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4 组卷1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经孙,字中立。宝庆二年进士,授浏阳主簿。潭守俾部牙契钱至州,有告者曰:“朝廷方下令颁行会[注],令若此钱皆用会,小须,则幸而获大利矣。”经孙曰:“此钱取诸保司,出诸公库,吾纳会而私取其钱,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诘旦,悉以所部钱上之,其人惊服有愧色。

通判潭州。帅陈韡雅相知,事必咨而后行。秩满,由丰储仓提管进权辖。升安抚使。经孙为安抚时,韡家居,门人故吏有挠法者不得逞,相与摇撼。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经孙造朝,具白于政府。事上闻,帝大怒,谕宰执曰:“陈韡老缪至此,宜亟罢之。”于是经孙再诣政府,言:“某,韡门生也,前日之白,公事也,苟韡以是得罪,人谓我何!”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迁起居郎,入奏:“君人者当守理欲之界限。”迁刑部.侍郎兼给事中,升太子詹事,辅导东宫者三年,敷陈经义,随事启迪。太子入侍,必以其所讲闻悉奏之,帝未尝不称善。景定三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对曰:“三数年来,言论者以靖恭为主,有怀者以哗讦为戒,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监,假雷以鸣。”切中时病。

公田法行,经孙条其利害,忤丞相贾似道,拜翰林学士,未逾月,讽御史舒有开奏免,罢归。授湖南安抚使、知潭州,不拜。授端明殿大学士,闲居十年,卒,金紫光禄大夫。经孙所荐陈茂濂为公田官,分司嘉兴,闻经孙去国,曰:“我不可以负徐公。”遂以亲老谢归,终身不起。

(选自《宋史·徐经孙传》,有删改)


【注】会:会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B.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C.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D.至是韡起家判本郡/怀私逞忿/无复交承之礼/即日劾奏通判/语侵经孙/谓席卷府库而去/于是罢通判/削其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通过最高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元明清时进士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
B.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管刑罚,在不同的朝代职责范围不尽相同,长官为刑部尚书。
C.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D.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如赠官“金紫光禄大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经孙不贪钱财,让人佩服。上级让他交牙契钱,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用纸币代交牙契钱,借此获取利益,被他拒绝,让出主意者佩服。
B.徐经孙秉公办事,留有余地。他和陈韡是知己,他的门生得罪了陈韡,他遭到陈韡诬陷后,把事情上报,皇帝知道后要罢免陈韡,他却表示反对。
C.徐经孙恪尽职守,敢于进言。他辅佐太子很得力,皇帝对他教给太子的东西也很满意;他向皇帝直言忠诚正直的风气被压制,切中时弊。
D.徐经孙不惧权贵,有影响力。他对公田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得罪了丞相贾似道,遭到报复;他推荐的人因他去职而辞职,不再做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纳会而私取其钱,外欺其民,内欺其心,奚可哉?
(2)请之不置,俾韡自乞闲,明通判无罪,识者韪之。
17-18高三上·河北衡水·期中
知识点:脱脱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彦仙传

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

河东陷,彦仙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陷,彦仙                    拔:攻取
B.彦仙阴遣士其间                    厕:参与,混杂
C.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犯令者虽贵不                           贷:宽恕,饶恕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原义是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王有难,地位和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B.“补”“授”在文言文中都与官员任职相关。其他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拜”、“除”、“辟”、“致仕”等。
C.“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岳飞在《满江红》中用“靖康耻”指代北宋灭亡的耻辱。
D.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陕西、山西省境,古代把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2)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
【小题4】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用兵上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