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飐:吹动。薜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百越:此处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文身地: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千古登楼,几多情思,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借登楼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7-18高二上·江苏宿迁·阶段练习
知识点:柳宗元(773-819)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清]王士祯                                        [唐]柳宗元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宦情羁思共凑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十日雨丝成片里,浓春牦景似残秋。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孔啼。


[注:)①王士祯在明代度过童年,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明朝遗民。②秣陵:南京古名。
【小题1】下面对这两苜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王诗第二句中“梦”表明是虚写,“秦淮水上楼”则点明了诗人现在所处的地点,也暗示了诗人的写作缘由。
B.王诗第三、四句抓住了春雨绵绵,春风肆意,春寒浓烈的特点,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悲伤之感。
C.柳诗起句中的“凄凄”这一叠词用得生动传神,起强调作用,真实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凄凉心态。
D.柳诗尾句中的“榕叶满庭”形象地写出了秋天雨后,榕叶落满庭院,秋风扫落叶的萧瑟箫杀之感。
E.这两首诗首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并且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后几句中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从景语和情语两方面比较和分析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