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横田少佐

希尔尼(新加坡)

我站在海山街口,东张西望。这一带的景物,对我说,熟悉又陌生。对于蹲在五脚基、忙着拍照的横田先生说,这一切,陌生又熟悉。四十年前,我的祖父,蹲在这里,等待过关,过后,当他登上夜行军车,就不再回了。横田先生的祖父那一伙人呢?当年这一群无辜命运的主宰者!今天我们前往拍摄的,是要印证历史的冷漠?“没有什么好拍的!”我拉了横田一把。

“到别处走走吧,要不然三两天内走不遍你的目标呢!”我把一袋摄影器材背起,然后朝向广合街、豆腐街一带走去。一路上我甚少开口,他也乐得自然摄取景物。作为对待一位海外社友的态度说,我是有点冷待了远方的朋友。不过,当社长告诉我,他的祖父当年曾经是“昭南市政会”的一员时,我对横田先生的到访,心灵上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感。

“横田先生,你应该随你的祖父一同前往才对,他可以告诉你更多的过往。不是吗,不久前就有一批前朝遗老在这儿威耀一番。”

“哦,不,家祖以前只在这儿居留一段非常短的时期,后因病回国。——何况,近年他不良于行……”

“不然,他会再度南下'进出'一番?……”我有点冲动地打断了他的说话:“历史是一切过往的见证,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评价。”

“是的,祖父说过,他们当年被派担任保护八十万市民日常生活的职责是有待评估的。”

我的天!我不再开口。脑子是有点儿混乱。大屠杀、良民证、共荣圈、宪兵队、慰劳所、奉献金等等似曾相识的名词,在我脑海里翻滚着。在那漫长的日子里,一切少不了血与泪。在湛蓝、宽朗的天空下,紧张的空气,向路人飞扑,仿佛要说服人们,一切过往不曾发生过。站在横田先生的旁边,一切很难忘怀。譬如说我们在南京街吃午餐时,我想起了南京。譬如说在伊丽莎白道,我们蹲在林谋盛烈士的纪念塔前拍鱼尾狮的英姿时那一股无名的感触。黄昏时分,我们站在市政厅,不,政府大厦前拍纪念照。

“到十合百货公司去吧!刚开张不久的。”

我说。听说正式营业那一天,有二十万人涌了进去抢购。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我们越过马路,朝莱佛士城走过去。

“慢着。”

横田又拿起照相机,朝向那探天的浮雕对焦距。夕阳、浮雕、车浪、晚霞,一幅日落而息的安详图景。我们走过围栏,偌大的纪念碑,鲜有游人。碑的四周,池草萋萋;远处,车声隆隆。我想起广岛原爆,片片残瓦,层层钟声,串串纸鹤,和平雕像,小女孩的心声,慰灵碑,一切的一切……   

“这是什么?”

“哦,长生殿。”

我有意无意地说着:“那年你们的祖父留下的一点纪念。”

“你是说他们出钱建的?”横田认真地说。

“不,是他们提供机会罢了!”我趋前,拍拍灰坛,说道:“我的祖父、八叔一家,都葬在这儿!”

“干什么?”

“他们都在当年‘皇军进出’时无辜被杀的!”

“无辜?”横田用惊慌的眼神望着我。

“这石碑,是对当年许许多多蒙难同胞的一种纪念与追悼。”

“多少?”我出示了手掌。

“五十?”我摇头。

“五百?”摇头。横田走到我跟前,一脸狐疑:“你没有开玩笑吧?难道是五千?”我没有回应,我不想让他知道正确的数目,他还没有这个心理准备,让历史去告诉他吧!清白的历史是不会说谎的。良久,横田的脸色依旧十分难看。

“祖父不可能欺骗我啊!他说当年是这儿保护市民的!”

