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6.11万。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归国率高达79.4%,共计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全面显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现象级的人才回流态势,对于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而且,随着人才国际化大势,不仅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很多“洋人才”也倾向于来华“淘金”。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已位列全球前茅。从业领域渐由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转变,这种全方位的“登陆”,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归潮涌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我们不仅要张开双臂欢迎八方人才,更要把那些“千里马”用好,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成为赢得未来最坚强的战略支点。

(摘编自邱亭《“最大海归潮”会来得更猛烈》,201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海归创业早已有之,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新的态势。

今年8月12日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创业的新生代海归中,半数左右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5座城市,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特点。在创业行业分布上,海归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最集中的是信息产业,占比近五分之一,其次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如今,‘发展’成为点燃当代年轻人内心激情的火种。”北大创业训练营首席执行官王健表示,“欧美国家给年轻人留下的机会太少,加上语言文化隔阂,他们的才能与价值体现大多呈现等量偏弱的关系。” 各国留学生都可能面临这一窘境,但中国留学生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一个蓬勃创新的环境能让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实现几何级的增值爆发。

对当代归国学子而言,他们的激情还基于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他们在出国前就对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此,大量留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选择“暂时离开”的目的直指“凯旋”——在海外提升自我,有一定积累后果断回国,投身创业大军。这也是青年海归创业者群体的一个新特点,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相互成就。

除了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海归们思想解放。王健分析说:“当留学生看到国内80后、90后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他们也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对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热潮的未来,陈庚和王健所见略同:目前,归国学子创新创业正值爆发期,此后,热潮将逐步稳定下来,确立起更成熟的发展模式,前景会更好。

(摘编自陈沫、王庆环《发展机遇点燃喷薄的创新力》,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许多海归博士共同感受到“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下滑而大量缩减科研经费,给项目制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但国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学科和人才,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叉研究,而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目项目当中。”

(摘编自徐靖《科研报国,快马加鞭》,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则材料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留学人员的海归热潮,吸引留学人员归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利好政策和社会大环境。
B.第一则材料是一篇评论,该评论认为“海归热”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并提出将“海归”人才用好至关重要。
C.第二则材料是一则通讯,介绍了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的新态势,阐述了新海归的新追求。
D.第三则材料以描写式的导语开篇,勾勒一幅画面,从一小视角,真实地写出张欣归国后的工作状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B.2016年海外人才回国人数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这股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进而逐步稳定。
C.“海归”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中国大型科研项目的开展。
D.对于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新海归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有着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
E.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自主创新创业是最有前景的一条道路。
【小题3】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
17-18高二下·吉林辽源·期中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那座山,老家那个园

谭谈

①早先,公路只能通到山那边,每次从外面回家,汽车只能开到山那边的一个叫大塘的地方。然后,沿着那条挂山而上的石板山径拾级而上。拐一个弯,又一个弯,上一个坡,又一个坡。不知出过多少身热汗之后,山顶上那座古亭,才立在你面前,那穿亭而过,迎面而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饮下守亭大娘免费提供的一杯凉茶,一种家的温馨就弥漫在全身了……

②于是又下山了。下了一个石坡,又一个石坡,面前,就看见一个盖着黑色瓦片的屋顶了,那就是自己的家。那年那月,自己就是从这里拱到这个世界里来的。

③那时候,我心里总纳闷:这山上,满山遍野全是石头,树长不高,花开不多,水流不远。我们的先祖,为什么要为它取一个如此美丽动听的名字:花山岭呢?

④小时候,我经常在这山上山下跑。春天,上山捡雷公果(地皮菇)做菜;夏日,上山摘榈子树叶,回家包麦子粑粑;冬季,则到山上割茅草,给家里烧火做饭。这山间的每块石板,都印下过我的脚印啊!

⑤那时候,心里时不时在想:什么时候,如果这山上真的有花常开不败,那该多好啊!

⑥近些日子,一群花山岭人,突发奇想,要把这山好好打捡一番,在这里建一个农民公园。平日里那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平平常常的石挪梆,突然间升华了,亮堂了,有些,如天狗咬月;有些,如卧佛赏山;有些,似蛟龙入海;有些,像山鹰展翅;有些……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顿时变得妙不可言。这不就是千年不败的奇石之花吗?山的西南坡,前年建起了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整坡整坡的山,规规整整地覆盖着一块块光伏发电板。它们面向蓝天,造福人类……无疑,这也是我们花山岭上的花,现代科技之花,文明生活之花!

⑦千百年来,无花可赏的花山岭啊,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你已“华丽转身”了!

⑧那么,接我未到人世间的、山脚下的那个家园呢,又是一番什么模样了呢?

⑨伟大的时代,织密了乡间公路的网络。我那老屋的人们,为了生活的便利,纷纷搬出老屋,到老屋对曲新修的公路边盖起了红砖新屋,一年一年,那栋老屋,就成了一片废墟。

⑩而老屋,对于我,它永远在我心里,它在我心中是一栋不倒的精神之屋!

