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氏,初名知远,其先沙陀部人也,其后世居于太原。知远弱不好弄,严重寡言,面紫色,目多白睛,凛如也。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高祖留守北京,以知远为押衙。

潞王从珂反,闵帝出奔,高祖自镇州朝京师,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知远遣勇士石敢袖铁槌侍高祖,以虞变。高祖与愍帝议事未决,左右欲兵之,知远拥高祖入室,敢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即率兵尽杀愍帝,留帝传舍而去。

废帝入立,高祖复镇河东,已而有隙,高祖将举兵,知远与桑维翰密为高被画,赞成之高祖即位于太原,以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候,保义军节度使。契丹耶律德光送高潞州,临决,指知远曰:“此都军甚操刺,无大故勿弃之” 。

天福二年,迁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军节度使。已而以杜重威代知远领忠武、徙知远领归德,知远耻与重威同制,杜门不出。高祖怒,欲罢其兵职,宰相赵莹以为不可,高祖乃遣端明殿学士和凝就第宣谕,知远乃受命。五年,徙都留守。九月,朝京师,高祖幸其第。六年,拜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七年,高祖崩。

知远从高祖起太原,有佐命功,自出帝立,与契丹绝盟,用兵北方,常疑知远勋位已高,幸晋多故而有异志,每优尊之。拜中书令,封太原王、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又拜北面行营都统。开运二年四月,封北平王,三年五月,加守太尉,然王未尝出兵。契丹寇澶州,别遣伟王攻雁门,败之于秀容。八月,杀吐浑白承福等族,取其赀钜万,良马数千。

(节选自《新五代史·汉本纪第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
B.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
C.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
D.与晋高祖俱事明宗为偏将/明宗及梁人战德胜/晋高祖马甲断/梁兵几及/知远以所乘马授之/复取高祖马殿而还/高祖德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明殿学士”官职名,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遇愍帝于卫州,止传舍”,传舍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C.“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的谥号,朝廷根据刘知远的生平事迹加给他的谥号以寓褒扬之意。
D.“以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领保义军节度使”,“领”有兼任低级官职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知远幼时不好嬉戏,个性厚重寡言,面目呈紫色,白眼球居多,给人一种凛然的感觉
B.知远派勇士石敢将铁锤藏在袖子里,后来闵帝身边的人想要动武时,石敢与他们进行格斗,直至战死,后知远将闵帝身边的人杀光
C.知远不愿与杜重在同一诏书,闭门不出。高祖很生气,想要解除他的兵权,但宰相赵莹认为这样做不行,于是高祖派赵莹去知远家说服知远。
D.知远跟随高祖起兵于太原,有开创基业的功劳。自后晋出帝继位后,与契丹断绝盟约,北方连年用兵,常常猜疑知远,对知远只是表面优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以杜重威代知远领忠武,徙知远领归德,知远耻与重威同制,杜门不出。
(2)契丹寇澶州,别遣伟王攻雁门,败之于秀容。
2018·陕西·二模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安恒,冀州武邑人。武后末年,太子虽还东宫,政事一不与,大臣畏祸无敢言。安恒投匦上书曰:“陛下先圣顾托, 受嗣子揖让,应天顺人,二十余年,岂不闻虞舜褰裳事乎?今太子孝谨, 春秋盛壮,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身抚天下哉!自昔天下无二姓并兴,且梁、河内、建昌诸王,以亲得封,恐万岁后不能良计,宜退就公侯,以闲简。又陛下二十孙,无尺土封,非长久计也。请以都督府要州分而王之,且择立师傅,养成德器,籓屏皇家。”书奏,后虽猜克,不能无感,乃召见赐食,厚慰遣之。

明年,复谏曰:“臣闻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陛下虽居正统实唐旧基日前太子在谅暗相王非长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今太子年德已盛,尚贪有大宝,忘母子之恩,以据神器,何旅颜面见唐家宗庙哉!臣谓天意人事,还归李氏。诚能高揖万机,自怡圣心,史臣书之,乐府歌之,斯盛事也。臣闻见过不谏非忠, 畏死不言非勇。陛下以臣为忠,则择是而用;以为不忠,则斩臣头以令天下。”书闻,不报。

