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6 组卷3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B.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C.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D.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指对君主、尊长避开不直称。文中是作者指称死后的尊长陈步瀛,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季,排行次序之一,表示排在最后的。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的说法,《论语》《仪礼》均有记载。陈步瀛是家中的小儿子。
C.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清代在于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也称“恩科”。陈步瀛是乾隆年间恩科会试的鼎元。
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越长越表明守丧当事人对已故人的崇敬,和不忍对方离去的心情,三年为最长服丧期。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
B.陈步瀛行事果决。平凉府回民作乱的时,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
C.陈步瀛善于用兵。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运筹帷幄,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被皇上赐予花翎。
D.陈步瀛生活节俭。他不但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在陈州的时候,他全家还曾以稷谷粗粮为饭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2018·湖南长沙·一模
知识点:姚鼐(1732-1815)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松桥记

(清)姚鼐

徽州之县六,其民皆依山谷为村舍。山谷之水,湍悍易盛衰,为行者患,故贵得石桥为固以济民。吾至徽州,观其石梁之制,坚整异于他郡;盖由为之者多,石工习而善于其事故也。

黟之西南有叶村,村北大溪东流,达休宁渔亭,以合新安江水。村东西各有小溪,北流入于大溪。两小溪上有石桥四,皆叶君有广芥一先人之所为也。而大溪曲当村口,有万松亭。亭侧架木溪上为桥,曰万松桥,时为大水决去。村人之,欲易石久矣。然其工巨不可就。

乾隆五十三年夏,徽州蛟水发,叶村之南山崩陁,坏田庐,毁桥岸。其后数年,民修田庐既饬,而山之崩坏未复,地脉亏败,叶氏以为忧,群出财修之。众举叶君掌其事,垒石培土,山之形势,不逾月而完,余银数千两。众喜,复请君为石桥于村口。当昔蛟水之发,山陨一巨石于地,方三丈余。叶君视其质坚而理直,取为桥材。嘉庆七年九月桥成。长十二,广丈六尺,高如其广。仍名之曰万松桥。。犹有余石与银,叶君使工复为石桥于其溪上游,曰西干桥。而村之左右旧桥尽修而新焉。

当蛟起之年,余适在歙,见被害者之远且巨,甚可伤痛。今叶公为桥,乃反因其陨石之力,因祸得福,转败为功,岂非智乎?余嘉叶村之族,不吝财以营功事,而又得叶君之诚笃而明智,善任其事以督之,故众工无不举。是皆足书也。嘉庆六年八月,桐城姚鼐记。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而大溪曲村口,有万松亭。 当: ______
(2)村人之,欲易石久矣。        病:_____
(3)复请君为石桥于村口。        董: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州:古代安徽的东南部,古称歙州、新安。中国先秦时代就有“州”的地理区域划分,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
B.先人:祖先,古人。也有的地方称自己过世的父亲为先人。文中的先人可能指叶有广已经亡故的父亲,也可能是他的祖先。
C.乾隆: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开始就有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创年号为建元。
D.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着一根棍状的东西。后用作量词,作十尺。周朝创立八尺。十尺为丈。诸葛亮“身长八尺”并非我们现代所指的高度。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由为之者多,石工习而善于其事故也。
(2)今叶公为桥,乃反因其陨石之力,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岂非智乎?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洪水爆发之后叶有广在叶村采取了哪些恢复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旧堂集序

姚 鼐

①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则以诗称于丹徒。长入京师,则称于京师。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读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听。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诗也!”为之益多且奇。

②鼐故不善诗,尝漫咏之,以自娱而已。遇先生于京师,顾称许以为可。后遂与交密,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与先生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归,以第三人登第,进至侍读。为云南临安府知府,赴任,过扬州。时鼐在扬州,赋诗别去。鼐旋仕京师,而子颍亦入蜀,皆不得见。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③先生在临安三年,以吏议降职,遂返丹徒,来往于吴、越,多徜徉之辞。久之,鼐被疾还江南,而子颍为两淮运使,兴建书院,邀余主之。于是与先生别十四年矣,而复于扬州相见,其聚散若此,岂非天邪?

④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进,尝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旧堂内,共语穷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绝善,鼐生平不常闻诸人也。然先生豪纵之气,亦渐衰减,不如其少壮。然则昔者周历山水,伟丽奇变之篇,先生自是将不复作乎?鼐既尽读先生之诗,叹为古今所不易有。子颍乃俾人抄为十几卷,曰《食旧堂集》,将雕板传诸人,鼐因为之序。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B.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C.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D.时有人自西南来者/传两人滇/蜀间诗/雄杰瑰异如不可测盖/称其山川云
【小题2】下列各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归有光并称为“桐城三祖”。
B.“翰林侍读”,指翰林院侍读,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
C.“出”,指京官外调,由侍读到出任地方官,可见王禹卿是出问题而被贬。
D.“浮屠”,指佛塔,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同,说明禹卿还爱好建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时就凭借诗歌在丹徒被人称许。成年后到京师,在京师被人称许。
B.王禹卿跟随全魁出使琉球,在海上翻船,有幸得救,因而感叹上天这是要成就他的诗作。
C.姚鼐在京师遇到了王禹卿,得到称赞,便与王先生交往密切起来,每天都去求教。
D.王禹卿信奉佛教,后来豪放不羁的气概已渐渐地衰退,追求本性,从此决定不再写诗。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气好奇,欲尽取天下异境以成其文。
(2)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皆怪之。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B.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C.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D.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指对君主、尊长避开不直称。文中是作者指称死后的尊长陈步瀛,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季,排行次序之一,表示排在最后的。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的说法,《论语》《仪礼》均有记载。陈步瀛是家中的小儿子。
C.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清代在于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也称“恩科”。陈步瀛是乾隆年间恩科会试的鼎元。
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越长越表明守丧当事人对已故人的崇敬,和不忍对方离去的心情,三年为最长服丧期。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
B.陈步瀛行事果决。平凉府回民作乱的时,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
C.陈步瀛善于用兵。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运筹帷幄,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被皇上赐予花翎。
D.陈步瀛生活节俭。他不但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在陈州的时候,他全家还曾以稷谷粗粮为饭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
(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