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52 组卷2491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全国·高考真题
知识点:房玄龄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祗字子庄,性至孝,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武帝始建东宫,起家太子舍人,累散骑黄门郎,赐爵关内侯。母忧去职。服终,为荥阳太守。自魏黄初大水之后,河济泛溢。祗乃造沈莱堰,至今兖、豫无水患,百姓为立碑颂焉。及帝崩,梓宫在殡,而太傅杨骏辅政,欲悦众心,议普进封爵。祗与骏书曰:“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骏不从。入为侍中。时将诛骏,而骏不之知。祗侍骏坐,而云龙门闭,内外不通。祗请与尚书武茂听国家消息,揖而下阶。茂犹坐,祗顾曰:“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茂乃惊起。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祗证楷无罪,有诏赦之。时又收骏官属,祗复启曰:“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出赴爽,宣帝义之,尚迁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加罚。”诏又赦之。祗多所维正皆如此。氐人齐万年举兵反,以祗为行安西军司,加常侍,率安西将军夏侯骏讨平之。迁卫尉,以风疾逊位,就常侍,食卿禄秩,赐钱及床帐等。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及洛阳陷没,遂共建行台,推祗为盟主,以司徒、持节、大都督诸军事传檄四方。遣子宣将公主与尚书令和郁赴告方伯征义兵,祗自屯盟津小城,宣弟畅行河阴令,以待宣。祗以暴疾薨,时年六十九。祗自以义诚不终,力疾手笔敕厉其二子宣、畅,辞旨深切,览者莫不感激慷慨。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B.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
C.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D.骏既伏诛裴楷/息瓒/骏之婿也/为乱兵所害/尚书左仆射荀恺与楷不平/因奏/楷是骏亲/收付廷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东汉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禄俸秩薪指古代文武官吏所得的俸禄,它与官员职位的高低有关,随着时代与制度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
C.常侍是中常侍的简称,是皇帝侍从,其职责是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D.“迁”“进”“加”“拜”“征”等词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祗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他担任荥阳太守,主持建造沈莱堰,解决了兖州、豫州两地黄河泛滥的问题,百姓立碑称颂。
B.傅祗不畏权贵,维护道义。太傅杨骏在皇帝去世后进封众人官爵,他致信反对;杨骏被杀后,他仗义执言,朝廷最终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C.傅祗为时倚信,屡受重用。赵王司马伦辅政,命傅祗为中书监,仍然担任常侍,傅祗以患风疾为由推辞。王戎、陈准等人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属于没有忧虑的人了。
D.傅祗临危受命,讨平叛军。氐族首领齐万年举兵反叛,傅祗代理安西军司一职,加封常侍,率领安西将军夏侯骏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
(2)大将军苟晞表请迁都,使祗出诣河阴,修理舟楫,为水行之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节选自《晋书》卷五十七)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B.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C.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D.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所取,便于他人称谓,一般与名没有什么关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
C.氐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 氐族与羌族的并称。都居住在今西北一带。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还有蛮夷、胡、狄等。
D.鼓吹,是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曲。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用于宴乐群臣或赐有功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光有耿恭忠心。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最后在司马索靖的帮助下打败敌人。
B.张光有合作精神。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张光有果决态度。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张光有轻信弱点。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⑵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官。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物作则,之于后。绍虽虚,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辇,飞箭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忠义传·嵇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B.《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C.《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D.《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垝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谥号,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所祭祀的土神谷神,后来也用来指国家。
D.行在所,也称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得                 曩将之,今召以为子傅
B.以母忧,不       晋近,奚不
C.而卒不能             然则察此害亦何生哉
D.绍虽虚                 逮至远郊外之臣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物作则        之者谁B.之于后        无案牍之
C.公服从私宴     邻人之父D.飞箭            山水之乐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嵇绍有知人之明,交友谨慎。他不去趋附受宠信的外戚贾谧,甚至拒绝与之交往, 贾谧后因合谋陷害太子被杀。
B.嵇绍不畏权贵,正直敢言。大胆指出广陵公陈准的谥号不合实情,建议修改谥号;劝阻齐王冏大兴土木,鼓励他学习尧舜。
C.嵇绍明礼知耻,坚持原则。他认为作为官员,身穿朝服时,只能谈论时政不能弹琴作乐,拒绝了齐王等人的要求。
D.嵇绍忠于职守,视死如归。朝廷征召,他火速前往荡阴;打败战时众人仓皇溃逃,只有嵇绍挺身保护天子。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
(2)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