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温公行状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除,丁天章公忧             除:授官
B.籍请公按视                       按:巡视
C.乞独坐其事,不报             报:回复
D.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        喻:告知
【小题2】下列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兵官郭恩勇且狂               臣死且不避
B.复其税役十五年                  其皆出于此乎
C.而神宗识其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            句读之不知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
(2)士之忠信者,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小题4】根据第三段,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三条具体理由。不超过30个字。
2017·江苏南通·一模
知识点:苏轼(1037-1101)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掉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子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文本二】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凳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子舟而西也。

须史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B.山川相       缪:同“缭”,盘绕,围绕。
C.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D.道士       顾:环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D.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具体表现为“于是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由乐而悲,由悲而喜。
B.文本一由眼前的自然景色联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再回到现实,表明了作者追怀古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C.文本二是文本一的姐妹篇,以登岸履险为主,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意趣。
D.文本二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梦幻之境使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赤壁赋

(宋)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而今安在哉
【小题2】下面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B.第③段写曹操攻破荆州,又率军队浩浩荡荡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遮天蔽日,目的是赞美曹操乃一世英雄。
C.本文在写作上采用赋作传统的主客问答手法,形式活泼,避免呆板说理,主客经过互相辩驳,最后归于悲而泣。
D.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了一种情、景、理互相融和,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蓄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小题3】根据第③段,“客人”之悲源于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南宋俞文豹评论说,“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认为《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了画笔难以描绘的“气象”。请从该角度赏析这两个句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
B.渔于江渚之上(砍柴)   蜉蝣于天地(寄身,置身)
C.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
D.而卒莫消长也(消减,消退)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享有)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而”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自其不变者观之
A.顺风B.择师教之
C.半山居雾若带然D.小学大遗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选段文字采用了主客问答这一方式,巧妙地借客人的话引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B.作者描绘了曹操兵下江南、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赞扬曹操的英勇,也抒发了自己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深沉感慨。
C.作者从“变与不变”角度谈“物我无尽”,从“取与不取”角度谈挣脱限制、超然物外,表现出豁达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D.选段文字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挥洒自如,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通达流转之妙;押韵上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