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驱,及凯旋而纳之。

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伶人——古时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盛以锦囊,负而                       前:在前面
B.此三者,吾遗                          恨:怨恨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D.故其盛也                                    方:正当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临终之时,留给庄宗三支箭,希望他不要忘记三个遗恨。庄宗每次出兵都要带着这三支箭。
B.庄宗由最初的意气风发终落得泪下沾襟的悲惨结局,充分证明了江山“得之难而失之易”的道理。
C.庄宗俘获了燕王父子,杀了梁国的君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亲完成了遗愿。
D.作者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会失败,全在于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贪图享乐,最终被伶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18高二上·四川眉山·阶段练习
知识点:《新五代史》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行钦,幽州人,为刘守光裨将。与李嗣源战于山北,身中嗣源七矢。拔矢而战,反中嗣源。屡败,乃降嗣源。嗣源谓其壮士,以为养子。从战,数立功。庄宗闻其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庄宗与梁军战,军败而溃,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
       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
       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元行钦传》)


【注】①明宗:李嗣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B.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C.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D.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土地神和谷神,古代君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
B.“断发”,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此处指元行钦想保全生命。
C.“刺史”是中国古代官职名,“刺”,有检核问事之意,主要负责对地方政府进行监察。
D.“先皇帝”是指本朝在位皇帝的已经去世的父亲,这里用“先”表示对已经亡故君主的尊敬,也用来区别现任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行钦作战勇敢,不惧危险。与李嗣源作战时身中七箭,他拔出箭继续作战,反而射中李嗣源;庄宗被梁军包围,元行钦匹马击退敌军。
B.元行钦忠心为君,深受宠信。庄宗曾抱着元行钦哭着说:“富贵和你共享!”赵在礼在邺城谋反,元行钦没有攻下,也并未因此受到斥责。
C.元行钦颇有谋略,眼光长远。在和明宗李嗣源合力讨伐赵在礼时,他预见到李嗣源兵变,率军撤退至卫州,并上奏皇帝李嗣源谋反一事。
D.元行钦誓死报国,但晚节不保。形势危急时,他和众大臣断发发誓,以死报主;唐庄宗遇害后,他却仓皇出逃,后被捉拿,斩于洛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

张宪,字允中,晋阳人也。为人沈静寡欲,少好学,能鼓琴饮酒。庄宗素知其文辞,以为天雄军节度使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工部侍郎、租庸使,迁刑部侍郎、判吏部铨、东都副留守。宪精于吏事,甚有能政。庄宗幸东都,定州王都来朝,庄宗命宪治鞠场,与都击鞠。初,庄宗建号于东都,以鞠场为即位坛,于是宪言:“即位坛,王者所以兴也。汉鄗南、魏繁阳坛,至今皆在,不可毁。”乃别治宫西为鞠场,场未成,庄宗怒,命两虞候亟毁坛以为场。宪退而叹曰:“此不祥之兆也!”初,明宗北伐契丹,取魏铠仗以给军,有细铠五百,宪遂给之而不以闻。庄宗至魏,大怒,责宪驰自取之,左右谏之乃止。又问宪库钱几何。宪上库簿有钱三万缗,庄宗益怒,谓其嬖伶史彦琼曰:“我与群臣饮博,须钱十余万,而宪以故纸给我。我未渡河时,库钱常百万缗,今复何在?”彦琼为宪解之乃已。郭崇韬伐蜀,荐宪可任为相,而宦官、伶人不欲宪在朝廷。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乃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赵在礼作乱,宪家在魏州,在礼善待其家,遣人以书招宪,宪斩其使,不发其书而上之。庄宗遇弑,明宗入京师,太原犹未知,而永王存霸奔于太原。左右告宪曰:“今魏兵南向,主上存亡未可知,存霸之来无诏书,而所乘马断其鞦,岂非战败者乎!宜拘之以俟命。”宪曰:“吾本书生,无尺寸之功,而人主遇我甚厚,岂有怀二心以幸变,第可与之俱死尔!”宪从事张昭远教宪奉表明宗以劝进,宪涕泣拒之。已而存霸削发,见北京巡检符彦超,愿为僧以求生,彦超麾下兵大噪,杀存霸。宪出奔沂州,亦见杀。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B.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C.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D.枢密承旨段徊曰/宰相在天子面前/事有非是/尚可改作/一方之任/苟非其人/则为患不细/宪材诚可用/不如任以一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指开始做皇帝、皇后或诸侯,用于皇帝时,与“继位”的含义相同。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也称临幸、巡幸,“幸东都”即皇帝亲临东都。
C.建号,即建立国号,文中指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D.嬖伶,指受宠幸的伶人,中国古代对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统称为“伶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宪擅长文辞,曾受庄宗赏识。他因为文章辞令方面的才能受到庄宗赏识,被任命担任天雄军节度使掌书记;庄宗即位后,他先后在工部、刑部、吏部任职。
B.张宪正直干练,劝阻庄宗毁坛。庄宗命令张宪拆毁即位坛,将其改建成鞠场,张宪认为毁坛不祥而劝阻他,并另找一块地方修建鞠场,可未能阻止庄宗毁坛。
C.张宪才干突出,遭到小人排挤。张宪才干突出,郭崇韬离京伐蜀时,推荐他担任宰相,可是受到一些宦官、伶人的排挤,他先后被派到太原、北京两地任职。
D.张宪为臣忠诚,拒绝背叛庄宗。庄宗被乱兵弑杀后,张宪不愿怀有二心,拒绝拘押永王李存霸来等待朝廷命令,也不愿奉表劝进明宗,最后在出逃路上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北伐契丹,取魏铠仗以给军,有细铠五百,宪遂给之而不以闻。
(2)在礼善待其家,遣人以书招宪,宪斩其使,不发其书而上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有容止。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园观察支使。梁兵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攻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②张文礼弑王镕,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不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至城下,处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能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据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毙,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状乞降,人皆称圜言不欺

③明年,郭崇韬兼领成德军节度使,改圜行军司马。圜与崇韬素相善,又为其司马,崇韬因以镇州事托之,而圜多所违异。初,圜推官张彭为人倾险贪黩,后事觉。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④明帝嘉其平延孝功,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三司。圜选辟才俊,抑绝侥倬,公私给足,天下便之。

⑤故时使臣出四方,皆自户部给券,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而使臣给券卒自内出,圜益愤沮。重诲尝过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诲欲之,圜不与,由是二人益相恶。圜不自安,因请致仕,退于磁州。

⑥朱守殷反于汴州,重诲诬圜与守殷连谋,遣人矫制杀之。圜受命怡然,聚族酣饮而死。愍帝即位,赠圜太傅。

(选自《新五代史任圜传》,有改动)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辨释谗(     )       (2) 若能自(     )
【小题2】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方款诚(     )
A.公布       B.施舍,布施       C.表达       D.发布
(2)人皆圜言不欺(     )
A.称呼       B.赞扬       C.认为……符合       D.推举
【小题3】文章②段体现了任圜很强的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小题4】第③段划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彭悉以隐公钱献崇韬深德彭不杀由是与圜有隙。

【小题5】把第⑤段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安重诲奏请自内出,圜以故事争之,不能得,遂与重诲辨于帝前,圜声色俱厉。

【小题6】全文展现了任圜的哪些性格特征?请依据原文分条加以概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