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鸡林国行贾售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B.久,转中书舍人/歌以赠,凡六百一十六言
C.权贵有嫌出位/必令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D.刘宾客齐名/生彘肩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B.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C.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D.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17-18高一·河南南阳·单元测试
知识点:《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无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钧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想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繇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教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刻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挟,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耀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指后者。
C.“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都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振奋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2)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弘靖字元理,雅厚信直,少有令问,以荫为河南参军。裴延龄为德阳公主治第,欲徒弘靖先庙,上疏自言,德宗异之,监察御史。元和中,拜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吴少阳死,其子元济擅总留务,宪宗欲诛之。弘靖请先遗使者吊赠,待不恭,乃加兵,诏可。武元衡遇害,贼未得,王承宗邸厮卒张晏被告,弘靖疑御史傅致晏罪,言之帝,不听,遂诛晏,并讨承宗。弘靖曰:“戎事并兴,鲜有济,不如悉力淮西,已平,乃治河朔。”议再迕,诏伐承宗。弘靖自以谏不听,思自效,请身讨贼。既王师无功,帝忆曩言,下诏褒美。弘靖亦遣使间道喻承宗,承宗款附。召徒节宣武,宣武承韩弘虐政,代以宽简,民便安之。长庆初,刘总举所部内属,请弘靖为代。始入幽州,旬一决事委成于参佐韦雍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呼噪弘靖诟责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诏以钱百万缗赉将士,弘靖取二十万市府杂费,有怨言。会雍欲鞭小将,蓟人未尝更笞辱,不伏。是夕军乱,囚弘靖蓟门馆,执雍等杀之。判官张澈始就职,得不杀,与弘靖同被囚。会诏使至,澈谓弘靖曰:“公无负此土人,今天子使至,可因见众辩,幸得脱归。”即推门求出。众畏其谋,欲迁别馆。数日,吏卒稍自悔,诣馆谢弘靖,愿革心事之,三请,不对。诏朱克融主留后,贬弘靖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明年,出幽州,稍迁太子少师。简默自处,家聚书画,侔秘府。先第在东都思顺里,历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云。卒,年六十五,赠太子太保。

(节选自《新唐书·张弘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旬一决事/委成于参佐韦雍/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呼噪/弘靖诟责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
B.旬一决事/委成于参佐韦雍/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呼噪/弘靖诟责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
C.旬一决事/委成于参佐韦雍/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呼噪/弘靖诟责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
D.旬一决事/委成于参佐韦雍/官属轻侻酣肆/夜归/烛火满街/前后呼噪弘靖/诟责曰/天下无事而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军中以气自/任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官职。除此之外还有“升”“迁”“陟”“拜”均指升职。“左迁”指贬职。
B.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C.判官,封建社会时期官名,始于隋朝,至唐,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均置判官。
D.东都,文中指的是洛阳。唐高宗李治颁布诏书《建东都诏》,于是建东都洛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宪宗想要诛杀吴元济,张弘靖上奏请求先派使者吊唁赠送财物,等到他不恭顺时再使用武力,皇帝下诏同意。
B.王承宗唆使府上的家兵张晏刺杀武元衡,后被人举报,张晏被朝廷抓获,宪宗皇帝非常气愤,下令诛杀张晏。
C.朝廷征调张弘靖管理宣武,他一改前任韩弘暴虐统治,代之以宽缓简约的管理方式,使百姓生活便利安定。
D.张弘靖简约沉静,祖宅被当时人称为“三相张家”,家中收集的书画数量很多,甚至可以与宫廷中书画相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夕军乱,囚弘靖蓟门馆,执雍等杀之。
(2)数日,吏卒稍自悔,诣馆谢弘靖,愿革心事之,三请,不对。
【小题5】朝廷讨伐王承宗失败,宪宗皇帝为何褒扬张弘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小题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黜之A是箝B其口C使自为D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指提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相同。
B.绝,指断绝,与《荀子·劝学》“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D.艰难,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与平时所说的意为艰苦困难的“艰难”不同。
【小题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自恃才高,很少推崇称赞别人,但是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
B.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直言皇帝误会了他,皇帝不高兴,和李绛说要将白居易贬逐。
C.白居易最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D.白居易因性情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而多次遭到排斥,于是便纵情于饮酒作诗。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小题5】白居易“累以忠鲠遭摈”,材料一中哪些事件体现了白居易“忠鲠”?请简要说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