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南园诗存》序

[清]姚鼐

昆明钱侍御沣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己。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

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

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以发余痛云。

【注】①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书画家。乾隆年间进士,官至侍御。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B.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C.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D.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州师令君范”,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这个人是赵州人师范县令,“赵州”是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辛卯”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干支指天干和地支,十个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为各省乡试考中的举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沣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沣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
B.钱沣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
C.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
D.钱沣去世时,儿子年幼,诗集散失,经他人收集得到其诗一百多首,抄录成两卷。因钱沣曾自号“南园”,所以其诗集就称为《南园诗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不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
(2)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
16-17高二上·山东济宁·期中
知识点:姓名称谓天文历法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文言实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恒,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十年六月,命在军机处行走。十三年三月,孝贤纯.皇后从上南巡,还至德州崩,傅恒扈行,典丧仪。四月,赦奖其勤恪,加太子太保。十九年, 准噶尔内乱,诸部台吉多内附。上将用兵,谘廷臣,惟傅恒赞其议。二十年师克伊犁俘达瓦齐以归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寻图功臣像紫光阁,上亲制赞,仍以为冠,举萧 何不战居首功为比。三十三年,将军明瑞征缅甸败绩。二月,授傅恒经略,出督师。师久攻坚,士卒染瘴多物故,水陆军三万一千,仅存一万三千,傅恒以入告,上命罢兵,在傅恒附疏言:“用兵之始,众以为难。臣执意请行,负委任,请从重治罪。”千手诏.谓:“用兵非得已,如以为非是朕当首任其过。皇祖时,吴三桂请撤藩,谘於群臣,议撤者惟米思翰、明珠数人。及三桂反,众诸诛议撤诸臣,皇祖深辟其非。朕仰绍祖调,傅恒此事,可授以相比。”

三月。上奉天津,傅恒朝行在.。七月,卒,上亲临其第酹酒,命丧葬视宗室镇国公,谥文忠。

傅恒直军机处.二十三年。日侍左右,以勤慎得上眷。故事,军机处诸臣不同入见,乾隆初,

惟讷亲承旨。迨傅恒自陈不能多识,乞诸大臣同入见。上晚膳后有所谘访,又召傅恒独对,时谓之“晚面”。又军机处诸大臣既承旨,退自属草,至傅恒始命章京具稿以进。上倚傅恒为重臣,然偶有小节疏失,即加以戒约。傅恒益谦下,治事不敢自擅,敬礼十大夫,翼后进 使尽其才。行军与士卒同甘苦。卒时未五十,上尤惜之。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八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年师克\伊犁俘达瓦齐\以归\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
B.二十年\师克伊犁\俘达瓦齐以归\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
C.二十年\师克伊犁\俘达瓦齐\以归\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
D.二十年师克\伊犁俘达瓦齐\以归\谕再封一等公\傅恒固辞\至泣下\乃允之。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贤纯:皇后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平生,都含有褒扬的评价意义。
B.手诏: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手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书,得到帝王手诏是无限的恩宠。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的是后者。
D.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清朝时总揽军、政大权,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恒深得皇帝信赖,勤勉恭谨。皇上南巡,他随从皇帝出行,孝贤纯皇后在途中去世,他主持皇后的丧礼,得到皇帝嘉奖。
B.傅恒治乱见解独到,深谋远虑。准噶尔内乱,只有傅恒支持皇帝的用兵之策,最终成功制服叛乱,傅恒也得到了皇帝的称赞。
C.傅恒讨外勇挑重担,不避罪责。将军明瑞征讨缅甸失败,他督师前往,大败而还。归朝后主动向皇帝请罪,得到了皇帝谅解。
D.傅恒任职勤勉谨慎,深受倚重。在军机处任职,担心自己见识不够,邀请诸大臣一同入见经常在皇帝晚餐后得到单独召见。
【小题4】把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兵之始,众以为难。臣执意请行,负委任,请从重治罪。
(2)傅恒益谦下,治事不敢自擅,敬礼十大夫,翼后进使尽其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