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0 组卷1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夹克衫

王溱

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

陈立是理发员,在市政府大楼里的理发室工作。

一天,吃了午饭,陈立坐在沙发上刚要眯眼休息一会儿,一个小伙领着一位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走进来。陈立定眼一看,是市长。以前在电视上见过。

这天陈立下班回家得到一个不好的消息,老婆检查发现肺上有块阴影。老婆哭了。第二天复查得知,是肿瘤,假不了,但良性恶性要复检才能最后确定。陈立立马觉得头都大了,无论怎样,手术避免不了。这一做手术,钱就会像流水般花出去。陈立的背上像压上了一尊石磨。

祸不单行,女儿所在的饭店经营不善,闭门歇业。女儿失业了。

陈立有些落魂失魄,拿着推子两眼无神,以至于被剪发的那位科长都看了出来,忙问怎么了?陈立说没事没事,只是昨晚睡得晚了,精神不好而已。人家科长不是好糊弄的,非要刨根问到底。陈立只好如实说了。

科长说,我只负责透个信给你,最近市里 一家私企马上要上市,他们那里的待遇非常高。你女儿如果能进这样的企业就好了。

科长给陈立留下了这个企业的名字,然后说你找找人帮忙,未必没希望。陈立说找谁好?科长说,当然级别越高越好。就看你的本事了。可我认识谁呀?陈立摊开两手说。远在天边近在跟前啊!科长看了看理发椅笑着说。

开口求市长吧,只有他能帮上这个忙。

陈立又不敢对市长开口。

那天市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但那天市长的声音很大,陈立从言谈中听得出,因为一个属下要市长帮着给他的亲属安排工作,市长正对下属发火。放下电话,市长又对站在一旁的秘书说,以后记住,凡是找我办这种事的统统给我挡出去。八项规定说得多清楚了,还抱幻想。

陈立听了,庆幸自己没开口,否则一顿批评是少不了了。

中午市长又来了,依旧穿着那件深蓝色的夹克衫。陈立发现市长很喜欢穿那件夹克衫,除了炎热的夏天,夹克衫几乎不离身。有一次陈立给市长理完发,拿衣服时发现,衣领都有些发白了。陈立纳闷,市长怎么就不换件新夹克衫?

突然,陈立的手机响了。市长被铃声惊醒了,诧异地抬起头来望着陈立。对不起领导,我接个电话,是女儿的。陈立边说边按下键盘,秘书想上来阻挡,市长挥挥手让他退到一边。女儿的哭声传来了,陈立一下子收紧了心。陈立已经明白,女儿的哭声便是坏消息。果然,老婆的胃部又发现了阴影。

陈立的手颤抖着,声音也在颤抖,眼里的泪水在打转。

市长见陈立扣上电话,忙问,怎么回事?

陈立强忍着痛苦摇摇头说,没事,没事。继续拿起剪刀。

好了,先说你的事。市长一把扯下身上的围巾对陈立说。

真的没事。陈立的眼圈都红了。

别忍着。有什么困难说出来,我毕竟是市长,有些忙帮得上。

陈立哽咽着把老婆有病的事告诉了市长。

好了,我知道了。调车送陈立去医院。市长对秘书说。

您的头发——秘书迟疑着说。

我的头发怎么了,比病人还重要?别紧张,也别惊慌。有句话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有句话叫天无绝人之路。要有信心。市长拍拍陈立的肩头安慰道。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是大圆满。陈立老婆在市里最好的医院,找了最好的医生做了肿瘤切除。女儿如愿进了那家私企。这一切都是市长关照的结果。

陈立和老婆商量,无论如何要感谢一下市长。怎么感谢也犯了难,市长缺什么?什么也不缺。陈立想起市长那件夹克衫。

市长坐在理发椅里看着陈立托着那件跟老婆跑了好几家商场买来的夹克衫,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好啊,谢谢你们。我收下了,我喜欢夹克衫。但要付钱。这是原则。你们帮我买来就是情谊,我收了就是领情。

后来陈立发现,市长还是一直穿着那件旧夹克衫。他悄悄问秘书,秘书告诉他,你知道那件夹克衫是谁给他买的?市长的母亲。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市长一直不肯丢弃。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开头写“陈立这些日子燥的牙花子都肿了”,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B.小说中的科长,是一位细心、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想帮助陈立解决困难,但爱莫能助,便告诉陈立去找市长。
C.市长听陈立接电话、诉说遇到的困难,以及市长叫秘书调车送陈立去医院,并安慰陈立,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D.小说写市长的秘书,虽寥寥几笔,但很好地展现了他的形象,一笔“想上来阻挡”,一笔“您的头发”,写出了秘书的个性。
【小题2】小说中的陈立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夹克衫”作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6-17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3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废弃物种类分类频率(%)
1A2345
废纸/废纸板6.4711.9923.3232.6125.61
废弃电池、电子设备11.4617.1224.6626.8219.95
厨余垃圾12.9415.0915.2327.2229.51
废塑料瓶10.1115.0921.0229.3824.39
废弃易拉罐11.3215.3619.9528.5724.80
废金属14.6918.1920.4926.2820.35
可再生塑料12.6717.7919.8129.6520.08
废弃玻璃瓶16.4421.1620.4923.8518.06
废弃衣物、纺织品14.9617.1221.8324.2621.83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小题1】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

这话来自一句叮嘱。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可能是我们的恋人爱人……

如果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无论别人怎样对你说过这些话,说过多少次,都是身外之物。话音终将袅袅远去,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在纷杂人间的清朗月夜,你要耳语般但无比坚定地对自己说。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

放眼四周,谬爱种种。

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放开一搏。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

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自己的外貌和自己的内脏年龄不相符,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这个身体结构精巧,机能完善,高度发达,精美绝伦。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

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

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

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

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

我们的双腿,希望能在正当的道路上挺进。时而可以疾跑,时而可以漫步,时而可以暂停,倾听婉转莺啼。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大自然是何等慷慨地把最伟大的恩赐降临于我们身体之内。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爱已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这世上有太多的人,不爱自己,第一个证据就是他们成了身体的叛徒。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不仅儿童和青年圣美,中老年人的身体也依旧是和煦与高贵的。

不过,这并不是好好爱自己的全部。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有人说灵魂有21克重,说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会飞向天空。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但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按照“谬爱、要自爱、如何爱、升华爱”的思路,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而且传达了更要博爱的情怀。
B.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C.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文章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将我们的身体比喻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又如“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E.文章语言亲切自然,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又极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小题2】比较《拿来主义》和《要好好爱自己》,这两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分别具体说明。
【小题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并指出它带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展示了“我”精神蜕变、人格升华的复杂过程。
【小题2】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3】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