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望江南

金德淑①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②。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

空懊恼,独客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阳关。


注:①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宋亡后被虏入元。②燕山:元大都所在地。③独客指汪元量,南宋诗人、宫廷乐师,被俘后因道士身份而得南归。
【小题1】请简要赏析“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肠断”的原因。
2018·江苏苏州·一模
知识点:其他南宋作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白言:“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阁开。爱纵横二涧,东西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日:“不然,暗香浮动,不若孤山先访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注:辛承旨,指辛弃疾。时辛弃疾在绍兴,刘过在临安(今杭州)。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构思和章法奇特,通篇采用对话体,假想自己与三位不同时代的前贤在西湖饮酒赏景,大胆打破词体的格律约束,读来好似一出绝妙的诗剧。
B.词中的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分别是白居易、林逋、苏东坡。他们或曾在杭州为官,或曾隐居西湖畔,作者此时亦在杭州,所以有了词中灵妙的想象。
C.词中重点写了香山居士、林和靖、东坡老的三句对话,化用三人有关西湖的诗文,西湖美景与优美诗文相映成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奇绝的构思才华。
D.由“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可知,三位前贤经过-番讨论后,决定还是先去孤山访梅,并商定,等到天气晴好以后,再去拜访身在绍兴的辛弃疾。
【小题2】这首词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看作一封回信。面对辛弃疾的邀请,作者寄答了这首词,委婉地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海棠

刘克庄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②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③飞仙,石湖④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⑤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美誉。   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④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⑤漫:莫,不要。
【小题1】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怜惜喜爱之情。
【小题2】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
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小题3】《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经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
A.史湘云B.林黛玉
C.薛宝钗D.贾探春
【小题4】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