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此地”指易水,点明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燕丹”则点明诗人所送的人。
B.易水曾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再次送别友人,诗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历史上荆轲刺秦前易水诀别的故事,“壮士发冲冠”,就是对史载送别时慷慨激昂的悲壮场面的概括。
C.第二句用典,流露出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D.第三句用一个“没”字做过度,由咏古转到现实,人已经逝去,易水却仍然寒气未消,这两句意味着荆轲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包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的感受。
E.诗中意象跳跃较大,但脉络清晰流畅,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平易中见工巧,语言浅近直白。
【小题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17-18高一上·湖北·期中
知识点:骆宾王(约640-687)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