老屋建于何年,已无从查考,听老辈人讲,它是我的高祖领着他的六个儿子,在一座荒山上建起来的,从屋的北头到屋的南头,十几个厅堂,两百多间房子,屋有半里多路长。屋场有南北两个槽门。南槽门上,悬挂着一块雕刻有“进士”两个大字的木。不知是我们的先人里曾经出过一个进士,还是先祖们为了装门面而私自制作的。

老屋里,曾先后接来了八代人,他们中或求学,或从军,或经商,走南闯北。有些,已定居于整华都市:有些,已落户在异域他乡,但不管他们走到哪里,这老屋,都深深地藏在他们的心里。这幢屋是有灵魂的。这是一个家的灵魂,一个家族的灵魂!

这些年来,许多城里都建有老干部活动中心,那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这,引起了老屋一个在省城工作的子孙的联想:自己的村里,那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更值得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也应该有一个休闲、阅读、健身、娱乐的场所啊!于是,他和一群老屋的子孙,聚在一起合计,一个美丽的设想产生了:在这老屋的废墟上建个村里的老农活动中心。中心里,有供老人们阅读的“晚晴书屋”,有供孩子们学习的“小天使阅览室”,有健身广场,有棋牌娱乐室。想到就做。他首先在微信里向文友们发出呼吁一下子,南南北北的作家朋友,就捐寄来了六千多册精美的图书。接着,他又带头捐资、筹资百余万元,用于活动中心的建设。如今,在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老屋子孙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美丽的梦想,正在落地,正在变为现实……

老屋焕然一新,在新时代用新的生命为后人服务了!于是,它被人们取名为:还童园。

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

(摘编自《十月》,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过去花山岭并不,,但这留下了作者儿时的记忆。经过花山岭人的不断努力如今的花山岭果真有了“常开不败”的花朵。
B.作者对花山岭和老屋的今昔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结尾处所写“花山岭,我故乡的山。还童园,我老家的园”,与题目相照应,
C.本文语言平实自然,如“那穿亭而过、迎面面来的清风,把我这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接到了亭”,表现作者对故乡细腻真挚的情感。
D.作者笔下的故乡,古老而又鲜活,既富饶美丽又远离喧嚣,理想化的故乡源于作者对往昔的追忆,同时源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题2】本篇散文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选取了故乡的“山”和“园”作为描写对象,结合全文,说说它们和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

日前,由广东省发明协会主办、搜狐网发起的“新四大发明”评选结果最终出炉,杂交水稻、 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自己的粮食问题,还为亚洲甚至全世界粮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贵献。汉字激光照排:汉字漱光照排技术,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在促进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对日、韩等国家的印刷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影响是巨大的。复方蒿甲醚: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截至2005年底已被26个亚非国家指定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材料三:

近日的一项调查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青年选出“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得票最多的是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它们被学生们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新四大发明”的走红,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刳新领域的显著进步与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 但如何让更多的新发明源源不断涌现,不仅要靠企业在新技术革命的持续竞逐中不断创新,还需要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做好服务与护钪的工作,帮助国内企业提高在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15日66版)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和材料二中的“四大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材料三中的“新四大发明”更着重的是这些发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B.材料三,作者介绍了“新四大发明”的调查结果,充满了浓浓的自豪感。
C.“二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朋友成为“新四大发明”的忠实粉丝,从侧面说明了在很多“一带一路”国家中,生活“通”的程度还有待提高。
D.过去,中国给世界的印象,是制造业大国、世界代工厂,如今“新四大发明”如此受欢迎,代表着中国已融入新产业变革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从三则材料可看出,从古到今,科学技术始终在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和历定进程。
B.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古代改进造纸术的人是毕升。中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因他的突出贡献也被誉为“当代毕升”。
C.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可知,四大发明是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总结出来的,“新四大发明”同样是由外国青年提出来的,这样的巧合,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互联网+ ”所驱动的新经济、新生活的魅力。
D.从上述三则材料看,具有原创性、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能产生社会效益,是评判“四大发明”的几大基本标准。
E.根据材料三,“新四大发明”的走红让我们相信未来我们会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受到各国青年的喜欢,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原生动力,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共赢。
【小题3】发明的可爱,就在于使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外国留学生称赞的“新四大发明”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生活体验说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野猪套

袁凤玲

王三忙三火四地跑回家,喘着粗气冲爹说,“咱家苞米让野猪啃了!爹,你快下套子吧!套子是不是在仓房?我去找。”儿子到底是年轻,风一样的速度就找套子去了。

“咣”地一声,一堆套子扔在了里屋地上。(1)王老汉随手拿起一个带有锈迹的套子,眼里不由得放出光来。这些套子都是行家里手用上好的钢丝拧成的,大小不一,粗细各异,每股之间严丝合缝,虽然已经有了锈迹,但依然透着厉狠狠的感觉,似有狰狞之意。

王老汉是村里有名的跑山能手,会下各种各样的套子,有兔套子,狍套子,野猪套子,还有黑瞎子套子。王老汉最拿手的是套狍子。政策不严的时候,一个冬天下来,他能套三四个狍子外加一两只野猪,黑瞎子只是偶尔能套到,那家伙聪明,不像傻狍子,不知道躲避利害。

王三也拿起一个套子,看了看,很是奇怪地问:“爹,我这个怎么比你的细呢?”