“我的祖父也不可能欺骗我,他确确实实躺在里头。”

暮色已沉,我看不清横田先生的脸色,好一阵子,他回身把摄影器材收好,说道:“我不去逛百货公司了,让我回旅店,我需要休息及冷静想想。——你能过一趟吗?我们谈谈。”

我点头。

“这也好,我先送你回去。”

我望一望腕表。

“差一点给忘了,我那两个小侄正等着用车,听说——听说晚上有个西城秀树的演唱会……”


注:①少佐:二战日军军衔,横田少佐是横田先生的祖父。②海山街是新加坡大屠杀的集中出发地。③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全岛沦陷,两天后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宣布新加坡更名为“昭南岛”。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小说以人名为标题,既有突出小说人物的意思,又有以“少佐”这一军官名凸显小说主题的意思,因为到访的横田先生曾经在这里犯下侵略罪行。
B.文章开头写对海山街口一带的景物,“我”是“熟悉又陌生”,横田先生是“陌生又熟悉”,这两种说法富有深意,值得回味。
C.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加坡的故事,并暗含着一段同样发生在新加坡的历史,语言蕴藉,表现手法多样,情节步步深入,主题发人深省,读耐人寻味。
D.“他们是成功的,侵略别人不需要武力”,表明“我”对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加坡受欢迎的些许无奈。
【小题2】小说中横田先生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关于小说的结尾段,有人说是点睛之笔,有人说是蛇足赘余,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8-19高三上·黑龙江鸡西·期中
知识点:其他外国作家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波兰】姆罗热克

从前有个挂牌“小小”的矮人剧团,一个很认真的常设团体,每周至少有四场演出,大胆涉猎了所有剧目。文化部因而把它提高到了样板矮人剧院的水平,并授予了一个新的名称,这个扩大了的叫法是“中央小小”,对此谁也没有感到奇怪。这个剧院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在这里找到一份差事,成了每一个业余的或职业的矮人演员的幻想。不过,这家剧院的编制早已配备齐全,拥有精兵强将。有个矮人是该剧院最杰出的明星,他表演情人和英雄的角色,因为他最矮小。他大获成功,收入可观,评论界对他天才的演技赞不绝口。如果剧院得以存在,首先是由于他的功劳。

有一次,他在化妆室里化装——那是在《勇敢的包莱斯瓦夫》首场戏公演之前,他担任剧中的主角——突然发现镜子里没有照出他的金皇冠,可皇冠明明是戴在他头上的呢!过了一会儿,他出台的时候,皇冠碰到了上方的门框,掉落到地板上,像个铁壶盖子一样在地上滚,还发出金属的铿锵声。他拾起皇冠,走到前台。第一幕结束后他回到后台化妆室,本能地低下了头。“中央小小剧院”的房子是根据剧团的比例为它特建的。

《勇敢的包莱斯瓦夫》一幕一幕往下演,而我们的演员在进出化妆室时都习惯性地低下了头。偶尔他瞥见了剧院老理发师的目光正停留在自己身上。理发师也是个矮人,但还不够矮小,由于太大,就不能登台演出,只能做些辅助工作;他怨天尤人,灵魂深处对一切事和每个人都充满了妒忌。他的目光是那样专注,那样阴沉。小矮人怀着不快心情走上舞台。过了一段时间这种不快心情仍然没有离开他;每天带着这种不自觉的感情睡去,又带着它醒来,虽然极力想摆脱它。他自我欺骗,佯装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不快,下意识地去抵制心中早已萌发的怀疑。时间并没有给他带来平静。恰恰相反,有一天,他从化妆室走出来的时候,不得不低下头,尽管头上没戴皇冠。在过道里他又跟理发师擦肩而过。

这一天他决心正视现实。他在自己雅致的套间里,拉上窗帷,给自己量了身高。这一测量说明了一切。再也不存在什么幻想,他长高了。

傍晚,他瘫倒在沙发上,喝着一杯格罗格酒。第二天他砍掉了鞋后跟。他希望长高只是一种过渡现象,或许过些时候又能缩回去。在一段时间里砍掉的鞋后跟确实帮了他的忙。终于有一回他走出化妆室,正好老理发师在场,便故意挺了挺胸脯,额头上却碰了个大青包。他从那人的眼中看到了讥讽。

他为何长高了?他体内的生长激素为何过了这么多年突然从昏睡中苏醒?剧团已经发

现了吗?有几次他看到老理发师在幕后的一些角落里跟演员们窃窃私语,他一走过去,絮语声便戛然而止,换成了毫无意义的闲扯。他留心观察伙伴们的面部表情,但是从他们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走在街上越来越少碰见老太太对他说:“小家伙,你跟妈妈走丢了吗?”倒是第一次听见有人对他说:“请问,先生……”他回到家里,倒在小床上一动不动地躺着,

