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沙田山居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③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势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④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①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②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那过程,是一种绝妙的障眼法,非眼睫所能守望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⑤千山磅礴的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⑥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里。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着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⑦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③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④,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余光中从1974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就是此时所写。沙田,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①朝暾:朝阳。②崦嵫:山名,在甘肃天水西面。古代神话说是日落之处。③九广铁路:香港九龙至广州的铁路。④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自己的山居美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同时景中含情,蕴含其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悠悠情思。
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地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但胜景易逝的主题。
C.全文以沙田山居为抒情的契机,先描绘沙田山居的外围景色,然后抒写沙田山居的生活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进一步表达情思。
D.本文语言含蓄而优美,古雅而有韵味,叠音词的使用,古诗句的化用,都增强了语言的韵味,使文章文质兼美。
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加含蓄,令读者回味无穷,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小题2】“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3】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比不上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你是否赞同作者这一观点?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16-17高一下·四川成都·期末
知识点:其他当代作家其他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乡魂

倘若你生长在故乡,那份乡情乡恋牵肠挂肚自不必说;倘若你出生在异地他乡,你对它的印象与情感都是从长辈那里间接获得的,对故乡,你又是怎样一种感觉?

数年前,我应邀与几位作家南下访游,依主人安排,途经宁波一日。车子一入宁波,大家还在嘻哈交谈,我却默然不语,脸贴车窗,使劲向外张望着,好像急于想抓住什么,好跟心里的故乡勾挂一起。此时我才发现心里的故乡原是空空的。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面对祖父与父亲的出生地,为何毫无感应?

啊,故乡原本只是我的一个符号——籍贯!

我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第一次。我渴望与故乡拥抱和共鸣,但我不知道与故乡的情感怎样接通。好似一张琴闲在那儿,谁来弹响?怎么弹响?

下车在街上走走,来往行人的宁波话一入耳,意外地有种亲切感,透入心怀,驱散了令我茫然的陌生感。

我很笨,一直没从祖父和父亲那里学会宁波话。但这特有的乡音仿佛是经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家乡的民歌,伴着我的童年、少年。那时,来串门看望祖父的爷爷奶奶们,大都用这种话与祖父交谈。父亲平时讲普通话,逢到此时便也用这种怪腔怪调插言谈话,好像故意不叫我听懂,气得我噘起小嘴抗议。那些老爷爷老奶奶们便逗我,哄我,依然还说那种难懂的宁波话……这曾经让我又气又恨的宁波话,为什么此刻有如施魔法时的咒语,一下子把依稀的往事、把不曾泯灭的旧情、把对祖父与父亲那些活生生的感觉,全都召唤回来,逼真地如画一般地复活了?

在天童寺,一位老法师为我们讲述这座古寺的经历。他地道的宁波口音,使我如听外语,全然不懂。我便仔细去端详这法师的仪容,竟然发现他与祖父模样很像:布衣布袜,清瘦身躯,慈眉善眼,尤其是光光的头顶中央有个微微隆起的尖儿。北方大汉剃了光头,见棱见角,或圆或平;宁波人歇顶后,头顶正中央便显露出这个尖儿来,青亮青亮,仿佛透着此地山水那种聪秀灵气。我觑起眼睛再感觉一下,简直就是祖父坐在那里说话!

祖父喜欢用薄胎细瓷的小碟小碗吃饭。他晚年患糖尿病,吃米都必须先用铁锅炒过。他从不叫我吃他的饭,因为炒过的米少了养分。宁波临海,这里的人吃起海鲜精熟老到。祖父吃清蒸江螺那一手真叫空前绝后,满满一勺入口,只在嘴里翻几翻,伴随着吱吱的吸吮声,再吐出来便都是玲珑精巧的空壳了。每次吃江螺,不用我邀请,祖父总会令人惊叹又神气十足地表演一番。然而,祖父,如今你在哪儿呢?我心头情感一涌,忽然张开眼睛,想对老法师大喊一声:爷爷!

奇怪,祖父是在我十岁那年去世的,三十年过去了,什么缘故使我隔着岁月烟尘,如此动情地呼叫他呢?

是我走到故乡来了,还是故乡已悄然走进我的心中?

前两年,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会议。忽有十几位上了年纪的华侨同胞到宾馆来访,见面先送我一本刊物,封面上大大地写一个“冯”字。原来是此地冯氏宗亲会的成员。华人在海外,组织各种同乡同族会,彼此守望相助,可剖肝胆。每每同乡同族人有了难题,便一齐合力解助;若同乡同族人有了成就,也同喜同贺。一位冯姓长者对我说:“你是咱冯家的骄傲啊!”

我看见坐在侧面的一位老者,清瘦,文弱,似曾相识,心有所动,问道:“您家乡在哪儿?”

“宁波。”他一开口,便带着很重的乡音。

我听了,随即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我老家也在宁波。”

他马上叫起来:“现在就是一家,我们好近呀!”随即急渴渴向我打听故乡的情形。

多亏我头年途经故乡,有点见闻,才不致窘于回答。他一边听我讲,一边忽而大发感慨:“全都不一样了,不一样了……”忽而冲动地站起来,手一指叫着:“那是我去捉过鱼的地方!”然后逼我讲出更多细节,仿佛直要讲得往事重现才肯作罢。

这老乡情不自禁把座椅挪到我身前,面对面拼命问,使劲听。可惜我只在故乡停了一天,说不出更多见闻。但我发现,我随便扯些街道的名称、旧楼的式样、蔬菜的种类,他也都视如天国珍闻,引发他一串串的问题、感叹或惊叫。他脱口吟道:“______。”我感到故乡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一切属于它的人们,不管背离它多久多远。