“那是套狍子的,你把这些套子按粗细给我分出来。我把能用的修理修理。”

边整理着套子,王老汉边跟小儿子聊着天:“那年冬天,哎,对了,就这个套子套的,我套了一头野猪。那个野猪真叫大,能有二百多斤,大老远的,就看见一团黑呼呼的,我就知道我套着了,走近一看,好家伙,活的,套到野猪的前腿了。那头野猪看我来了,冲我直撩牙。我当时找了个粗棒子,照着野猪脑袋就是两下,棒子都打折了。那野猪真扛劲,竟然没趴下。”

“爹,就你自己,没叫着我三叔一起溜套子?”王三知道爹和三叔最亲,兄弟俩相差三岁,干什么都一起,现在老了,吃点好的,喝点小酒还往一起凑。

“没有,那天你三叔着急拉柴火,就没一起。我一看,不行啊,把背兜里的长把刀拿出来,就咱家过年杀猪那把刀,照着猪就是一顿捅,大概三四刀,野猪不能动弹了。把我累得呼哧呼哧,半天没起来。”

“爹,你就不怕那么大的野猪挑了你?”王三就不喜欢下套子,加上现在山上的牲口也少了,他从没自己单独下过套子。

“当时不怕,回家跟你爷爷他们一白活,你爷爷把我骂了,告诉我被套子套住的野猪最厉害,除非用枪,否则人千万别靠跟前。不过,那野猪肉真是香,解馋!”王老汉说到这还叭叽了一下嘴,似在回味。

“我就不爱吃野猪肉,肉粗,也不香啊。爹,你们吃野猪肉香,主要是平时没有肉吃,现在,想吃肉了就买,谁还爱吃呀!”

“也是,这都好几年没下套子了,看来,这个秋天我又要试试身手喽。”王老汉很有临危受命,出兵战敌的豪情。

爷俩边唠边修整着套子,吃过晚饭,王老汉上三弟家了。王三知道,爹想让三叔和他一起下套子去,老哥俩感情深着呢!

正玩着电脑游戏呢,王三看爹回来了:“爹,明天下套子我也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热闹。”

“去什么去,你把这些套子送回仓房吧!”

“送回去干什么,明天还得拿,就搁这儿吧!”

“叫你送,你就送,哪儿那么多闲嗑儿。”

这时,王三才发现老爷子情绪不大高:“爹,你咋了?哪儿不得劲?”王老汉心脏不大好,所以现在不大上山,也不大干农活。

“没咋,挺好的。我困了。”王老汉说着就回屋了。

早晨吃过饭,王三看到屋地上的套子一个都没了,就知道爹准备出发了,他也赶紧下地,可是,转了一圈也没看到爹:“妈,我爹呢?”

“你爹上药材地割大草去了。”

“什么,我爹没拿套子吗?没上西山苞米地吗?”

“没有,你爹昨晚回来跟我说不下套子了。”

“妈,什么情况,我爹受什么刺激了?”

“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没受刺激,就是你三叔劝你爹别下套子了,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少了,这几年,政府保护得好,可算一点点多起来了,苞米吃就吃点儿吧!”

“那我爹手不痒痒吗?不心疼那两亩地的苞米?”

“手也瘁,心也疼,不过,你三叔说的对,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我们总得保护一下。你三叔到底是书记,有见识,劝你爹别下套子了,你爹这头倔驴就听你三叔的。今年卖药材最少能收入个七八万,那二亩地苞米就当敬山了。你爹昨晚说的。”

王三寻思了一下,就出去找摩托车,踹着火了,才大声说:“(2)妈,我上集给我爹买点他最爱吃的猪舌头和肥肠,你中午给我爹好好做上。

一溜烟,走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急躁、慌忙的王三,表现出王三对野猪啃自家苞米的愤怒和对套野猪这件事的喜爱,初步展现本篇小说故事情节推进快速的特点。
B.王三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整篇故事都紧紧围绕王三展开,像王三与王老汉的对话,就引出王老汉对当年自己套野猪情节的叙说以及王老汉与三叔关系密切的内容等。
C.王老汉从三叔家回来内心充满怒气,所以回答王三问话时语气就比较硬,也不想回答王三询问为何要把套子放到仓房的原因,这就说明王老汉对三叔的气愤。
D.知道父亲没有去苞米地套野猪后,王三就想着去给父亲买食物,但怕母亲不同意,就先找到摩托车、踹着火后才说话,也没听母亲的回话,就“一溜烟,走了”。
【小题2】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解说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的含意及作用。
(1)王老汉随手拿起一个带有锈迹的套子,眼里不由得放出光来。
(2)妈,我上集给我爹买点他最爱吃的猪舌头和肥肠,你中午给我爹好好做上。
【小题3】文末王三与母亲的对话(“早晨吃过饭……你爹昨晚说的”)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重要作用?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