眼望着天花板。可是后来他不得不改变姿势,因为他的双脚伸出了小床外,麻木了。这张小床对于他已经太短了。

终于,他对“中央小小剧院”的同事们也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他们都已看到,或者都已猜到是怎么回事,昔日热情洋溢的评论也沉寂了,对他的赞扬也愈来愈少见。到处遇见的都是同情的或嘲弄的眼神。或许这只是他那亢奋的想象力在起作用?幸好领导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在《勇敢的包莱斯瓦夫》演出中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不像演《哈姆雷特》那样成功,但毕竟也是很成功的。领导照常毫不犹豫地指定他扮演《黑衣骑士》中的主角,这个剧已经发了海报。

排练过程中尽管他很痛苦,但并没有经历什么特殊困难就实现了首次公演。他坐在镜子前面,不看镜子就化好了装。舞台监督按了铃,他从座位上沉重地站起来,不意脑袋竟撞碎了天花板上的电灯。他转身朝门口走去。整个剧团的人在灯光明亮的过道上站成了半圆圈,理发师站在中央。理发师身边站的是剧团里另一位扮演情人的演员,同样很有才华,但迄今他只能演B角,就是因为高出了几个厘米。两人默默对视了片刻。

他不得不同剧院告别了。后来随着身高增长,他变换过几种职业,在青年剧院跑过龙套,当过跑腿的,在有轨电车线上扳过道岔。他已经是个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了。

他经受过怎样的痛苦?他有什么感觉?他的姓氏早已从海报上消失了,早已被人忘到九霄云外。他在保险部门当了个职员。

这样又过了许多年,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为了度过周末的自由时间,他走进了矮人剧院。他坐在观众席上高兴得适度,笑得也适度,并不曾表露出过分的兴趣。一边看表演一边剥着薄荷糖糖纸。散场后,他来到衣帽间,穿上了深蓝色的长大衣,扣上了扣子,满意地嘘了一口气,因为等着他的是一顿可口的晚餐。

“不错,一群很好玩的小矮人。”他自言自语地说。

(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多次写到理发师看着小矮人,这样写表现了小矮人的内心世界,以为别人别有用心;为下文写小矮人因为个高而不得不离开小矮人剧场作了铺垫。
B.《小矮人》中,个头的长高却是一种悲剧,因为当矮小变成一种在剧团里出人头地的资本的时候,失去矮小就是失去竞争的优势。
C.《小矮人》这个故事的情节看起来似乎不可能、不真实,而且滑稽可笑,但是在荒诞中却蕴含着朴实可信,因为生活中真有这样的小矮人。
D.《小矮人》是一篇荒诞派小说,表现扭曲了的荒唐画面、滑稽可笑的人和事,旨在
批评波兰统治阶级对下层百姓的奴役。
E.姆罗热克是波兰当代文学中荒诞派的代表作家,本文文字洗练,挖苦、嘲笑人们思想意识中的许多弱点和社会中的阴暗面。
【小题2】小说在刻画小矮人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小矮人走进小矮人剧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意外的礼物

(苏联)帕霍京

谁也说不准安娜·菲利波夫娜有多大年纪,不过,连德高望重的老人们也肯定地说,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人们已经管安娜·菲利波夫娜叫奶奶了。不管他们怎么说,实际上,要是看见她穿着肥大的套鞋,迈着快步,肩上压根白木扁担,挑着满满的两桶水轻松地往家走时,真不敢相信她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从来没有人看到安娜·菲利波夫娜像老太婆那样慢慢吞吞地走路。有时候,有的街坊冲她背后喊道:“哎,菲利波夫娜,你干吗还满处跑哇?在家呆着歇歇得了。”她就举起一只干瘦的手,指着苍天回答说:“我到了那儿再休息,没多久了。”

安娜·菲利波夫娜有个孙女叫维尔卡,每当这轻佻的姑娘从邻居的窗前经过时,这条街上的人都满怀同情地叹息说:“哼,这姑娘有点良心没有?天天把孩子往这儿一送,自个儿就跑了,让老太太在家看孩子。还经常呵斥老人。老太太总是花自己的钱给孩子买东西,孩子妈哪怕说个谢字,要不给老人买点礼物也好。可这想也甭想。唉,瞧这事!”

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她说:“扯什么闲话?姑娘家年纪轻,走错了一步。她好玩、爱跳舞是应该的,可带着孩子怎么去得了呢?我反正在家呆着没事,也该帮帮忙,岁月不等人哪。她感不感谢我,关别人什么事?她兴许已经送给我不少东西呢,这谁知道呀!”