我怕冷落了他人,才要转换话题,那些人却笑眯眯摆手说:“不碍事,你再给他多讲讲吧……”


他们高兴这样旁听,直听得脸上全都散发出微醺的神气,好像与我的这位老乡分享着一种特殊的幸福,那便是得以慰藉的乡恋。

此时我多么像在家人中间,张张陌生的面孔埋藏着遥远的亲切。我想象着在哪里曾与他们相关相连,唐宋还是秦汉?我想起在黄河边望着它烟云迷漫、波光闪耀的来处,幻想着它万里之外那充满魅力的源头。同种同族,同乡同姓,有一种血脉相通的源头感。

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次来到宁波,作者却毫无心灵感应,他不禁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怀疑。
B.作者儿时觉得宁波话怪腔怪调,到故乡后,却觉得乡音入耳,格外好听。
C.对三十年前去世的祖父的思念,使作者心中萌生出的故乡情愈发强烈了。
D.作者对故乡宁波并不熟悉,只好杜撰些见闻来应付海外同乡急切的打探。
【小题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今时明月他乡客,旧地故人往日情
【小题3】下列文中画线的词语中,加点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B.C.可剖肝胆D.血脉相通
【小题4】本文第一部分中,作者说自己不是“回”故乡,而是“来”故乡,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5】本文第二部分详细描写了天童寺的老法师,这样写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6】本文结尾写道:“有着共同源头的人,身上必定潜在着一个共同的生命密码,神秘地相牵。”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偏见到卑劣

温 宪

在西藏发生暴力犯罪事件之后,国际上某些自以为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颇为失态,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怪劲儿。然而,当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

试举一例:某英国专栏作家日前撰文,除了极为荒谬地将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柏林奥运会相提并论外,还声称“当西藏形势恶化后,以奥运会为武器针对北京的压力将增大”,中国对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深切关注为全球反华势力提供了“机遇之窗”,继而煽动包括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希拉里在内的各方人士,随着奥运圣火的传递,应参与“一个滚动的全球范围的反华抗议”。不仅如此,这位曾有从政经历的人士还极力鼓动说:“当西方政治家面临无力扭转经济颓势和人们在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上的愤怒郁积之际,将辱骂倾泻于中国,为这些政治家从其他灾难中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荒谬吗?就是如此荒谬!如同经过热炒后,远在苏丹的达尔富尔问题被荒诞地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一样,如今借着西藏问题,西方经济颓势、伊拉克及阿富汗问题等“灾难”与奥运会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被联系到了一起,真是一语泄了天机!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它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反华势力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成为全人类的盛会,是因为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所言,奥林匹克运动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这个“宗教”所宣扬的终极追求其实就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初起时令人感动的约定之一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令人感动的一幕便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人类文明社会发展到今天,奥林匹克精神理应更加具有理性包容、平等沟通、促进和谐的诉求。在奥林匹克精神和理想面前,那些不肯摘下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定势的人们是不是显得距“道义制高点”很远?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正在以自己的真诚努力见证着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崇尚,履行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球化进程加快了,地球村变小了,诸如奥运会在内的许多关乎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办,也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才能将国际社会的好事办好。恰如英国奥委会主席科林莫伊尼汉所言,“体育运动和奥运会本身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让中国蒙羞不会赢得任何成果,最终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那些以阴暗心理或阴险举措诋毁、攻击乃至破坏北京奥运会的人,伤及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已经进入21世纪的整个人类文明社会亦将蒙羞。

上述幸灾乐祸者文中有言:“魔瓶已经打开,如何终结尚未可知。”其实,结局可以预料:打开充满偏见的魔瓶后,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

                                                       ——2008-04-02 06:57:26 新华网

【小题1】下列对“这个世界实在需要一种借奥运会得以承载、传扬的高尚精神”一句话中的“高尚精神”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是“超越了人类一切宗教的宗教”。
B.是那些人类所推崇的最基本的道德追求:公正、和平、理解和友谊。
C.是与火炬同时高高举起的橄榄枝。
D.是赛会期间交战各方一律休战的约定。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际上某些人“失态”的原因之一,是不肯摘下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受制于冷战思维。
B.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还表现在明明心理阴暗或举措阴险,却还要打扮成站在“道义制高点”上的人。
C.中国对整个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就是一定要把2008年的奥运会办成世界历史上最好的运动会。
D.“亵渎奥运者终将自取其辱”的结果之一,就是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出“无知而狂妄、狭隘而傲慢、起哄而无理的嘴脸”。
【小题3】文章的第二段是用来证实国际上某些人“偏见膨胀得“越了线”,便走向了卑劣”的例子,请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这个例子是由哪几部分内容构成的。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国际上某些人的“卑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或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他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在别的星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出路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它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 ℃),白天奇热(99 ℃)。

在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设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那里的昼夜温差达100 ℃,气候极寒冷而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旱的荒漠。

金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亦抱有敌意。①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 ℃,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像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金星地层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金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河川消失,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地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行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花园吧!”——通篇都是诗人的幻想,而不是严谨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对火星或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不出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了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们认识到,我们必须开始保护我们的环境,要比现在做得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
B.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
C.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D.文章详细介绍了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目前来看,其他星球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去,还不知道。
【小题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与下文月球、火星、金星的情况作对比;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B.文章介绍月球、火星、金星等情况,就是想表明人类科技还不够发达,还不能改造其他星球,所以只能生活在地球上。
C.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二是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但是第二条路不能实现,所以只有一条路可言。
D.文章重点描述火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与地球的状况形成对比,从而论证人类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E.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小题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两处画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