一生都在思考如何“做人”的问题,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C.孔子认为,“君子”不同于圣人的难以企及高不可攀,更与小人的狭隘、自私等迥然不同。
D.从语言逻辑和哲学体系看儒学的本质就是“君子之学”,这是儒学区别于其它的主要特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君子”说为中心话题,论述了孔子“君子”说内涵的变化,及孔子本人和后人的解读。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使得“君子”的内涵更明确,更有现实感,人格更具体。
C.文章引用冯友兰和辜鸿铭的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释了孔子的精神追求和哲学思想。
D.文章引述材料丰富,既有《论语》语句的引用,也有后人研究结果的介绍,使论证较有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说“君子”代表着崇德向善的美好人格,那么“圣人”则代表最高尚的人格,是人立身处世的目标。
B.“君子之学”的核心包括修己和治人两个方面,这二者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修己方能治人。
C.崇德向善之人格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拥有它才能成为孔子心目中的君子。
D.作为君子之学的儒学影响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因此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其积极意义。
17-18高二下·河北石家庄·期末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时,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是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诗人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题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进行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时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提出的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D.“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题2】下列理解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的观点。
B.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却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诗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B.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C.如果不用“知人论世法”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中,“器”字总共出现了六次,字数占比连万分之五都不到,并且仅有五次具有实质意义。然而,这几处“器”字的不同内涵,却彰显出孔子所倡导的君子标准。

“君子不器”,道出了孔子对君子的才具要求,君子应该博学多能,不要局限于一艺一能。为此,孔子在《雍也篇·第六》中对弟子子夏提出:“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在孔子之前,“儒”在社会上作为一种行业,成分非常复杂,但总体来看,都是以一技之长谋求个人生计,这与孔子心中的道义担当、仁者精神相去甚远。在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应是有德兼有位者,应有超越个人生计的高远追求,以博学多能弘道济世。

“管仲器小”,“子贡是国之重器”,体现的是孔子对君子的德性要求,在《宪问篇·第十四》中,孔子对管仲的事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如果没有管仲的话,可能华夏之地就要改行夷狄之俗,也就是“被发左衽”了。孔子虽然肯定了管仲的相齐之功,并且也没有苛责管仲忘主事仇,但他仍然觉得管仲在器识德行上有所欠缺,识见并非宏大,心中骄傲自满,行为有违礼法,在德性上称不上“克己复礼”的彬彬君子。

在孔子看来,事功固然重要,然而如果内心长时间做到“不违仁”、能够安贫乐道,那才是更高的人生境界。因此,孔子对颜回的评价高于众弟子。与之相比,子贡虽然精于辞令、善于经商,并且曾游说四国,使鲁国转危为安,在当时世俗眼中取得了比孔子更大的成功,然而正是由于他对外物有所执,对内心的省察砥砺不够,所以孔子给予子贡的评价为瑚琏,合乎“礼”却限于“器”,并未完全达到孔子理想中的君子境界。

“君子使人必器之”,强调的是孔子心中的合作共事之道。君子与人为善,合作意识强,然而心中有“道”,所思所行必以之为遂循。与小人不同,君子对人不求全责备、注重量才而用,让个体的才具器识在合适的地方发挥作用,从“及其使人也,器之”的上下文看,也可看出君子的正道直行,对于“说之不以道”的人,君子一视同仁,能够宽宥对方以往的过失,不钻道德的牛角尖,注意发挥个体所长,一起把事情做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孔子以工匠做事必先磨砺器具为例,认为为仁必须先到贤能之人中接受熏陶,仍然是谈君子的相处之道,君子应多与贤能之士交往,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从这些日常接触中砥砺德行、增长才干,通过日积月累的熏陶涵养,才能慢慢达到“仁”的境界。

(节选自《儒家思想解读:“器”与君子修养》)

