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情圈

这两口子从乡下到城里来打工,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年。

男的叫古正风,四十来岁,眉粗、鼻高、身体壮实,见人一副笑模样。妻子叫刘秀姑,肤色黑,但眉目清爽。他们是雨湖公园的合同工,古正风在花木队侍弄树圃、花坛,每月工资一千八百元;刘秀姑在清洁队打扫亭阁、厕所,每月一千五百元。

雨湖公园很大、很美,又处在城市的繁华地带,天天都是游人如织。为上下班方便,这两口子租住马家巷的两间小平房里,一间是卧室兼餐厅,一间是厨房,不到四十平方米。租金很便宜,每月六百。房东叫马绍祺,他家有一个独立的院子,出租小屋不在院中。古正风只在交房租的时候,才去马家院,交了租金不坐不喝茶不扯闲话,转身就走。

在马家巷住了大半年,他们除了认识房东之外,巷中还有三十来户人家,几乎不打交道。他们觉得很寂寞。在乡下,一个村的人都知根知底,没有不认识的,东家做寿,西家结婚,都会闻讯而至,带上一点礼物或礼金去表示心意,邻里关系鱼水情深。俗话说:“人情是把锯,锯来又锯去。”真是一点也不假。

古正风对妻子说:“城里人有他们的交际圈,我们被隔在外面,既然我们想在这里长久地生活,就得把自己融进去。”

妻子问:“人家不请,我们能厚着脸皮上门送礼?”

“我们不是认识房东马绍祺吗,这个老爷子很热情,巷里人有什么喜庆事,请他知会我们一声。俗话说伸手不打送礼人。我们去送礼,别人会赶我们出来?”

不久,巷口的李家孙子结婚,给各家送了请帖,只是没有送到古家。马绍祺遵嘱,把这件事告诉了古正风。古正风喜饱了,买来包封,特意在里面放了一百元钱(乡下一般只放四十元),去了李家。

李家人满脸是笑,接过包封,说“愧领了!我们过去没有人情来往,所以没送请柬给你,请多多包涵。明天中等的喜酒,请你们全家光临。”

古正风夫妇吃过这一回喜酒后,巷里的男女老少对他们刮目相看了。他们认为这对外乡人重情重义,不小气,应该高看一眼。老人亲切地叫他们“小古”“小刘”,同龄人称他们“古哥”“古嫂”。

古正风和刘秀姑的心,像泡了一汪蜜水。

谁家有个喜事,都会正经地把请柬送上门来,不送就觉得对不起古正风夫妇。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真是至理名言。

乡下的“人情”大概有婚丧、乔迁、生子、做寿等几大项,但城里又多了许多项,如干部荣任新的职位;孩子考上了大学;知识分子职称晋升……都要设宴招待邻居、好友,被邀请的人自然不能空手去。更奇怪的是,城里人过生日都下请柬。古正风觉得这是乱了规矩。俗话说“生日无请。”古书上还说“寿者为尊。”说白了,谁的诞辰都不能主动请人来吃寿宴,唯我独尊,指令人家来拜寿是失礼。凡至亲好友,会记得寿者的诞辰,主动上门庆贺的。城里人居然不知道这个规矩,怪!

一天刘秀姑说:“我俩每月工资三千三百元,除去房租六百、伙食纲和其他费用一千元,应存下一千七百元。可现在每月送人情就得七八百,一连几个月了,这怎么好?”

古正风愁锁眉头:“我原想进入城里人的人情交际圈,现在看来,我们还不够这个资格。这繁多的礼尚往来,农村人还没有这个经济条件,承受不了,往后的日子还长,人情是把锯,锯伤的是我们自己。”

“那怎么办?”

“我们得去暗暗地寻一处出租房,要离马家巷远一些。”

过了些日子,古正风从乡下把父亲接来了,说要在城里为老人做七十大寿。

古正风到各家各户去送了请柬,这叫“入乡随俗”。

巷子里的人家都很高兴,表示一定来为老人拜寿。何况,古正风早有人情在前,他还是第一次请大家去捧场,大家自然是都乐意去,送的礼金也很客气。

寿宴过后,一天夜里,古正风先让约请来的搬家公司把东西运走。然后,一个人去了房东马绍祺家,说是一个亲戚有多余的房子,邀他们去免费住。这当然是谎话,但他说得有情有理,令人信服。待交情房租,古正风向马绍祺双手抱拳,说:“马老,多谢你照顾,我们后会有期!”

