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67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云州秋望

屈大均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注】①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②觱篥:古代一种管乐器。③龙堆: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
【小题1】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小题2】简要赏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17-18高三上·山东威海·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明代作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缸人倚成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复归,边关静。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B.“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C.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
B.尾联巧用比喻,化实为虚,直接抒情,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
C.全诗意境高阔而深远,是晚唐诗歌中并不多见的格调高昂的诗作。
D.颈联中“无兵阻”与“有客游”对举,写出了“大漠”“穷边”销兵无阻、旅客壮游的情景。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