【小题1】下列有关“器与君子修养”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不器”道出了孔子心中理想的君子,这样的君子应是有德兼有位者,孔子认为在他之前的儒都是小人儒。
B.“国之重器”的子贡不能安贫乐道、内心做不到“不违仁”,这不是儒家认为的最高人生境界,因此孔子对子贡的评价并不是最高的。
C.君子正道直行,不钻道德的牛角尖,不求全责备,能够在使用人的时候做到“器之”。
D.君子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犹如工匠“先利其器”,只要做到了这一步,就一定能够达到“仁”的境界。
【小题2】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孔子之前的儒与他心中的仁者精神相去甚远,是因为他们用一技之长谋求个人生计。
B.管仲与子贡都有事功,甚至为了事功,与他人竞争,忽略了对内心的省察砥砺。
C.“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在于是否博学多能,子贡精于辞令、善于经商,又游说诸侯,使鲁国转危为安,是“君子儒”的典型代表。
D.颜回虽不经事功,但安贫乐道,他才是达到了孔子理想中的“合乎礼”且不限于“器”的君子的标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多地在布局5G建设上亮出时间表和发展目标。本月13日,北京也正式启动了首批5G站点。5G建设已进入大提速阶段。

5G有多厉害?相信公众普遍知晓的是:一部1G大小的高清电影,只需1秒就可完成下载。的确,这正是5C颠覆当下生活的三大应用场景之一,即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也就是网络速度更快。

除了网速快,5G技术还一直被视为开启自动驾驶时代以及构成物联网的互联设备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也体现在5G颠覆当下生活的另外两个应用场景中,即低功耗广覆盖场景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

对于物联网这一名词,公众并不陌生,主打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近年来一直占据热门。然而受限于传感器等终端的功耗,以及无线网络的覆盖能力,真正的广域物联网仍处于萌芽状态。5G的低功耗广覆盖,将为需要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提供新的强大支撑。在低耗能方面,5G可使终端更加省电,例如在未来的智能建筑中,传感器可埋在混凝土里面,使用寿命长达10年。

在网络使用中,时常会体会到网络时延。5G网络的时延将从4G的50毫秒缩短到1毫秒。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我们上网不再会喊“卡”,5G的网络时延基本让你我觉察不到。不仅上网不再“卡”,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也将进一步打开人们有关远程医疗手术、远程驾驶、自动驾驶和工业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想象。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8月15日)

材料二:

我国通信技术经历了2G时代跟随、3G时代参与到4G时代同步的发展过程,在5G时代,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已成功跻身第一梯队,并在5G承载标准制定、5G产业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在内的运营商,以及华为、中兴在内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在领域深耕多年,拥有大量技术储备,特别是在网络构建、通信设备等关键技术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5G商用高度重视,美国、欧盟、韩国、日本、中国均计划在2019年下半年开展5G网络商用部署,2020年正式商用。随着5G国际标准公布,全球5G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2日)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材料四: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5G将带来什么?

苗圩(工信部部长):5G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入到各行各业,加快生产活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升级,激发出如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医疗手术等各类创新应用,改变我们的社会。

记者:工信部将如何推动5G发展?

苗圩(工信部部长):5G将成为社会数字经济和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我们不仅要建好5G,更重要的是要用好5G。一是加快促进5G终端成熟。二是加快网络建设进程。三是加快培育5G融合应用,进一步推动5G与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协同创新。

(摘编自新华社2019年1月1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计到2030年,5G设备制造收入将增长至约21000亿元,信息服务收入将增长至约27000亿元,5G将直接提供约800万个就业机会。
B.预计到2020年,5G将直接提供约50万个就业机会,这主要来自相关设备制造商创造的就业机会。而随着5G的广泛应用,企业也可能削减部分岗位。
C.预计在5G商用初期,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在中后期,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将增长显著,成为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
D.预计从2020年至2030年,5G总产出结构中信息服务收入和设备制造收入的占比将越来越高,而这些部门对就业的间接拉动能力较弱,是间接就业机会增长日趋放缓的重要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技术被认为是构成物联网的互联设备的必要条件,它的低功耗广覆盖,将为需要万物互联的无线网络提供新的强大支撑,可能会扭转广域物联网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发展局面。
B.随着5G国际标准公布,全球5G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业界普遍认为,在经历了2G时代跟随、3G时代参与、4G时代同步的发展过程之后,在5G时代,我国已成功跻身第一梯队,走在了世界前列。
C.5G具有诸多优势,可与农业、交通、教育等各领域融合应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计划开展5G网络商用部署,5G建设已进入大提速阶段,相信5G很快就会取代4G。
D.可以想象,5G技术将解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在5G时代,生产生活将更加智能化,用户将拥有更优质的体验。这不仅意味着通信行业的变化,更意味着社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分别概括5G特点以及5G商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