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7 组卷15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年份

旅游人次

旅游收入(单位:元)

2016年

3.02亿

3651亿

2017年

3.44亿

4233亿

2018年

3.85亿

4760亿

材料二:

2018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8年春节假日旅游指南》,对春节假日旅游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引导。

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成为广大群众欢度春节的重要方式,今年春节旅游市场持续红火。调查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我国居民出游意愿为83%,其中48.9%的游客选择在春节期间出行。从出游内容来看,研学游、海岛游、游轮游、冰雪游、乡村游等以家庭游客为服务对象的主题旅游休闲市场热度较高。而越来越多的游客更看重旅行社的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对价格的敏感度趋低。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还显示,春节期间具有出游意愿的居民中,有65.9%选择了国内中长线旅游,比例最高。游客选择排名前十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三亚、哈尔滨、杭州、厦门、张家界、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和重庆。

可见,南下避寒、北上玩雪仍是广大游客春节出行的重要动机。选择近郊旅游的居民比例达34.5%,表明春节期间探亲团聚、家庭短途游将升温,结合返乡客流高峰,二、三线城市商业街区、博物馆、主题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庙会等将迎来大量游客。

材料三:

春节假期虽刚结束,但各地返程客流高峰依旧持续。在最近几天,关于海南离岛“天价机票”的新闻与大量游客被“困”海南岛,相继刷爆朋友圈,引起网友们的广泛热议。

从相关票务网站查询可知,未来几天,三亚飞往哈尔滨的直飞航班最低票价为12114元;三亚、海口飞往北京的直飞航班全部售罄……从票面价格的数字上来看,被称为“天价机票”无可厚非。

所以,很多网友对于动辄万元的离岛机票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航空公司因自驾游客无法离岛而坐地起价。但“天价机票”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是因为经济舱机票售罄。以流传最广的三亚飞哈尔滨的单程价格为例,由票务网站查询可知,动辄万元的票价均为全价头等舱、商务舱,且这一航段无论从飞行时间还是飞行距离均相近于北京飞往东南亚城市的航班,这类航班的全价头等舱价格常年处于万元左右。

从政策角度来说,此番被媒体报道的“天价机票”也符合市场价格。从2010年6月1日起,为适应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民航局、国家发改委研究决定,民航国内航线头等舱、公务舱票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各运输航空公司自主定价。因此,航空公司在春节海南旺季售卖全价头等舱、商务舱机票也并无问题,这也符合经济学最基本的规律——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

表2:2018年春节旅游出行方式

(节选自2018年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今年春节返程最堵的地方无疑是海南的海口。到目前为止仍有超过万辆外地车辆滞留海口。从大年初三开始,受十年未遇的罕见大雾天气影响,琼州海峡出现反复停航。自2015年以来,无论是旅客还是车辆运输,每年以15%以上的增幅增长,其中春节假期更是繁忙无比。交通部门根据今年节前进岛车流增量测算,海南需要出岛的车辆达到近10万辆。

本次万辆私家车滞留海南,由极端天气引发,确实事出有因。海南省相关部门紧急启动一级预案,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全体公务员临时调休为游客车辆让路,尤其是在疏导游客的过程中,海南岛的众多居民和志愿者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疏导工作献力出策,与政府部门一道投入到服务保障工作当中,让人感到温暖。

事实上,前些年春节期间,在海南的一些热门景点游客蜂拥而至,在一些通往景区的交通要道上,大堵车的现象也频频出现。依道理而言,海南是离岛,有多少车辆进入海南,港口方面能够充分掌握,这也为限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优势。特别是,根据气象特点,琼州海峡每年12月至3月雾较多,且多为平流雾,是否应该为极端天气的可能发生留足运力余量,根据运力的余裕程度来考虑接待游客的数量,这些课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旅游开发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但是不是符合海南岛的长远发展?要注意到海南作为一个岛屿,生态容量是有限的。保护海南独特的生态环境是公众的期待,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同样是公众的期待。

有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节选自2018年2月《央视新闻》,有删改)

