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瞻,字宣远,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 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 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言论自此衰止。

(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已重                           遇:恩遇
B.门巷                           填:堵塞
C.于不永                           幸:幸亏
D.又戎重                           总:掌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B.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C.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
D.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 岂门户之福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文采出众。谢瞻六岁能写文章,作《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辞采之美, 与谢混、谢灵运相抗。
B.谢瞻善于自保。由于弟弟谢晦,年级很轻,权势却十分显赫,谢瞻为避免招致后患,主动上疏,请求皇帝给弟弟降职。
C.谢瞻手足情深。自己的姐姐要到吴郡,谢瞻解职随从,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
D.谢瞻有忧患意识。谢晦回家接取家眷,谢瞻用竹篱隔开门院;谢晦前去探病,谢瞻认为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
(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
17-18高二下·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知识点:沈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在郡不法,亮纠劾 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ā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堨:è,堰),芜废岁久,亮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 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做弱冠。
B.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C.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青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赡、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
B.古代常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C.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清代叫庠。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箱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小题5】请简要分析在对待谢混家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谢弘微什么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三军。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摩之,不忧不克也。”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累迁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苟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俱寇荆州。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日:“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日:“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遵为游军,自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横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于都,赠司徒,谥日烈武,进封南郡公。

(节选自《宋书·刘道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B.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C.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D.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又名荆州,是“七省通衢”之地,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元功,即首功,原指战时凭斩获敌方首级多少论功的制度,后指战时立下最大功劳者。
C.单车,中国古代战斗用的马车,以马匹数量命名,如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
D.薨,古代对诸侯、封王的贵族亡故委婉的描述,也可用于大官,文中即指刘道规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道规卓有大志,屡建奇功。自参与讨伐桓玄的谋划后,作为武帝军中重要将领,他还在平定桓玄之乱和卢循之乱的战斗中,作了关键性的贡献。
B.刘道规领军有方,布置得当。在追击桓玄时,他指出应当先看清形势再制订战略;在征伐徐道覆时,他将鲁宗之当作心腹来委托,使后方得到了安定。
C.刘道规管治有道,深孚众望。他任荆州刺史时,刑罚得当、政令清明,深得当地百姓敬畏和拥戴;后来又在江陵焚书安众,使江汉士庶无复二心。
D.刘道规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战役中,他先以壮气激励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后又在战前巧设的游军协助下,内外合击,一举破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也。
(2)“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