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6 组卷1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解剖”的莫名恐惧,更对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夜光自行车道”,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诗意的栖居”。
D.“技术的诗意”,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技术的诗意”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真”,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的“善”,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美”。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诗性思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度、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立足于“人的尺度”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早日实现。
D.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技术的诗意”,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16-17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我们必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作为当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天然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属性,可以成为宣传时代主题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应从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审视,使主旋律影视作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②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扩大社会认同,凝聚思想共识。这就要求在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牢记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站稳人民立场,努力成为贴近百姓、鲜活立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围绕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题材创作的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如《烈火中永生》《马兰花开》《战狼2》等,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凝聚人民、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文化供给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主旋律影视作品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作品创作的“剧中人”“剧作家”“剧评人”。

③立足新时代,高质量主旋律影视作品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精准把握时代特征,洞悉传播机制规律,科学定位表现手法与作品内容“表”与“里”的关系,通过“内外兼修”,打造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一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养分,创造出蕴含“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影视作品,利用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视听语言,增强观者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擦亮“中国文化品牌”。二是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深研革命史实和英雄事迹,创作党性、人民性与艺术性兼备的影视作品,用艺术语言告诉人们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厚数据元素,有效筛选流行文化热点,牢牢把握“时、度、效”,结合主旋律价值取向进行文学创作、剧本改编和项目决策。同时,主动迎合当代社会知识商品化、时间碎片化、言论自由化的主流特征,主动融入“两微一端”、抖音等短视频产业制作,主动抢占意识形态传播新兴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力、社会影响力、舆论渗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④当前,主旋律影视作品进入一个强势崛起的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在各种思想观念纷纭激荡的境况中,坚守审美品格、力避市场裹挟,是主旋律影视作品亟需破解的时代课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政策支持。例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对弘扬主旋律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公益广告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作品等创作推广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帮扶和税收优惠减免,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在飞天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类影视奖项评选过程中,对主旋律影视作品予以倾斜,增强奖项含金量,切实发挥政府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监管制度。遵循影视艺术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避免在审查过程中出现“剪刀”过于锋利或过于迟钝等问题,补齐产业链短板,建立符合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生产规律的产业模式。同时,尽快出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粗糙、低俗、暴力、情色等失去正确价值引导、侵犯知识产权的影视作品要严格管控、严厉处罚,推动主旋律影视作品发展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正向循环。