可街坊什么事都知道,要不还算什么街坊。什么事都瞒不过他们。“什么,送了不少东西?”人们瞧着老太太,笑话她说,“你这身衣服已经穿了40来年了。”

过了两年光景,维尔卡出嫁了。大伙松了一口气,可是好景不长。老奶奶又天天晚上照看起曾孙子来了。事情的原委街坊们一清二楚:维尔卡新婚的男人常常拿东西换酒喝。

秋天,维尔卡带着孩子到海滨去休养。没过几天,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一个小邮包。她拿起一把旧的大剪刀剪开了包上的缝线,一眼就看见裹在厚纸里边一条毛茸茸的时髦而漂亮的大头巾。包裹是维尔卡寄来的,可是老太太在包裹里没有找到片纸只字。安娜·菲利波夫娜收到包裹的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的老太太议论纷纷:“这姑娘心眼倒不坏!”

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虽说9月间天气还暖洋洋的,可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碰上有人叫她,她立刻高兴地站住和人闲扯,说着说着,她便有意把话题悄悄地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这件礼物挺贵重的,”她说道,“我简直不知怎样才好,总觉着挺过意不去。”

“没什么。”别人劝她说,“比这更好的礼物你也配啊!”

10月初,晒得黑黝黝的维尔卡顺着大街径直往奶奶家走来。坐在街旁长凳上的老人们向维尔卡问好,她大为惊奇。

“他们怎么向我问起好来了?”到了奶奶家她问起这事。

“这有什么……人家尊敬你呗。”

维尔卡哼了一声。

“忽然尊敬起人来了……包裹收到了吗?”她问奶奶。

“收到了,收到了……”

“你明白吗,我不愿意在疗养地随身带着这块头巾,寄回家吧,又怕我丈夫拿它换酒喝。后来想了想还是存在你这儿保险。”

“这么说,这东西……喀,可不是吗……可我傻老婆子……”

维尔卡吃惊地望着奶奶。

“你怎么了,奶奶?”

“哦,没什么,没什么我随口说说。”

她慌忙地在屋里折腾开了,把头巾拿出来,端端正正放在桌上。维尔卡拿起头巾就走,到了门口她说:“明天晚上我把孩子送到你这儿来。让他自个儿跑跑玩玩。我和我丈夫要去看电影。”

“行啊,你送来吧……”

