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是清代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词派。浙西词派以姜夔、张炎为圭臬,推崇“清空”、“醇雅”词风,使词适宜传达家国之恨。浙西词派发展到中后期,由于过度注重风格技巧,内容渐趋空虚狭窄,最终为常州词派所取代。常州词派奉温庭筠为宗主,提出了“意内言外”、“风雅比兴”的词学理论,又提出“寄托出入”之说。但无论是“醇雅”观还是“寄托”论,都是以传统的政治教化观念来发掘词体文学的社会意义,实现以“善”为核心的古典诗学价值目标。

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直接用“真”代替诗教的“善”,用美学代替儒家的伦理,将词学批评推上了艺术哲学的新高度,其标志就是“境界说”的提出。《人间词话》一开始就确立词学批评的新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何为“有境界”?王国维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里的“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真”。王氏之“真”,主张以“赤子之心”、“诗人之眼”通观古今上下,以宇宙人生为具体对象,同时反观自我的最深心灵,对景物情感有深切感受,达到物我两忘之境。这一“真”源自于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对整个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在传统词学看来,写景咏物,能讲究比兴寄托,才为词之高格;而在王国维看来,能以赤子之心袒露真情实感,以血书写,不管这一情感高尚与否,同样为词之高境界。这种批评,对于传统的价值观念带有一定的批判性。

王国维曾刻苦学习西方哲学与自然科学,对一门学科应具有的逻辑结构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抑我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西洋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人间词话》汲取了西方思辨的长处,经过精心安排,形成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和相对完整的词学批评理论。

《人间词话》在《国粹学报》发表的1908年,其诗学影响仅局限于“国粹圈”。1926年俞平伯首次将64则《人间词话》加标点整理,交付朴社出版,自此打破了《人间词话》研究的沉寂局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后的八九十年间,《人间词话》逐渐被确立为经典。尽管《人间词话》依然套用了古典诗话、词话的外壳,但内部却融合了西方哲学、美学、逻辑学等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成为现代词学批评的新开端。《人间词话》及其境界说的理论创新、实际应用及深远影响,足以奠定王国维在20世纪词学批评史上一代宗师的地位。

                                                (选自2017年03月13日《文艺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代浙西词派崇尚姜夔、张炎等人的作品,以“清空” “醇雅”为作词的最高境界,强调“寄托比兴”,在清朝词坛上一度影响很大。
B.清代词坛主要有浙西和常州两派,虽然两派各执一词,但他们都有着正统文学观,重视词作的政治教化功能。
C.王国维视境界为艺术评价的最高标准,他极为推崇五代、北宋的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词有“境界”。
D.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情,一是景,但二者单纯的结合并不能产生境界,只有情、景、真相联系,境界才会产生。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不被浙西、常州两派理论束缚,独创“境界说”,是对以“善”为准则的传统伦理批评方式的超越。
B.王国维认为只要在宇宙人生、个体生命体验的审美观照中做到物我两忘,就会进入叔本华、尼采所说的具有普遍性的人性的境域。
C.《人间词话》的结构体系汲取了西方思维思辨的、科学的、长于抽象、精于分类的方式,因而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
D.《人间词话》虽然在形式上承袭了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古老传统,但内容上熔铸西学有所创新,较好地融合了旧学新知。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代浙西词派的常州词派吸取前者偏重风格形式的教训,提出一系列理论主张进行词学革新,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浙西派的流弊。
B.“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意味着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的文学修养,也有可能写出高格调的诗词,乃至写出千古名句。
C.如果没有俞平伯,《人间词话》很可能仍将长时间沉寂于学术界,所以俞平伯在《人间词话》的经典化历程中,功莫大焉。
D.《人间词话》融合了西方哲学、美学、逻辑学等知识,这种西学中用的“拿来主义”在今天依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2017·湖南怀化·三模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9℃温情

菊韵香

①四楼,75平方米,两室一厅,全新家装……在花光全部积蓄、又贷款15万后,赵小飞终于实现了人生的一大奋斗目标:属于我赵小飞和老婆刘翠翠的新房到手了!

