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8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始皇帝时,赵高有罪,蒙毅案之,当死,始皇赦用之。长子扶苏好直谏,上怒,使北监蒙恬兵于上郡。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毅、赵高从。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而上崩。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卒以亡秦。
       苏子曰: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自商鞅变法,以诛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荆轲之变,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
       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以及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电鬼神,不可测也。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制刑。今至使人矫杀其太子而不忌,太子亦不敢请,则威信之过故也。夫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汉武与始皇,皆于杀者也,故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如庆太子之悍,则宁反而不诉,知诉之必不察也。故为二君之子者,有死与反而已。吾又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主之果于杀者。

       (节选自苏轼《赵高李斯》,有删节)

[注]①参夷:指古代诛灭三族的酷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
B.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C.刑其亲戚师傅       刑:惩罚
D.皆果于杀者也       果:果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       然后知是山特立
B.人亦念       皆出于此乎
C.始皇赦用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法毒天下者       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于夹叙夹议中揭露了秦始皇惊人的掠夺与浪费,对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遭遇抱以同情。六组结构整饬的排比句,在夸张与对比中极大地增强了语势。
B.甲文前面那些描写和叙述,都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在于告诫当朝的唐代统治者:如果不借鉴历史,必将重蹈覆辙。因此,借景抒情是这篇赋在手法上的一大特色。
C.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但他们的太子一个被矫诏所杀、一个被迫造反,都不得善终。在苏轼看来,这都是用法过度、杀戮过重所致。
D.从乙文可知,苏轼认为秦朝覆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而到秦始皇时,积久而成的威势已经过度严苛了,这有违古代的恕道。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持兵者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

【小题5】用“/”给下面语段断句。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②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7-18高一上·浙江台州·期末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文言实词一般文言虚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标,字汝立,高邑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泰昌时,累迁少詹事。天启中,擢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标师同邑赵南星,党人忌之,列名《东林同志录》中。标惧祸,引疾归。

庄烈帝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元年三月入朝。未几,李国榗、来宗道、杨景辰相继去,标遂为首辅。帝锐意图治,恒召大臣面决庶政。宣府巡抚李养冲言旗尉往来如织,踪迹难凭,且虑费无所出。帝以示标等曰:“边情危急,遣旗尉侦探,奈何以为伪?且祖宗朝设立厂卫,奚为者?”标对日:“事固宜慎。养冲以为不赂恐毁言日至,赂之则物力难胜耳。”帝默然。同官刘鸿训以增敕事为御史吴玉所纠,帝欲置鸿训于法,标力辩其纳贿之诬。温体仁讦钱谦益引已结浙闱事为词,给事中章允儒廷驳之。帝怒,并谦益将重谴,又欲罪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标言:“陛下处分谦益、允儒,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帝不从,自是深疑朝臣有党,标等遂不得行其志。是冬,韩爌还朝,标让为首辅,寻与爌等定逆案。

三年正月,爌罢,标复为首辅,累加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先是,与标并相者六人,宗道、景辰以附珰斥,鸿训以增敕戍,周道登、钱龙锡被攻去,独标在,遂五疏乞休。至三月得请。家居六年卒。赠少傅,谥文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
B.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
C.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
D.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在官员原官职上的提拔;拜,指给平民授以官职。“擢拜"指提升官职。
B.嗣,本义为(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嗣位”即继承君位。
C.疏,即“奏疏”,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书。奏疏中可以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进谏、弹劾等。
D.大学士,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以殿阁大学士为宰辅之官,替皇帝批答奏章、承理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标早年受到党人妒忌,被列入《东林同志录》,便称病辞官,保身远祸。
B.李标担任首辅时深得皇帝信任,对诸多政事均提出了自己考虑周全的建议。
C.李标进言请求减轻钱谦益等人的罪责,没有被采纳,自身也受牵连失去首辅之位。
D.与李标同位的几位宰相因祸罢去,他向皇帝五次请求辞相,当年三月才得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情危急,遣旗尉侦探,奈何以为伪?且祖宗朝设立厂卫,奚为者?
(2)是冬,韩爌还朝,标让为首辅,寻与爌等定逆案。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绛侯周勃子胜之有罪,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后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帝趣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选自《史记•绛周勃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B.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C.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D.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柳,指细柳营,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后常常代指将军驻军营地。
B.胡,中国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如王昌龄诗中就有“不教胡马度阴山”。
C.持节,指使臣奉命出使他国,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文中“持节”即是此意。
D.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亚夫严于治军,士兵恪守规定。文帝去细柳军营慰劳军队,到了却不能进入,待进得军营,营门的守卫士官又按规定禁止他的随从驱马奔驰。
B.周亚夫审时度势,善用计谋策略。吴、楚等七国叛乱,他请示皇上,认为楚兵勇猛善战,应避其锋芒,若想制服他们,就要先断绝他们的粮道。
C.周亚夫敢于直言,不惧强权势力。景帝与丞相商议封侯的事,周亚夫也参与讨论,他说皇后之兄王信没立功而封侯违背规约,景帝只好作罢。
D.周亚夫重视节操,进言未被采纳。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周亚夫认为他们背叛君主不守节操,景帝不同意他的意见。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2)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徒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高帝,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有黄帝、颛顼、帝喾、舜、禹,被后世追尊为帝。
B.太子太傅,古官职名,即太子的老师;商周始置,汉沿置,秩二千石,职次于太常。
C.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率性无礼,高帝担忧,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帝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陵园和宗庙的仪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帝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