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孙之獬、阮大铖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B.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C.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D.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给事中,官名。明代负责监察六部的给事中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拥
有封驳皇帝诏旨之权。
B.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庄烈,明思宗朱由检的谥号,后世称之为崇祯帝。这些称呼中,崇祯是年号,思宗是庙号,庄烈是谥号。
D.帑,指古代收藏钱财的府库,也指代府库收藏的钱财。皇帝的私财称为内帑,国库的钱财称为国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鸿训正直敢言。他在担任南京吏科给事中时,因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而遭执政者嫉恨,被外放出京。
B.刘鸿训仕途坎坷。他曾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而被贬为平民,后来又因为得罪了皇帝,被议罪并贬谪到了代州。
C.刘鸿训秉公持正。被召回朝后,他敢于公道行事,主持惩处魏忠贤的余党,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因此遭到了围攻。
D.刘鸿训应对敏捷。他认为人民困苦是由于官吏失职造成的,请求皇帝不要频繁地更换官吏,应指定专人完成任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
⑵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
17-18高一上·辽宁沈阳·期中
知识点:张廷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性孝,士论                       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安庆     薄:攻击
C.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逆:迎面
D.守仁不赴,请归                      省:省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
C.“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每月的第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调兵部主事。引疾归。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丁父忧,未终,不果出。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蓟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邀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贼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攻之不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因得疾,返太仓。嘉靖三十九年春,汛期至。以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寝,多有所得。为古文,洸洋纡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裀褥。

(节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顺之于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勾股/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析补缀/区分部类/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北,古汉语中“江”一般指“长江”,文中“江北”即长江以北地区。
B.丁父忧,亦称“丁外艰”,遭遇父亲去世。丁,遭遇;父忧,父亲丧事。
C.会试,古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D.故事,文中指旧事、先例,现代一般用来指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或情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顺之博览群书,年少有成。他生来禀赋就超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广泛浏览众多典籍,二十三岁就参加了会试,并考取第一。
B.唐顺之忠于职守,不辞辛苦。他为抗击倭寇,曾经一昼夜行军六七百里;曾经冒着盛夏酷暑在海船上待了两个月,并且因此得病。
C.唐顺之作战勇敢,不惧生死。三沙之战多次失利,他亲自骑马布阵。敌人坚守不出,他和刘显持刀直闯敌营,距敌营仅有一百多步。
D.唐顺之苦节自厉,求学忘我。他用门板作床,不设坐卧垫具,生活俭朴,但研究学问十分投入,为参悟良知说甚至忘记睡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之以御贼上策,当邀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2)遂欲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攻之不克。
【小题5】蓟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为何都受到降级处罚?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涟、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及左公下厂狱,史(可法)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节选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注】①文言:汪文言,明代东林党智囊之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B.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C.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D.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中枢机构,与门下、尚书合称三省,掌管机要,发布诏令,长官为中书令。
B.矫旨,假托皇帝、上级或父母的命令,文中指魏忠贤假托万历皇帝的命令严期办案。
C.畿辅,畿,京郊;辅,汉代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辅,合指京都周围的区划。
D.追谥,帝王在臣子死后给他追加谥号,谥号是固定的,分为褒善、贬恶、同情三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光斗为人刚正。他字为遗直,正是他对正直人格的追求;担任御史,治恶揭假,刚正不阿;爱国志士史可法与之交好,侧面表明左光斗为人正直。
B.左光斗身陷诏狱。阉党魏忠贤指使许显纯构陷左光斗接受他人贿赂,把他投入诏狱,并牵连抓捕迫害其家族多人。
C.左光斗遭受酷刑。左光斗在监狱受到炮烙之刑,被阉党严刑逼供,面部溃烂,肢体脱落,杨涟等为求图存,暂且自诬受贿,光斗被栽赃二万。
D.左光斗平反昭雪。左光斗饱受迫害,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死后冤情得以大白于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2)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