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0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①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②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③郁嵯峨。


【注】①腊:腊月,农历十二月。②元:通“原”,原本。③巫岫:巫山,在重庆市巫山县东。④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小题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梅花在腊月之前就吐蕊,正月之后开得最多,一“破”官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梅花衰败的姿态,勾起诗人的伤感之情。
B.颔联说诗人虽然明白春光美好,但客居他乡的愁苦实在难以排遣,“以乐景衬哀情”是也。
C.颈联写冬天白雪覆盖大地,雪树同色,江风吹拂,营造出一种温馨、活泼的意境,为最后一联抒情作了铺垫。
D.尾联写诗人远眺,视野被高峻的巫山所阻,难见故园,流露出深深的叹息。
E.全诗虽以“江梅”为题,却以抒写“客愁”为主,巧妙地运用反衬把诗人寄居异乡、心系故园的浓浓愁绪表现得十分含蓄、深沉,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小题2】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请从此诗中举一例分析印证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
17-18高一上·重庆·阶段练习
知识点:杜甫(712-770)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

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谏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曲江:唐朝长安城南的一处游赏胜地。②经眼:从眼前经过。③翡翠:翡翠鸟。④麒麟:麒麟状的石雕墓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也不仅是诗入的伤春之愁,而且有对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都引起诗人的惆怅,“一片花飞”与成语“一叶知秋”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颔联写趁花还未落尽,赶快欣赏,不怕酒多会伤身,开怀畅饮。两句对仗工整,“且”“莫”“欲”等虚字的大量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
D.颈联“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家卧麒麟”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在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作者慨叹盛衰兴亡、物是人非的伤感。
【小题2】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诗中作者“细推”的有哪些“物理”?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注]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佘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注]昆季:兄弟,长为昆,幼为季。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中的“武侯立岷蜀”和杜诗中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一样介绍武侯祠的所在地。
B.杜诗言“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李诗说“壮志吞咸京”,在二人眼中,诸葛亮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
C.从体裁上看,杜诗是律诗,格律工整,音调和谐;李诗是古体诗,格律自由,能够更灵活细致地叙事和抒情。
D.两首都写了诸葛亮“三顾”出仕的典故,来赞颂诸葛亮的卓越才华和力助刘备创业的功绩。
【小题2】同样是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