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而走                             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       憾:遗憾。
C.百亩之田,勿其时       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开仓救济。
【小题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尽心焉耳矣                                   ②不可,直不百步耳
B.①河东凶亦然                                   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②王如知此
D.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小题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投其所好,用作战的故事讲道理,以避免梁惠王产生抵触情绪。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7-18高一下·青海海东·期中
知识点:孟子(前372-前289)《孟子》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昔者,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俱王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

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民归之。所谓兴利,利农事也;所谓除害者,禁害农事也。国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虽变俗习、驱众移民,至于杀之,民不怨也。民贫则轻家易去,轻家易去,则上令不能必行;上令不能必行,则禁不能必止;禁不能必止,则战不必胜、守不必固矣。夫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胜,守不必固;命之曰“寄生之君”。此由不利农、少粟之害也。粟者,王者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治国之道也。

(取材于《管子·治国第四十八》)

材料二   

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注释:①末作文巧:华丽奇巧。这里指工商业。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先王             贵:重视
B.安乡重家则虽变俗       易:容易
C.是民也             罔:同“网”,陷害
D.此惟救死而恐不       赡: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       俱王天下者
B.故天下民归之       然后驱而
C.所谓兴利             无恒产而有恒心
D.至于杀之,民不怨也       罔民可为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危害乡里轻视家乡就敢于欺凌长辈而违犯禁令
B.粟者,王者之本事也
粮食生产乃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大事
C.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百姓能够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
D.申之以孝悌之义
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地讲给百姓听
【小题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治国之道。材料二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__________的主张。
【小题5】通读材料一,简要回答“禁末作文巧”与治国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推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公孙丑上·第二章》)

材料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三: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第八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小题2】下面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我知言,我养吾浩然之气。   在亲民,在止于至。(《大学》)
B.敢问夫子乎长?   其声而然也。(《孟子》)
C.非之心,智之端也。   自见者不明,自者不彰。(《老子》)
D.故君子莫大乎人为善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之。(《庄子》)
【小题3】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与用法,辨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②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③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墨子》)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⑤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⑥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孟子》)⑦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⑧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⑨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A.①⑦/②④⑤/③⑥/⑧/⑨B.①⑦/②⑤/③⑥/④/⑧/⑨
C.①⑦/②④⑤⑨/③⑥/⑧D.①⑦⑧/②④⑤/③⑥/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文本二: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小题1】以下是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选项,请将正确的三处断句选项分别填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其为气也A至大至刚B以直养C而无害D则塞E于天F地之间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加点字词和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一怒而诸侯惧”的“惧”与“勇者不惧”的“惧”意思相同。
B.文中的“无违夫子”的“夫子”与“夫子喟然叹曰”的“夫子”意思相同。
C.《孟子》是儒家四书之一,其作者孟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D.“天下”在古代是指全国地域,跟其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八荒、六合、九州、四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阐明大丈夫的内容上,孟子不同意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作大丈夫必须符合特定的内在条件。
B.孟子所谈的浩然之气是一种生物之气,具有哲学意义。浩然之气的观点是孟子对儒学的一大贡献。
C.孟子认为,“气”必须接受心的统摄,孟子通过“心气之辨”,发现了“我”。
D.公孙丑请教孟子擅长什么,孟子很自信,认为自己能辨识各种言辞和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并以此以“圣人”自居。
【小题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5】孟子是怎么形容“浩然正气”的?用什么来培养浩然之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