于是魏元忠为张易之克弟所构,狱方急,安恒独申救。曰:“王者有容天下之量,故济其心;能进天下之善,故除其恶。陛下始革命,勤秉政枢,博逮谋猷,天下以为明主。暮年厌怠,谗佞炽结,百姓不亲,天下以为暗君。邪正糅进,狱讼冤剧。何昔是而今非邪?居安忘危之失也。窃见元忠廉直有名,位宰相,履忠正,邪佞之徒嫉之若仇。易之兄弟无功无德,指马献蒲,先害善良。自元忠下狱,人人偶语, 谓易之交乱,且及四国。况贼虏方强,赋敛重困,而自纵谗慝,摇变遐迩。臣恐四夷低目窥觇,为边鄙患,百姓托义以清君侧,逐鹿之人叩关而至,问鼎大明之宫,陛下何以谢之?臣今计者,莫若收雷电之威,解恢恢之网,复爵还位,君臣如初,则天下幸甚。陛下纵不能斩佞臣,塞人望,且当抑夺荣宠,翦其羽翅,无使骄横为社稷之忧。

疏奏,易之等大怒,遣刺客杀之,赖凤阁舍人桓彦范等悉力营解,乃免。

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节愍太子,或谗安恒豫谋,死狱中。睿宗立,知其 枉,诏赠谏议大夫。

(选自《新唐书》)


【注】①投匦:武则天时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断,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②虞舜褰裳:帝王让位。③大明宫:大唐帝国的大朝正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先圣顾托 膺:接受,承当。
B.以闲简 任:任用,委任。
C.遗刺客杀之 邀:邀请,约请
D.节感太子难:发难,反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虽居正/统实唐旧基/前日太子在谅/暗相王/非长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B.陛下虽居正统/实唐旧基/前日太子在谅暗/相王非长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C.陛下虽居/正统实唐/旧基前日太子在谅暗/相王非长/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D.陛下虽居正统/实唐旧基前/日太子在谅/暗相王非长/嗣唐祚中弱故/陛下因以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安恒首次上书武则天,请求其让位于太子,并将武氏诸王降为公侯,将二十个李姓皇孙都分封为王。
B.苏安恒第二次进谏请女皇禅位,恢复李唐,认为女皇贪恋皇位,违背天意人心,措辞相比首次尖锐。
C.苏安恒在奏疏中指出武则天当政初期的贤明和当政后期的昏聩,并说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不能居安思危。
D.苏安恒直言张易之兄弟陷害贤良,若一味纵容必致内乱外患,并借机重提还位于李唐认为这是天下之大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高揖万机,自怡圣心,史臣书之,乐府歌之,斯盛事也。
(2)于是魏元忠为张易之兄弟所构,狱方急,安恒独中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注释:①依:依附 ②孱弱:年少软弱 ③东归:回到家乡 ④迁:调动,重新任命 ⑤雅:平素,一向 ⑥并:并州 ⑦舁(yú):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小题2】对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正确的是(       
A.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B.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C.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D.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栗,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謇与庐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寻起为左司郎中,累迁司刑少卿。有功谓所亲曰:“今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故前后为狱官,以谏奏枉诛者,三经断死,而执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时人比汉之于、张焉。或曰:“若狱官皆然,刑措何远。”

久之,转司仆少卿。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B.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C.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D.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赐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男:封建时代五等爵位的末等,这五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无论哪一等次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B.载初:一种年号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始于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且一位皇帝年号自始至终不变。
C.大理:官名,掌管刑罚狱讼。秦、汉称“廷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大理”,北齐后改称“大理卿”。历代沿称。
D.起:起用、任用(官员)。“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的“起”就是起用、任用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有功为政宽厚。曾经和吏人相互约定,如果有谁触犯了法律,大家定要斥责、惩罚这个人,由此,徐有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任职期间,没有杀过一个人。
B.徐有功正直无私。经常在殿上论奏案件的是非曲直,有时武则天厉色质问他,他面不改色,争论得更加急切,后来他就被调任其他职位了。
C.徐有功行事机智。面对酷吏执意要杀死裴行本的情形,他机智地借助皇帝的旨意,顺应皇帝的愿望,反驳了来俊臣等人,最终裴行本得以免除死罪。
D.徐有功司法实事求是。他认为关系人命,一定不能一味顺从旨意,不实事求是,来求得自身的安全。他的执法之心不渝,使得酷吏稍稍收敛。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2) 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