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1 组卷3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客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丕。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乞恕之,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B.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C.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D.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授”“除”“摄”“封”也表此意。
B.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
C.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
(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
17-18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知识点:陈寿(233-297)《三国志》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芝传

司马芝宇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谢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 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芝节客王同等为兵        差:派遣          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本来
B.芝不其书,一皆如法     报:回复          蔺相如止之       固:坚决地
C.副有罪,当相               坐:连坐治罪   厚赂单于          因:趁此,趁机
D.置币单于                      遗:遗留          吾念之             顾:回头观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大国之威     ②左右欲相如     ③其一人     ④从者     ⑤尊而重士
⑥反欲两主     ⑦单于其节     ⑧卒见相如       ⑨欲因此时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⑨/⑦B.①⑤/②④/③⑧/⑥⑨/⑦
C.①⑤/②⑧/③④/⑥⑨/⑦D.①/②④/③⑧/⑤/⑥⑨⑦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见犯乃死       ④效死于前     ⑤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⑥拜送书于庭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君何以知燕王       ⑨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⑩马之千里者
A.①⑤⑦/②③⑨⑩/④⑥/⑧/B.①③⑤⑦/②⑩/④⑥/⑧/⑨
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⑨/⑩D.①⑤⑦/②⑨⑩/④⑥/⑧/③
【小题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内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子射上林中”的“上林”指的是上林苑,皇帝宴饮群臣的地方。
B.崤函即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这是秦和中原之间的重要地理屏障。
C.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微、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音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 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旨。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逮捕B.权昭曰               感谢
C.非所以优之也                    用来D.曾以直言        违背
【小题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的分野。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为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驭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将僮客八百人就刘表。表儒人,不习军事。时诸英豪各各起兵,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不礼之。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淩操。祖既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宁欲去,恐不获免,独忧闷不知所出。飞知其意,乃要宁,为之置酒,谓曰:“吾荐子者数矣,主不能用。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庶遇知己。”宁良久乃曰:“虽有其志,未知所由。”飞曰:“吾欲白子为邾长。”宁曰:“幸甚。”飞祖,听宁之县。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于是归吴。

宁陈计曰:“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初,权破祖,先作两函,欲以盛祖及苏飞首。飞令人告急于宁,宁曰:“飞若不言,吾岂忘之?”权为诸将置酒,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整于沟冬,不得效命于麾下。今飞罪当戮,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乃赦之。

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因夜见权,权喜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停住月余,北军便退。

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于半州。

(节选自《三国志·表松之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醋统乃以刀舞/
B.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昌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C.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D.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最初是在军队出征时暂时负责监督诸军,后发展为中央或地方军政长官。
B.白:引申义有清楚、表白、陈述、禀告等,文中指苏飞向黄祖表白自己的看法。
C.巴蜀:现在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因古代时候当地居住巴人和蜀人而得名。
D.孟德: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操的字。《观沧海》是他的代表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重信义好交游。他年少时力气很大,将身份低微率贱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做他们的首领。
B.甘宁有勇有谋。他射杀凌操使黄祖脱困,在东吴时夜入曹营斩杀曹军,并向孙权献计夺取巴蜀。
C.甘宁怀才不遇。他虽然善射,杀敌勇敢,但不被黄祖重用,后又因与淩统有仇,被孙权贬谪到半州。
D.甘宁知恩图报。在孙权准备杀掉苏飞时,他念及当初苏飞对他的恩德,向孙权求情,放免苏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庶遇知己。
(2)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散于沟壑,不得效命于麾下。
【小题5】甘宁为什么要离开刘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其原因。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