②这天中午,赵小飞向单位领导请了半天假,准备乔迁新居。谁知兴冲冲地一扎进租住在幅户区的旧房,便发觉情况有点不对劲一一老婆刘翠翠正偎在沙发里像没事人一样看电视呢,啥行动都没有。

③这可真是奇了怪了。自从拿到新房钥匙的那天起,老婆几乎天天都盼着搬新房,可眼下要搬了,她咋没了动静?赵小飞纳闷地问:“翠翠,你怎么没收拾东西?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④“我不想了!”刘军翠打断了赵小飞,反问;“咱们买房,你从你爹妈那儿没少借钱吧?

⑤没错,总共借了8万,是父母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钱,救急钱。当初借钱时,父母说得很实在,也很让小两口感动:今后手头宽裕了就还,没有就拉倒。这事是摆在桌面上说的,刘翠翠也在场。难道出了啥差错?

⑥不等赵小飞琢磨透彻,刘翠萍一脸认真地说:”老公,你听我的,这家咱不搬,行吗?”赵小飞大为不解,问:“为啥?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⑦刘翠翠一一道来:“第一,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结婚都是在乡下的老宅里结的,从没住过楼房;第二,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不都是老人省吃俭用供的吗?第三,老人要不给拿钱,想买房,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所以呀,应该让老人先住新房一年。”

⑧听着听着,赵小飞禁不住心头一热,连忙说:“老婆,你真好。”

⑨小两口马上赶到老人的住处,连拉带劝,硬让两位老人进丁新房。着洁白的墙壁,时新的家具,老人局促得连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

⑩老人拉着刘翠萍的手看向赵小飞,再三叮嘱,“你听好了,今后你要敢欺负翠翠,我可不佧饶你!”

⑪搬完家后,每隔上一段日子,刘翠萍便去看望一回老人。一天傍晚,天下大雪,翠翠又急急忙忙地跑去新房,进门就搓着手问:“爹,妈、外面真冷,可冻死我了,你们冷不冷?”

⑫ “不冷不冷,一点部不冷。这新房啊封闭严实,保暖措施做得也好,可比住老房子受用多了”老人边说边乐得额头的皱纹都开了花。

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大半年过去。两位老人明事理,执意回老房,让小两口住进了新房。没过两个月,物业挨家挨户发出通知,要求业主尽快交纳取暖费。捏着通知,赵小飞皱起了眉头;热カ又涨价了,75平方米的房间总共要交2000多块,这对背着十多万债务的两人来说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正犯愁,翠翠手里扬着一张协议美滋滋地进了屋,赵小飞接过一看,当场怔住了一一老婆竟然办理了停热手续!

⑭在东北,热力是商品,而且新建住房都是分户供暖,可买可不买,可买30度也可买15度,价钱不一样。见刘翠翠做出这个决定,赵小飞瞪了眼:“你,你脑子没进水吧?科学家都说今年是千年寒冬,小心把咱俩冻成鱼干!”

⑮“停停,你老婆我啥时办过没把握的事?”刘翠翠眉飞色舞地回道,“实话告诉你,去年我也没让物业开栓,没交热费,老人没冻着吧?我测量过了,就算在最冷的时候,室内温度都没低过19度。19度,不冷不热,正好。”

⑯敢情,刘翠翠让等妈住新房,压根就不是啥孝顺,而是拿他们做室温实验呢!好在温度高,让老人平安度过了寒冬。听到这儿,赵小飞哭笑不得。

⑰“当然是聪明、有心计呗。”刘翠翠得意地说,“去年省了两千多,今年再省两千多这四千块,可够咱俩攒小半年的了!”

