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早孤贫,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鄱阳孝廉范逵至,过存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以易酒肴,乐饮极欢。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劫果至,生获数人。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时周颚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丁口。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卿等谁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寄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樗蒲④之具,悉投之于江。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尝出临津就船,明日,卒于樊溪,时年七十六。帝诏谥曰桓,且祀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东晋末年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②甓(pì):砖。   ③阃(kǔn)外:统兵在外。 ④樗蒲:赌博器皿。

【小题1】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B.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C.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D.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寒雨雪\诸属吏皆难之\侃独请\行人咸服其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孤贫”中的“孤”指年幼而死了父亲,而“独”则是指年老而无子。
B.“领枞阳令”中的“领”表示暂代官职,表示这一意义的词语还有“署”和“权”。
C.“贼掠其丁口”中的“丁口”即人口。古代称成年男子为丁,女子和未成年男子为口。
D.“帝诏谥曰桓”中的“谥”指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侃重情重义。虽家境贫寒,但他和母亲一起倾力热情招待来客。他还不顾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前去迎接医生,以报答庐江太守张夔的重用之恩。
B.陶侃很有计谋。山夷县多发生强盗拦江打劫船只事件,陶侃命令众将假称商船来引诱强盗,强盗果然上当,多人被活捉。
C.陶侃磨砺志向、勤勉努力。他在州府无政事时,就早上将上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搬回来。有人问他原因,他说他正致力于收复中原。
D.陶侃劝勉人们要珍惜时光。看到部下因闲聊玩乐而荒废了正事,他就让人拿走酒器和赌博的器皿,并全都投到江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无使生无益于时,死无识于后!
(2)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贼人稻!”命鞭扑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岁岁丰登。
17-18高二上·河北邢台·阶段练习
知识点:房玄龄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官职名。如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中原以外的各族。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却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成都王颖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B.江统识微见远。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此论虽不被接纳却深得时人信服。
C.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3)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世吏二千石,为北州旧姓。父武,晋王掾、上谷太守。逖少孤,兄弟六人。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征军谘祭酒,居丹徒之京口。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遭残贼,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然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李头之讨樊雅也,力战有勋。逖时获雅骏马,头甚欲之而不敢言,逖知其意,遂与之。头感逖恩遇,每叹曰:“若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为之祭醊,百姓感悦。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诏进逖为镇西将军。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其后逖病甚。俄卒于雍丘,时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丧考妣,谯梁百姓为之立祠。册赠车骑将军。

(节选《晋书•祖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
B.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
C.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
D.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其得人心如此/故刘琨与亲故书/盛赞逖威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石,是汉朝官秩,又为地方级官员郡守(太守)的通称,后来刺史升格为牧。
B.戎是古代对西方部族的称呼,称北方部族狄,称东方部族为夷,称南方部族为蛮。
C.“阴”,指山水的北面;“阳”与之相反。江阴、襄阳等地名仍保留了这个意思。
D.考妣,古时原指健在或已故的父母。今仅存留于墓碑之上。如“先考”、“先妣”。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出身名门,才学优异。他生于官宦之家,却放荡不羁;少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古今,常到京师活动,世人都称赞他有济世之才。
B.祖逖胸怀大志,颇有雄图。他早年闻鸡而起舞,信誓耿耿;后来力劝晋元帝北伐而受到任用,招兵买马,于中流击楫,矢志中原大业。
C.祖逖善解人意,礼贤下士。他送骏马给李头,李头感恩戴德,流露出以死相报的意愿;即便是对关系疏远或下等仆役也能以礼相待。
D.祖逖生活俭朴,听任互市。他自己很节省,却致力于资助他人,自己没有积蓄私财;他允许与胡人互市,这使得官方、私家都富足,兵强马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2)然则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阌乡侯。弱冠为魏尚书郎。时魏法严苛,母陈氏忧之,瓘自请得徙为通事郎,转中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在位十年,以任职称,累迁散骑常侍。陈留王即位,拜侍中,持节慰劳河北。以定议功,增邑户,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朝议封瓘。瓘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泰始初,转征东将军,进爵为公,所在皆有政绩。除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于时幽并东有务桓,西有力微,并为边害。瓘离间二虏,遂致嫌隙,于是务桓降而力微以忧死,朝廷嘉其功。太康初,迁司空,侍中、令如故。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武帝敕瓘第四子宣尚繁昌公主。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克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武帝善之,而卒不能改。惠帝即位,复瓘千兵。以瓘录尚书事,与汝南王亮共辅朝政。亮奏遣诸王还藩,与朝臣廷议,无敢应者,唯瓘赞其事。楚王玮由是憾焉。贾后素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已淫虐;又闻瓘与玮有隙,遂谤瓘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须自表得报,就戮未晚也。瓘不从,遂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B.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C.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D.今九域同规/大化方始/臣等以为宜皆荡除末法/一拟古制/以土断/定自公卿以下/皆以所居为正/无复悬客远属异土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指男子二十岁,这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因年少,体犹未壮,故称“弱”。
B.使持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因规定持“旌节”为信物而得名。
C.廷尉卿,古代官职廷尉的尊称,两汉也称大理。战国时秦国始置,魏晋沿用,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长官。
D.刺史,原为巡查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后逐渐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瓘明辨是非,处事公允。他通晓法理,每次判案,不论案子大小都依据情理来断。对权臣们一视同仁,没有亲疏之别。
B.卫瓘多有军功,政绩显著。他监督钟会、邓艾伐蜀成功,多任各地军政长官,获封公爵爵位,后因扫除边患受到朝廷嘉奖。
C.卫瓘依据实情,提出选官主张。他前后比较,劝说晋武帝不能沿袭魏时的九品制度,应采用地方举荐制,被武帝认可。
D.卫瓘得罪权贵,惨遭冤死。他因支持司马亮遣送藩王回封地的奏议,触怒权贵,又因为人正直,得罪贾后,被假传圣旨陷害致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瓘以克蜀之功,群帅之力,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
(2)亮奏遣诸王还藩,与朝臣廷议,无敢应者,唯瓘赞其事。楚王玮由是憾焉。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