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4个题 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miǎn)、勮(jù)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
初,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
B.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
C.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
D.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
A.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
B.参军即参军事,本参谋军务之称,唐参军一般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从九品下的。 |
C.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 |
D.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代的这种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父、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17-18高二上·福建莆田·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