⑱科学家的估测,并非无稽之谈。这年初冬刚到,温度便急剧下降,冷得要死。而更让赵小飞和刘翠翠想不到的是,室外有多冷屋内就有多冷,穿着棉衣钻进被窝抱成一团也不顶事。实在难挨,刘翠翠硬着头皮敲开了隔壁的房门,抖索着冻得发青的嘴唇问:“阿姨,你屋里冷不冷?是不是供暖出问题了?

⑲“供暖没出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吧?”开门的,是个看上去约摸有40多岁的中年女人。女人着刘翠翠,没好气地说:“去年冬天,我和邻居们每天都能看到两个老人在小区里晒太旧。他们是你父母吧?我们跟物业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房间里没供暖。”

⑳“是没供暖,可室内从没低过19度!”

㉑“为了让老人不挨冻,我就和你家楼上、楼下还有左侧的邻居商量,都买了30度的热,有时热得不得不开窗透透凉风。四面都热,老人房里自然就不冷。前些日子看到老人搬走了,我们几家只买了20度。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那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能冷啊!”

㉒听着中年女人的话,刘翠翠和赵小飞的脸“腾”地红了。不过,绝不是冻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打破了叙述的局限性,叙事自由而灵动,能使故事客观而真实地在读者面前慢慢展现出来,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B.小说以“19℃温情”为标题,新颖而形象,给读者留下悬念,并与文章内容相照应。
C.小说中的刘翠翠是一个虚伪、自私、工于心计的女人,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主旨。
D.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留白艺术,给读者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有“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刻画她的形象。
【小题2】请解析第㉑段划线句“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哪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能冷啊!”的含义。
【小题3】简述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最突出的特点及其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被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危机的不断刺激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B.批量生产、批发式销售,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企业财富增长,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价值。
C.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D.推动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产品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B.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
C.将中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一样,都需要定力和耐心。
D.领导人的“三个转变”,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企业家们突围破局指明了道路。
【小题3】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凝固的《史记》

徐剑

大先生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那天,他精神出奇的好,突然撑起羸弱之躯,从病榻上坐起身来,对许广平道:“研墨,我要写信。”

许广平且喜且忧,说:“先生,还是我来代笔吧。”

“此信岂可代笔,”大先生摇了摇头,“这是写给静农兄的。”

何等要事,竟烦大先生病中亲笔?许广平连忙扶先生下床,至书案前,连忙研墨,铺好信笺,惟见大先生落座后挥毫,留下数行力透纸背的鲁体:“南阳画像,倘能得一全份,极望……”

许广平看后,心中泛起一阵酸楚。此距大先生去世,仅两个月。

鲁迅何以对南阳汉画情有独钟?我暗自忖度,大先生执拗于斯,决不仅仅是为中国版画谋寻出路,而是重返民族精神源头,寻找一种化繁为简、大拙至美的哲学之境,一股奇崛粗犷、野性灵动的上古气象,一扫文坛委顿、低迷之风。

大风起兮,汉魂何在?我们迷失于何处?

其实,对于汉画的概念与形式,我并不陌生,且被浸淫多年。我创作室有一画师,弃传统勾线之法,挥笔泼墨于宣纸之上,如云,如雾,如潮,如泉,漫漶而不失控,墨浓却有层次,似汉非汉,似唐非唐。我常入其画室,观后,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并不妨碍彼在书画市场上大行其道,其亦以中国新汉画开山之人自许,大师性格显露,脾气见长。

也是这样八十年代的仲夏,吴冠中背着画箧,心事重重,走下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殿,竟无一点留恋。蓦然回首,身后大佛仍是那张并不生动的脸,佛眸半睁,千年一笑,却笑不出一丝一靥的灿烂与大唐气象。吴冠中很失望。身临伊水,遥望秦地,彼不禁想起儿时背过的《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年近六旬的吴冠中正在寻求艺术之旅的盛年变法,可是他寻找了半个多世纪,艺术女神在何处?

