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 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 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XI5: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妇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妇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文中指优异的才能。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释通—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陟” “除”等。
D.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 ―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谛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里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7-18高一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知识点:司马迁(前145-前90)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选段,完成题目。

既罢,归国,相如功大,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②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本来
C.而相如叱之        廷:朝廷
D.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意动
【小题2】下列句中加线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如功大        弱天下之民
B.君畏匿之        耻学于师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相如持璧却立
D.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蚓无爪牙
【小题3】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面对舍人的进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阐明自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
B.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体现了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和英勇不屈,在对待与廉颇的矛盾时,蔺相如则表现出隐忍退让、宽宏大度的一面。
C.廉颇虽然有心胸狭隘的缺点,但当他听到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言论后,能够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他的负荆请罪也表现出他的爱国思想,因此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于改过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D.本文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进行集中叙述,非常重视详略主次的安排,集中描写蔺相如,又穿插对廉颇的描述,成功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题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B.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C.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D.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军饿,“饿”意指“饥饿”,大军饥饿,这里指军队缺乏粮草。
B.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C.请和,请求和平,这里指燕国以割让五地为代价向赵国请求和平。
D.阴使,“阴”意指“暗地里”,这里与“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括所率军队被白起的军队围困四十余日,赵括为解困局亲自率兵应战,结果兵败导致一共四十五万士兵死亡。
B.邯郸被围困五年,燕国以赵国年富力强的人全死在了长平之役,而其孤幼尚未成人这个理由,发兵攻赵。
C.太子悼襄王即位,起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很生气地打击乐乘,乐乘离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
D.廉颇位置先被赵括取代,后攻打燕国又被赵王起用;后几经起用、弃用,又因政敌阴谋而错失报国机会,死于寿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
(2)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小题5】廉颇与门客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至咸阳请事。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赵将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南面称孤,约共攻秦?此孰与身伏斧锧,妻子为戮,袍泽为屠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再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使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到新安。诸侯吏卒异时徭使屯戍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今秦军降,诸侯吏卒多奴虏使之。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诈吾属降,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将微闻其议,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三十余万人新安城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B.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C.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D.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赵高使人追之/不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古代天子、诸侯都南面听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称王。称孤:古代帝王自称“寡人”或“孤”。
B.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后“袍泽”引申为成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C.上将军:中国古代武将的官名。出自前633年,晋文公设置“中军”“上军”和“下军”三军。
D.徭使:被派徭役去驻守边疆。屯戍:做为军人戍守边境的同时,按例应为百姓耕作,也称“屯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赵国大将陈馀用白起、蒙恬功高却被杀害的前车之鉴和赵高可能谋害章邯的现实情况来劝降章邯,加重了章邯的犹豫和疑惧。
B.赵高心怀鬼胎,担心秦国兵败,自己会被二世追责,恰章邯早有反意,所以准备用章邯来做替罪羊,解脱自己的困境。
C.章邯因国内奸臣当道,二世昏聩,且慑于楚军强大的军力,屡败之后,恰好项羽也主动派人劝降,因而最终率军归降楚军。
D.跟随章邯投降项羽的秦兵多被诸侯联军慢待羞辱,心中不服,所以密谋举事,被项羽将领发觉,项羽担心兵变,坑杀了这些降卒。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