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3 组卷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

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

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又迁观文殿学士、知并州。而谏官吴及、御史沈起奏沔淫纵无检,守杭及并所为不法,乃徙寿州。

诏按其迹,而使者奏:“在杭州,沔爱许明所藏郭虔晖画鹰图,明不以献。初,明父祷水仙大王庙生明,故幼名“大王儿”。沔即捕按明僭称王,取其画鹰,刺配之,及沔罢去,明诣提点刑狱,断一臂自讼,乃得释。在并州,私役使吏卒,往来青州、麟州市卖纱、绢、药物。官庭列大梃,或以暴怒击诉事者,尝剔取盗足后筋,断之。”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人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B.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C.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人/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D.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字,又称表字,旧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在本名以外另起表德行或与本名意义有关的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会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中堂,为唐、宋时中书省政事堂之简称,因宰相办公于此而成宰相之别名。今多指悬于客厅的一种书、画形式。
D.社稷,即土神和谷神,护佑农耕。古时以农为本,“本固则邦宁”,君主设坛祭祀二神,社稷遂成国家之代称。
【小题3】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曾上书指斥宰相吕夷简推荐平庸之人担任宰相,导致政务被搁置荒废。奏章上报后,皇帝没有加罪于他,议论的人喜欢他的严正率直。
B.西夏国君元昊死去,将领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大举消灭元昊的国家。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在杭州任职时,为拿到郭虔晖收藏的画作《鹰图》,以僭越称王的罪名逮捕了他;在并州任职期间,私下役使官吏士卒,买卖物品,从中牟利。
D.孙沔命人在公堂上摆放大棒,有时大怒就用它痛殴前来陈述事情的人,曾经对盗贼使用酷刑,弄断了盗贼的脚后筋。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
(2)奏至,乃徙宁国节度副使,监司坐失察,皆被绌。
17-18高一上·湖北·期中
知识点:《宋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鼎臣,字辅之,郓之须城人。幼孤自立,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主薄,疏泄潴水,得良田数百千顷。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兖州劾状。郡守杜衍 会问,掾属莫对,鼎臣独曰:“介宁有是,愿以阖门证其死。”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吾既保   介矣,君年少见义如是,未可量也。”丁母忧,服除,知安丘县。赐五品服,知渠州。渠故僻陋   无学者,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擢起居舍人。岁冬旱,将赐春宴,鼎臣曰:“旱灾太甚,非君臣同乐之时,请罢宴以答天戒。”兼管勾国子监,详定宽恤民力奏议。 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为辽正旦使,鼎臣奏:“景德中,辽犯淄、青,臣祖母、兄、姊皆见略,义不忍往。”许之,仍诏后子孙并免行焉。 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知兖州。是时,诸道方田使者希功赏,概取税虚额及尝所蠲   者,加旧籍以病民。鼎臣独按籍差次为十等, 一无所增,兖人德之。改吏部,提举西京崇福宫。复判太常寺,留守南京。陛辞,神宗顾语移,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乃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年七十七, 元祐元年卒。

(选自《宋史·龚鼎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B.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C.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D.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自宋起,进士要经过“殿试”覆核和决定名次。
B.晷,是古代测日影以定时的仪器,文中的“移晷”可理解为“一段时间”或“一会儿"。
C.吏部,掌管全国官员的任免考选及全国赋税的征收,部门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致仕,也称“休致”,指辞去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进谗言说石介逃跑去了辽国,鼎臣愿拿全家性命担保石介已死而不是逃跑。得到了郡守杜衍的赏识称赞。
B.鼎臣在渠州兴建学校,开学讲课,过去这是一个从无读书人的偏僻地方,由此,当地人受到鼓励,开始有人考中进士。
C.景德年间辽国来犯,鼎臣祖母、兄、姊都见过侵略的惨状,鼎臣不忍心前往,皇帝准许并下诏免除他后代子孙出使。
D.鼎臣担任兖州知州时,别的地方使者为求取功名而收取虚报的赋税,只有鼎臣仍按等级收取,没有增加赋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小题5】鼎臣“至大事,无所顾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之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辈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辈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辈/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辈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辈小人当效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门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的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C.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其对象一般是官员。
D.建中靖国,宋徽宗的年号,用来纪年;“壬戌之秋”的“壬戌”是干支纪年法,古代专用来纪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成年后博通经史。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苏颂传

①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奉祖母及母,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甘旨融怡,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而处之晏如。

②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量其有无,事亦随集。”

③送契丹使,宿恩州,驿舍火,左右请出避,颂不动。州兵欲入救,闭门不纳,徐使防卒扑灭之。初火时,郡人汹汹,唱使者有变,救兵亦欲因而生事,赖颂安静而止。遂闻京师,神宗疑焉。颂使还,入奏,称善久之。知婺州。方溯桐庐,江水暴迅,舟横欲覆,母在舟中几溺矣,颂哀号赴水救之,舟忽自正。母甫及岸,舟乃覆,人以为纯孝所感。

④徙亳州。有豪妇罪当杖而病,每旬检之,未愈。谯簿邓元孚谓颂子曰:“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颂曰:“万事付公议,何容心焉。若言语轻重,则人有观望,或致有悔。”既而妇死。元孚惭曰:“我辈狭小,岂可测公之用心也。”

⑤吴越饥,选知杭州。一日,出遇百余人,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夜囚昼系,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

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颂既于律历,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有巧思,奏用之。授以古法,为台三层,上设浑仪,中设浑象,下设司辰,贯以一机,激水转轮,不假人力。时至刻,则司辰出告。星辰緾度所次,占候则验,不差晷刻,昼夜晦明,皆可推见,前此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遗诏务俭约(跟从)B.时至刻(降临)
C.郡人汹汹(议论纷纷)D.颂既于律历(深远)
【小题2】第④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B.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C.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D.尊公高明以政称/岂可为一妇/所绐但谕医如法/检自不诬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4段中,邓元浮“惭”的原因是他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武断的做出判断,自以为比苏颂高明,最终妇人的死让他意识到了自己见识短浅。
B.苏颂治理杭州的时候,释放了一百多名因欠款被囚禁的人,让他们一年内还足欠款,这些人被释放后一年内如期还清了欠款。
C.苏颂在国史馆的时候,要奉养祖母及母亲,养活几十口人。妻子儿女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苏颂为此而烦恼。
D.苏颂出任嫯州知州时,路遇江水暴涨,母亲在船中几乎溺死,苏颂哀叫着扑入水中就自己的母亲,最终母子无事,人们都被其孝行感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
(2)请别制浑仪,因命颂提举。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