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4 组卷8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B.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D.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17-18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
知识点:薛居正《旧五代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方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天祐中,刘守光号为幽州掾。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常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联素谙委,甚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道会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即“微辟”,是汉代报用人才的一种制度,至常征召称“微”,官府征召称“辟”。
B.“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指士以上的服装,文中用“衣冠”指代缙绅和士大夫。
C.“太尉”,古代官职名称,是辅佐整市的取向武自,汉孙“大司马”,唐宋时定为最高级武官。
D.“中书”,中书令的简称。隋唐以中书令、特中、简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喜欢读书,文采斐然。从小以读书为乐,善于写作,特别擅长韵文歌赋,所写文章典雅清丽,被人们传诵。
B.冯道有胆有识,敢于直言。在庄宗发怒时,身为太原掌书记的他能够挺身而出,权衡利弊,使庄宗息怒,也替同僚解了围。
C.冯道身居要职,提携贤良。对有才能、有抱负,向来相识的穷书生也加以重用,对行为浮躁的人一律贬抑不用。
D.冯道正视荣誉,坚守正道。面对人们对他毁誉参半的状况,他以圣人孔子自比,表现出了淡泊名利的胸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2)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小题5】选文注重从侧面刻画冯道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B.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C.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D.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歌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小题5】同是记载赵匡凝兵败到死去的情况,《旧五代史》《新唐书》《欧阳史》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说明。

刘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刘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刘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刘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旧五代史·刘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B.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C.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D.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床: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功能繁多。文中“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的“床”指的是坐具。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累迁中书舍人”的“迁”以及《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都为此义。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大体上是朝廷要举行重大活动,或皇室婚丧嫁娶,或任命、降黜官员等,皇帝都要下达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赞父亲教育方式独特,自己吃肉,却让刘赞吃素菜淡饭,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刘赞因此发愤读书,考中进士,走上仕途。
B.刘赞性格刚直不阿,严格按法律办事,不愿意与浮薄阴险的人为伍。因此,秦王不愿与刘赞接近,每月只让他来王府一次,并且让他平时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
C.秦王死后,大臣们对刘赞的处理意见不一:朱弘昭认为秦王是首犯,刘赞是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属幸运;冯道、冯赟坚持认为他不当死。
D.刘赞有先见之明:得知要辅佐秦王,他就预感灾祸来临;而秦王事败身亡后,他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候判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2)岂有天子家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