第二天傍晚,安娜·菲利波夫娜牵着曾孙子的手慢吞吞地在街上走着。她拖着沉重的脚步,头上紧紧包着一条破旧的毛头巾。

大家突然发现安娜·菲利波夫娜确实非常衰老。现在看来,在那些老一辈的人还年轻的时候,人家管她叫奶奶,这个说法是可信的。

(摘自《外国微型小说》)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巧用省略号。如“这么说,这东西……喀,可不是吗……可我傻老婆子……”,体现了安娜·菲利波夫娜突然明白这个礼物并不是送给她时从失落到自我安慰的变化。
B.安娜收到“礼物”后喜不自胜。暖洋洋的天气里,她一到傍晚她就披上头巾出门去,高兴和人闲扯,有意把话题引到维尔卡和那件礼物上去。从中可以看出她生活的空虚和内心的虚荣。
C.安娜·菲利波夫娜周围的街坊们是善良的群像,属于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安娜的孙女——维尔卡也有一定道德评判和约束作用。
D.小说前后呼应形成对比。从开始人们真不敢相信安娜已经老了,她干什么事都很麻利,到最后大家突然发现她确实非常衰老。表现出“意外的礼物”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
E.文章通过安娜一系列变化及大量直接的心理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悲喜。如“安娜·菲利波夫娜也知道别人有这些议论,可是很不以为然”、“安娜·菲利波夫娜喜不自胜”等。
【小题2】概括维尔卡的主要性格特点,简要分析维尔卡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小题3】安娜收到礼物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小题4】作者为什么用“意外的礼物”作标题,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爱先生的小辫子
(德国)乔希姆·弗里德里希
爱先生是个很平凡的人。他长了一张很普通的脸,留了个很一般的发型,就连他穿的西服几乎在任何一家商店都能买到。这样的人常常被其他人所忽视,爱先生也不例外。爱先生早上去上班,有时碰到他的邻居,他总是友好地问候邻居,但是邻居却不理会。在办公室的时候几乎没人给他打电话,即使有电话大多数也是打错了的。
有一天,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件礼物——一套原装美发用具,里面有梳子、刷子、镜子和两个特别漂亮的红蝴蝶结。这件礼物他是在玩具店里买的。唉!在那里又是等到其他顾客买完后才轮到他。
“人们总是忽视我,”他对妻子说。
“或许你应该穿得更时髦一些,明天我们去服装精品店看看。”妻子提议道。
第二天,爱先生和他的妻子就去了市内卖最贵、最时髦的服饰的服装店。
“这是最新款式,只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售货员拿了一条鲜艳的带点的彩色领带推荐道。
“太棒了!”爱先生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条领带。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系上新买的领带,照了照镜子,觉得格外漂亮。早餐后,爱先生和从前一样同安娜玩了一刻钟。
“爸爸,我可以用新梳子给你梳头吗?”安娜问。爱先生没有反对。
于是,安娜不仅给爸爸梳头,而且还给他扎了两个小辫子,并在辫子上系了两个漂亮的红蝴蝶结。爱先生入迷地欣赏着他的新领带,根本没意识到女儿所做的一切。当安娜回房间拿她的镜子时,爱先生看了一下表,哎呀,他必须马上走,否则就会错过那班地铁。他向安娜和他的妻子喊了声“再见”,就跑出了家门。当安娜从她房间出来时,大吃一惊,爸爸已经走了。天哪!爸爸头上还扎着两个带红蝴蝶结的小辫子呢!她希望爸爸不要生她的气。
在楼下,爱先生碰到他的邻居并友善地打招呼。邻居瞪大眼睛看着他,竟也跟他打了招呼。
“你系的是啥东西?”邻居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下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爱先生坐在办公室,他的老板从他的办公桌经过时停了下来。老板几乎每天都经过这里,以前他可从来没有停下过。
“你系的是啥东西?”老板问。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我很满意!”老板喊道,“我们办公室需要时髦人物!你是新来的吗?”
“不,我在这儿工作二十五年了。”爱先生回答说。
“活见鬼!”老板喊道,“马上给你涨工资,让你的同事们瞧瞧,我是多么喜欢时髦人物!”
同事们对此感到吃惊,而爱先生却很高兴。
下班后,爱先生想给他的妻子和女儿买一些好吃的,晚上和她们一起好好儿庆祝一下。商店里挤满了人。那里正在举办一个时装发布会,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在展示着新款的漂亮衣服。当爱先生挤进去后,所有的人都不再看年轻貌美的女模特和漂亮的衣服,而是把目光都转向爱先生。
突然,有一个男人手持麦克风来到他面前说:“您系的是什么?”
“这是最新款式,”爱先生回答说,“就剩这最后一条!巴黎街头的人都系它!”
“活见鬼!”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喊道,“我们的观众对此肯定感兴趣!我们可以约请您做一次电视采访吗?”爱先生高兴极了,满口答应了下来。
当爱先生回到家,他的妻子已经在等他了。她想告诉爱先生,女儿因为小辫子的事感到难过,她希望爱先生不要生气。
可爱先生根本没让他妻子开口说话,就迫不及待地给她讲起今天的美好经历。看来爱先生并不知道辫子的事。这时,安娜悄悄地把爸爸的辫子解开,取下红蝴蝶结。爱先生只顾着激动地讲,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妻子看他这么高兴,也就不再提小辫子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爱先生当然又系上了他那条新领带。
“天晓得我今天还会经历些什么事,”他出门的时候边走边想,“或许其他人也都会系这种领带。”
但是,他没看到有人系同样的领带,而是看到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
【小题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E.虽然邻居、老板和记者在小说中都是次要人物,但作者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他们的出场为主要人物的活动创设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A.爱先生送给他的小女儿安娜一套原装美发用具这一情节,既能塑造爱先生的人物形象,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系着红蝴蝶结的小辫子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突显了小说的主题。
C.爱先生的老板和手持麦克风的男人在看到爱先生的“时髦”打扮后都说了一句“活见鬼”,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基本一致的。
D.小说情节设置得非常巧妙:出门前,爱先生只顾欣赏他的新领带,没有注意到安娜做的事;回家后,爱先生只顾高兴,安娜为他解开辫子并取下蝴蝶结他也不知道。
【小题2】爱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回答。
【小题3】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结尾“街头所有人的头上都扎了两个小辫子,上面还系着漂亮的红蝴蝶结”这一情节的作用。
【小题4】这篇小说有哪些讽刺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