“先生不妨去南阳看看。”龙门石窟博物馆馆长温玉成见吴冠中神情沮丧,建言道。

“卧龙岗?去看诸葛孔明隆中对?”生性孤高的吴冠中多少有点不屑。

“南阳有一个中国最早的汉画馆,建于三十年代。堪称汉王朝艺术集大成者,二千多尊石像,非常值得一看。”

“哦,”吴冠中沉吟着,“在北京有所风闻,有的拓片亦见过,那就走一趟吧。”

吴冠中背上画箧,登上了洛阳开往南阳的长途班车。

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走进南阳盆地,走进汉画馆,亦步入自己的涅槃之旅。

“这才是我想要的东西。”吴冠中流连忘返,击节感叹。南阳汉画馆果然平地吹来一股凌厉的汉风,其艺术魂魄太博大了:既有力拔山河气盖世兮的力量之美、野性之美,更有一种删繁就简、大巧若拙的线条之美,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世相百态,飞鸟禽兽,栩栩如生。

吴冠中支起画架,就着汉画馆里并不透亮的灯光,如痴如醉地临摹起来。

乙未年仲夏,前度徐郎今又来。不得不承认,面对汉画像石垒成的大门时,二十年间,从同事积累得来的汉画知识储备,都在那一刻,被彻底颠覆了。大风起兮,一股艺术汉风扑面而来:左门柱上之青龙,右门柱上的白虎,上阕衔着辅首门环的朱雀,仿佛于瞬间御风而起,直上云间,仰天长啸,或藏雷纳电,或云谲波诡,或惊天动地。

我可以想见鲁迅第一次翻阅南阳汉画拓片时的惊讶神情,我也毫不怀疑吴冠中第一次面对石像涌动于心的巨澜。汉代南阳的帝王将相、汉儒先贤、达官显贵、缵缨之族,用永不风化腐烂的青石,留住了生前骄奢淫逸、繁华一梦、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不朽与记忆。

而制作者却是一群默默无闻的民间大工匠,一钎一锤一钻一刻,与太史公一点一划一字一句,异曲同工,风流趋同,而且更有世俗味,烟火气。石像上的故事、人物,仿佛就是凝固的《史记》,不著一字,却尽占风骚。

西门豹除巫治邺、二桃杀三士、梁女传、鸿门宴等耳熟能详的典故和人物,端详之际,依旧有温度,呼之欲出。然而,南阳汉画馆最打动我的,还是那些有人间烟火气的石雕像,捕鱼、狩猎、田猎、弋射,舞百乐戏、斗鸡、讲学、丧葬出行,以及跳丸吐火、长袖舞、倒立、乐舞、踏鼓舞等,简直就是一部大汉王朝的民俗百科全书,在领略汉代简约粗犷艺术之美时,其服式民俗风情皆巨献于前。

许多年后,吴冠中仍念念不忘南阳之行:“汉画馆的欢乐让我忘记了龙门的怅惘。”他对这股汉风对自己艺术之旅的洗尘、洗心,感慨万千。吴冠中伫立于东西方艺术的巅峰上,最终蜕变化蝶,南阳汉画馆的轨迹清晰可观。我的同事,自恋为新汉画大家,却反其道行之,终不得开悟。而大先生一生吸吮的是南阳汉画的奇崛与力量,临终之时,摆放在他枕边的竟是那位勇士斗牛伏虎的拓片,他就是这样一位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和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仿佛看到大先生踽踽独行在莽原上,俯瞰乾坤,睥睨凡尘,大声喊道:“谁配做我的敌人?!”

(选自《2016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再现了鲁迅逝世前对南阳汉画殷切关注的情景,极富感染力。
B.吴冠中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大师,完全得益于南阳汉画的艺术启迪和他自身的悟性与努力,与西方艺术并无关系。
C.第九段引用《诗经·秦风》中的句子,非常契合吴冠中当时谋求艺术创新而不得的苦闷失意、彷徨无助的心情。
D.文章多用四字词语和文言词汇,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结合,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别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
【小题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选择三处简要赏析。
【小题3】本文以“凝固的《史记》”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