(摘编自史洋《匠心打造主旋律影视作品,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具有意识形态表达属性,主旋律影视作品可以也理应成为宣传时代主题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B.如今主旋律影视作品承担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已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
C.在主旋律影视作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政策扶持与严格管控并重是保证其强势崛起并健康发展的唯一手段。
D.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管控、严厉处罚没有彰显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有助于推动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发展。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新时代中国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对文化供给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
B.主旋律影视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必须也应当选择现、当代革命题材。
C.高质量主旋律影视作品须“内外兼修”,“内”指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等指向作品本身的因素,“外”指大数据等当代社会的特征。
D.遵循影视艺术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避免在审查过程中出现审查过宽或者过严等问题,是优化主旋律影视作品监管制度的具体体现。
【小题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注重内外兼修,着力强化主旋律影视作品主题内容与表现手法创新。
B.坚持管育并举,着力加强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政策支持与有效监管。
C.审视当今形势,着力打造影视主旋律精品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
D.坚定人民立场,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指导地位。
【小题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小题5】近年来,《1921》《觉醒年代》等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视作品频频出现,收获了大量关注与点赞。请根据文章,从作品价值取向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小题。
《关雎》中的“在河之洲”所指何地,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未明确注释。经我们考证,就在黄河中游,乃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也。
翻阅《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周代的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奔腾的黄河水,其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围绕着这片滩涂形成南北二水之势。然后,在滩之东端又合二为一,卷起滔滔巨浪,东流入海。这片多达万亩的滩涂,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西滩村的人们,世世代代就居住在这片被誉为“河心岛”的滩涂之上。
从宏观上看,西滩与《诗经》十五国风“周南”所涵盖的地域有缘。《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指周南、召南等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关于周南,《辞海》解释中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留滞周南’。《集解》谓即洛阳;《索隐》谓陕以东皆周南之地”之语。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从微观上说,黄河古代称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我国江河众多,但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除黄河外,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唯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多少年来,黄河西滩绿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晚唱,人们自给自足,民不交皇粮,官不征田赋,不谙水性的兵匪毛贼,轻易不敢越河进滩袭扰。村民们如世外桃源般地在此生息繁衍,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西滩的形成和存在,自然也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表现诗意的载体也就更加明确。
《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植物——荇菜,西滩可觅其踪。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今名莕菜,别称金莲儿、水荷、水葵。据《诗经植物图鉴》载:“荇菜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以及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生育于池塘及流动缓慢的溪河中。”1987年,济源中草药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在普查过程中,也在济源王屋山区的小溪边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的荇菜,当然也就包括西滩了。
另外,从唐诗中也可以看出,西滩在古代就曾是古人的游览胜地。唐代诗人温庭筠有《河中陪帅游亭》诗曰:“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曾在王屋山学道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有《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诗云:“万里谁能访十洲,新亭云构压中流。河鲛纵玩难为室,海蜃遥惊耻化楼。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独留巧思传千古,长与蒲津作胜游。”
如今,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国家又在其下游 15公里处修建了二坝——形成了一个23平方公里的西霞院反调节水库。昔日宁静的西滩,夹于其间。新西滩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小岛,但它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新景点。
(摘编自姚景强李立政《“河之洲”在哪儿?》)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滩为“河之洲”依据的一项是(     
A.西滩应属《诗经》十五国风“周南”的统治区域,且《关雎》中的雎鸠鸟和主人公“窈窕淑女”采摘的荇菜,也可在西滩找到。
B.在古代尤其是汉代之前,虽然我国江河众多,但除黄河外,其它的水系都不能被称为河,黄河在古代称河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C.在周代的版图上,西滩可以说是万里黄河之中唯一人类能够定居的岛屿,尽管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但是西滩从未被洪水淹没。
D.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河中陪帅游亭》及李商隐的《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说明西滩曾是古人的游览胜地。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周代版图上寻觅,便可以看到在万里黄河的中游,有一片像小岛似的滩涂,黄河主河道从这里一分为二,这片滩涂便是西滩。
B.西滩与洛阳仅一河之隔,应属周南的统治区域。国风中的不少诗篇也都是河南地区的民歌。
C.西滩素有“万里黄河第一滩”之称,这里农舍点点,绿树掩映,村民们在此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文明。
D.西滩的形成和存在,为《关雎》一诗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没有西滩,也就没有《关雎》诗作。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考证《诗经·关雎》中“河之洲”所指何地,仅因为多年来从教科书到《诗经》的多种版本,均对此没有明确注释。
B.司马迁一生曾游历过许多地方,《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太史公留滞周南”,再据《集解》《索隐》看,他是到过河南的。
C.荇菜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胆科类;在济源王屋山区的小溪边和黄河沿岸发现了大量生长的荇菜,它还应该是一味中草药。
D.随着“河之洲”考证的落实,加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及西霞院反调节水库的修建,西滩无疑是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旅游胜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宋是古典文化的高峰,思想上产生了朱熹、陆象山这样的理学大师,诗坛产生了中兴四大诗人,词坛也有李清照、辛弃疾等大词人,唯独古文似乎默默无闻,既没有大名家,甚至古文面貌研究也语焉不详。南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试从吕祖谦古文选本《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探讨南宋古文的转型与新样古文的形制。

《古文关键》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吕祖谦编选的古文教材。我们在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柳欧非常强调的,这是第一个转型,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不关道德一事,《四库总目提要》也评论:“祖谦此书实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宋代也出现了100种左右的古文选本。

南宋古文的第二个转型是对文法的强调。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古文关键》卷首叫《看古文要法》,第一部分《总论看文字法》,“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案例部分又是“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欧文法”“看苏文法”……

第三个转型是厚今薄古。《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

第四个转型是古文的主战场从意识形态下沉到科举。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以科举文辅导名震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四库提要》评此书曰:“相传此为傅良所撰……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新样古文在科举场的成功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议论文对科考最有用。

第五个转型体现了商业文明的时代特点。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当时该书比较畅销,可能有二卷本,还有二十卷版本。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其多么粗制滥造,但它价格便宜,且大量印刷,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出来,随机标注在文本上,可以是即兴的、感性的,也可以是理论提升式的。读者借助这些标抹符号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所以选本格外真切。到清代,古文选本600种,而成熟的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

(摘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试探讨“复兴儒学、文以载道”的古文在南宋转型为“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的古文。
B.南宋古文的第二个转型突出特征是从形而上的下沉到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指复兴儒学神圣使命的传统古文主张,“形而下的”指写文章的方法。
C.从《古文关键》可能有多个卷本等的矛盾现象看,说明其书可能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
D.到清代,古文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成熟的选本都有评点,并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首先提出问题,其次将南宋“古文”与同时期的文化高峰“理学、诗学、词学”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古文不受重视。
B.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思路清晰有力。
C.文章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列举事实、讲道理等论证方式分析《古文关键》转型信息,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深度。
D.文章阐述南宋古文发展变化的各种转型特点时,均类比推理,突出选本的时代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古文第一个转型是由道到文的转型,比较看重文章自身的价值,编写和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
B.南宋散文结合事功的主题,语言有近代化、实用化趋势,符合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
C.“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属于违背纯文学的观点,不能体现新样古文的特征,于科考无益。
D.读者借助评点者在书中留下的各种标抹符号,感受评点者的阅读感,因而选本格外真切。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