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父宁,有高操,谈辩可喜。擢明经①,调临涣主簿,弃官还夏,与阳城为莫逆交。德宗以谏议大夫召城,城未拜,诏宁即谕,与俱来。虞卿第进士、博学宏辞,为校书郎。抵淮南,委婚币焉,会陈商葬其先,贫不振,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乌鸢遭害仁鸟逝,诽谤②不诛良臣进。臣敢冒诛献瞽言③。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②况今北虏方梗,西戎弗靖④,两河有疮痏⑤之虞,五岭罹氛厉⑥之役。人之疾苦积下,朝之制度莫修。边亡见储⑦,国用寖屈⑧,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陛下初临万几,宜有忧天下心。当日见辅臣公卿百执事,垂意以问,使四方内外灼有所闻。而听政六十日,独三数大臣承圣问而已,它内朝臣偕入齐出,无所咨询。谏臣盈廷,忠言不闻,臣实羞之。盖主恩疏而正路塞也。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见⑨,则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宰相因是贺天子纳谏,然不能用也。

德裕之相,出为常州刺史。宗闵复入,以工部侍郎召,迁京兆尹。大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帝治丹,剔小儿肝心用之。民相惊,扃护儿曹{11}。帝不悦,注亦内不安,而雅与虞卿有怨,即约李训奏言:“语出虞卿家,因京兆驺伍{12}布都下。”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缚左端倪。帝大怒,下虞卿诏狱{13}。于是诸子弟自囚阙下称冤,虞卿得释,贬虔州司户参军,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明经: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下文中的“博学宏辞”也是考试科目之一。 ②诽谤:指责、议论过失。 ③瞽言:无见识的话,多用于谦词。 ④靖:平定。 ⑤疮痏(chuāng wěi):创伤,比喻民生疾苦。 ⑥氛厉:寒气灾疫。 ⑦见储(xiàn chǔ):现成的储备。 ⑧寖屈(jìn jué):逐渐竭尽。 ⑨燕见:“燕”通“宴”,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子。 ⑩驰骋:涉猎。 {11}儿曹:孩子们。 {12}驺伍: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后侍从的骑卒。   {13}诏狱:关押犯人的牢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商葬其先            会:适逢
B.朝之制度莫修         修:修正
C.而雅与虞卿有怨        雅:美好
D.帝召宰相尉谢         尉:安抚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B.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C.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D.时又有衡山布衣赵知微/亦上书指言帝倡优在侧/驰骋无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辞颇危切/帝诏宰相尉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虞卿的父亲杨宁,有高尚的节操,能言善辩,考上明经科后,虽然调任临涣主簿,但他弃官回到夏,与阳城成为莫逆之交。
B.杨虞卿上奏章给穆宗,他认为穆宗应当每天接见、关心和询问辅政大臣和公卿百官,使四海之内外的人都能听到君王的声音。
C.衡山老百姓赵知微的进谏,言辞虽然率直,但是皇上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叫宰相安慰答谢他,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杨虞卿因炼丹谣言事件被郑注、李训和李固言三人诬陷关进牢狱,后来他的子弟到京城喊冤才得以释放出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虞卿未尝与游,悉所赍助之。
(2)臣闻尧、舜以天下为忧,不以位为乐。
16-17高一·河北邢台·课时练习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新唐书》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C.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B.望蔚然而深秀者   来此
C.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D.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小题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上初入奉天,有上封事言叛兵共立朱泚,凶徒必来攻城,请为备御。后三日,泚至于城下。帝尚以忠臣待泚,令诸道军士三十里下营。时京兆府功曹姜公辅赴行在,俯伏而奏曰:“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泚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备无患。今士马在外,深为陛下之。”即日召兵入城,泚攻城,已戒严矣。泚发锐卒三千奉迎乘舆,阴起逆谋。段秀实择能行者追贼兵,曰:“城中有变。”使者六日一更行,及骆驿,虏劫而回,验符乃秀实诈为贼帅姚令言帖,用司农寺之印也。上初至奉天,用御史中丞高重杰为平虏使,屯兵于梁山之西隅也。时与李日月频战,官军大捷,后被伏兵死于锋刃。亲事收其神柩,入奏于奉天。帝见之,抚尸而哭,赠工部尚书。时李日月凶威甚锐,帝甚患之。浑公奏曰:“愿陛下以社稷为念,无以小贼为忧。臣请自出一行,枭逆贼之首。”上许之。浑公先以数十骑从西门出,埋伏于漠谷之隅。公自将数十骑从东门而出,直抵朱泚营垒。泚惊,不觉坠榻,群盗大溃。公以骑少,不足逞锐,遂引而西。李日月纵骑追之,至城西门。浑公谓家仆曰:“立功立事,只在今日。”仆人弯弧射之,李日月应弦而毙。家仆者,即浑公之所役人也,字小金。

(节选自《奉天录·卷一》)

【注】①亲事:官职名。②浑公:浑瑊。

文本二:

帝狩奉天。朱泚兵薄城,战谯门,晨至日中不解。或以刍车至,(浑)瑊曳车塞门,焚以战,贼解。泚治攻具,矢石四集如雨,昼夜不息。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或夜缒出掇蔬本供御。帝召瑊,授以诏书千余,募突将死士当贼。瑊前与防城使侯仲庄揣云梁【注】所道,掘大隧,积马矢及薪然之。贼乘风推梁以进,载数千人。王师乘城者皆冻馁,甲兵盬,瑊但以忠义感率使当贼,人忧不支。瑊中矢,自揠去,被血而战愈厉。云梁及隧而陷,风返悉焚,贼皆死,举城欢噪。

(节选自《新唐书·浑瑊传》)

【注】云梁:云桥,古代攻城的战具,属云梯一类。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为陛下危之”与“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难》)两句中的“危”含义不同。
B.“逮泚攻城”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含义不同。
C.“焚以战,贼乃解”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乃”含义不同。
D.“甲弊兵盬”中的“弊”与“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敝”含义不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初到奉天,有臣子上奏章,希望皇帝提防朱泚,加强戒备,但皇帝仍然将朱泚视为忠臣,在姜公辅前来奏明加强戒备的必要性后,皇帝才加强戒备。
B.朱泚派三千精兵前去迎接皇帝,段秀实看出朱泚叛逆的阴谋,派人带着伪造的书信追赶那些精兵,精兵行至骆驿,接到书信,信以为真,奉“命”回去。
C.高重杰奉命平虏,壮烈牺牲,皇帝十分伤心,又担心李日月的威势威胁到朝廷安全,浑瑊主动请缨,要去斩杀李日月,为皇帝解忧,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
D.朱泚的军队到达奉天城,发起猛烈进攻,城内军民死伤惨重,生活物资匮乏,官军又冷又饿,缺乏装备,浑用高重杰的忠义事迹来激励官军奋力抗敌。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与李日月频战,官军大捷,后被伏兵死于锋刃。
(2)城中死者可藉,人心危惴,或夜缒出掇蔬本供御。
【小题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五处。

今禁旅单寡翊卫未备若泚忠孝奉国固不以兵多为虑若狼心已变则有备无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D.萧嵩懂得臣子进退之道。他在帝王宠眷未衰减时恳请退休,反而得到皇帝郑重挽留;退休后修园置产,安度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2)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