【小题1】下面关于旅游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有不少于一半比例的民众选择了家庭自助游和国内游。
B.春节期间外出旅游的中国民众更加注重了旅游的质量,对旅游消费则毫不介意。
C.春节期间中国民众的出游内容极为丰富,旅游目的既有南下避寒,也有北上玩雪,当然还有探亲团聚的。
D.近三年的国内旅游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发展呈升温趋势,而且旅游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小题2】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所谓的天价机票从票面数字来看的确是价格昂贵,这是因为许多自驾游的乘客无法正常离岛,给了航空公司借机涨价的机会。
B.飞机上较为昂贵的头等舱、公务舱价格是由旺季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与航行的距离和时长并无关系。
C.海南是春节期间国内游客比较喜欢前往的旅游目的地,这的确为当地带来了比较大的旅游消费增量,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D.极端天气致使万辆私家车滞留海南,海南省相关部门紧急启动一级预案,为滞留车辆让路,海南岛的众多居民和志愿者也给滞留的游客送去了温暖。
E.游客既希望能够尽情观赏到海南岛独特的旅游风景,也希望海南政府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来岛旅游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小题3】请指出海南岛在春节期间出现交通困难的主观原因。
2018·吉林·三模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新闻、通讯、访谈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孔子孜孜矻矻,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高尚的人格、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在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国语》和《晋语》中,有这样的文字:“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这里已经将君、父、师并提。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缺少了这三者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所以,礼仪就是用来敬祀天地、尊重祖先、推崇君师,用来树立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和权威的。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教师是礼法的守望者。他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流于匪辟,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法度,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的一致。道家的《道德经》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后生其师,必修其言,法其行。”法家的《管子》中,收录有《弟子职》一篇,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各方面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主张“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也就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师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向学之风,强化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当然,我们也不必忌讳,尊师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也对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具有负面影响。比如,恪守师法,不许学生自出机杼,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后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摘编自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虽然不是中国尊师传统的创始者,但却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
B.《国语》中已将君、父、师并提,当时的人们认为三者的地位同等重要。
C.荀子视教师为礼法的守望者,因为学习和执行礼法,都需经由教师来完成。
D.除了在尊师上取得一致之外,先秦诸子在其他问题上的观点都相互冲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个绕不开的人物,所以在论述中国的尊师传统时,作者选择了从他说起。
B.在充分列举论据之后,文章进而深入剖析了“尊师传统”的本质:尊师既是尊业敬德,也是重学、重道。
C.文章在列举先秦诸子尊师的论据时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其中,“面”为荀子的言论,“点”则为其他诸家的言论。
D.文章在充分肯定尊师传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明了将尊师片面化、极端化的负面影响,从而体现了辩证说理的特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如果对老师态度恭敬,服侍周到,但不愿勤奋学习,不肯虚心向老师求教,也未必可以说是真的尊师。
B.教育事关他人前途和家族命运,如果不接受教育培养,一个人就难以造就才德,一个家族就难以发达兴旺。
C.尊师传统无形中对教师的才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人格高尚、学识博通,才能赢得尊重和礼敬。
D.是否尊重教师是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因此,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定会人人尊重教师,反之亦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纸上的卡拉OK

潘知常

对于目前大行其道的“小女人散文”,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纸上的卡拉OK,或者用笔唱的流行歌曲。

在我看来,这些“小女人散文”的价值类似话梅、瓜子,不能充饥,也无营养,但是却可以消磨时间。它的出现,迎合了当代美学的对传统美学的意义、深度的消解。传统的散文往往是写一种“大丈夫”的心态,抒发的是国家、民族的豪情。现在却转向了写一种“小女人”的心态,是以平面的姿态对传统散文中的深度加以消解,去对普通人的生活加以观照与还原。因此,它有其存在的意义。然而,它的根本缺憾是极为明显的。

从作品本身而言,所谓“小女人散文”无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如果说过去的文学作品过于强调深度,意义,那么现在“小女人散文”就干脆放弃了深度、价值、意义。因此它披挂的语言外衣再精致、漂亮,也不过是满篇漂亮的废话。它的立足点从过去对意义的消费转向对语言的单纯消费,变成为语言而语言,更是一种公开的媚俗。而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也正是使散文丧失了应有的美学品格,并且流于平庸、无聊。

而从作者的角度讲,所谓“小女人散文”的出现是经济的发展、繁荣造就了一批“金屋藏娇”的“太太”们。这些“太太”们经济上没有负担,也不需要面对社会严峻竞争,开始退回家庭。因此她们没有什么深刻的东西需要思考了,开始百无聊赖地用一种少女的情态在社会中编造诗意以期丰富自己的生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她们代表了大陆的某个写作阶层。她们以笔去寻找生活中的趣味,这种寻找具有浓烈的刻意色彩。这类作品从表面上看好像要是回到真实,并与传统美学中的虚伪的东西进行决裂。但是生活在本质上却是气象万千的。我们不禁要问:所谓生活的真实性本身就包含着艰苦卓绝的一面,比如困惑、忧患、焦虑。这些难道就不真实了吗.将复杂的人生中痛苦失败的一面化解掉,而单纯地描写所谓平静琐碎的生活感受,其结果,就不能不充斥着琐屑的小女人心绪。实际上,只要随便翻阅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处处浸透着的一种小女人的非常庸俗的自鸣得意。

最后,就读者来说,则只是一种小市民趣味的宣泄,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对读者中不健康心理的迎合,与此相应,“小女人散文”主要表现的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趣味。总之,所谓“小女人散文”混淆了平常与平庸的界限。

散文固然可以从崇高转向平常,但却绝不能从崇高转向平庸。在这里,平庸与平常之间不能等同起来。平庸是对日常生活的不全面的理解,而真正的生活则是平常的。这是一种有艰难有困苦有牺牲有眼泪的平常,也是一种有温情有闲适有家长有里短的平常,就像生活中有“东西”,也有“南北”。我们固然可以爱东西,但是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南北,而且同时也要爱南北。在我看来,这,才是一种健康的正常的创作心态,一种健康的正常的审美心态。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小题2】作者认为“小女人散文”的缺憾有哪些?
【小题3】结合全文,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内涵。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祆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祆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母亲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目,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看见大雪封山,看见那些被堵在路途上无法回家的打工者们失望的眼神。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应该说,自然的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定律。大地上的人们,都经历着自己落雪的人生。人生如落雪,又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坠的人生,虽贵贱殊途,但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数,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飘落。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在那个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选编自《散文》2018年2月刊,有删改)

【小题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波浪线句。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引用”的作用。
【小题3】文中四处划直线句子都描写劳作归来的母亲,请分析其作用。
【小题4】这篇散文以“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为标题,有多层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