望着古正风远去的背影,马绍祺依依不舍,突然发觉自己年老记性差,刚才忘记问古正风新家的地址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贴近现实,以古正风夫妇与城里人之间的人情往来为主要内容,展示了城乡之间在人情观念和经济状况上的巨大差异,颇具讽刺意味。
B.文章用大量语言描写来突出主人公古正风的性格特点。从“伸手不打送礼人”“多谢你的照顾,我们后会有期”等,看得出他是一个能言善道、处世圆滑的人。
C.古正风反感送请帖请人参加寿宴,认为这样做是失礼,但是最后又借为父亲办寿宴挨家挨户送请帖,然后辞别。这实际上是乡下人最终无法融入城里人情圈的无奈之举。
D.文中的城里人最初不与古正风夫妇打交道,后来在古正风送礼之后便热情起来,“小古”“小刘”“古哥”“古嫂”叫的亲切,这前后变化足见城里人的势利。
【小题2】乡下人到城市打工、生活,城市人情圈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心理,请结合文本梳理古正风这种心理的变化过程。
【小题3】文中两次出现“人情是把锯”,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处俗语各自的内涵。
16-17高三·重庆·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其他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日前,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在评价“《喜羊羊》导演对话《功夫熊猫》导演”活动时说:“‘对话'不对等。‘喜羊羊’对‘功夫熊猫’,为时尚早。”
《功夫熊猫》走的是高投资、高回报、服务全球成熟的高端受众的国际化路线,《喜羊羊》则是以低成本、简单创意、并不十分精致的制作、本土化市场为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夫熊猫》的成功是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无数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而《喜羊羊》的成功则是不成熟的中国动漫产业碰巧遇到的一个成熟的案例。王六一认为:“一个必然,一个偶然,两者的产业落差或者反差是巨大的。这个巨大的空间,从消极的意义上看,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从积
极的意义上看,其实就是中国动漫的机遇。”
饱含中国元素的《变形金刚2》再次印证了这个惨淡的事实。6月28日,该片全球同步上
映5天,在中国市场卷走上亿票房,全球票房逼近4亿元。
近年来,中国动漫发展势头迅猛,动画片年产量超过13万分钟,动画电影年产量达到16
部,网络动漫年产量3000—5000部。然而,年逾八旬的中国动漫却正体味着不小的尴尬。不
久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
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
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原因很简单,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产业缺陷,投资商投入资金后,总是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需要4一5年时间,中国的投资商往往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风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风险系数的高估,直接导致国内动画产业供血不足,难以产生优秀的作品。
(节选自《十问中国动漫》,《人民日报》2009年7月3日)
【小题1】揣摩前两段中王六一说的话,下列不符合他想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不久的将来《喜羊羊》可以与《功夫熊猫》平等对话了。
B.从目前看,中国动漫取得的成绩还没达到能与美国竞争的程度。
C.《喜羊羊》的成功让人欣喜,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使人担忧。
D.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题2】【小题2】探究后两段中统计数据背后的事实,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变形金刚2》在全球取得成功,与片中饱含中国元素有一定关系。
B.近年来,中国各种动漫产品的年产量猛增,动漫市场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C.海外动漫形象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主要原因是海外的宣传力度比较大。
D.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是中国原创动漫受喜爱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
【小题3】【小题3】根据选文,下列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动漫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B.《变形金刚2》能够从中国市场卷走上亿元票房,说明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C.中国动漫产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这就要求投资商有耐心和信心。
D.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小羊”出色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动漫辉煌的时代到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双凤的瓦当

胡殷红

①摆在我眼前的是我偶然拾得的一片年代久远的黛青色瓦当。

②这片瓦当躲在江苏太仓双凤镇的一户院落里,它在墙角的瓦砾之中静待我的到来。冬季的落叶轻抚在它的身上,干枯的苔痕给它披上了薄薄的棉衣,唯独露出那张俊俏的“脸”,明朗又清晰。这片瓦当上对称地刻画着可爱的动物图形,两只自然活泼、神态天真像是毛茸茸雏鸡样子的小凤,用各自的一只翅膀,共拥着一个象征财富的圆形钱币。钱币中央画着一朵花,花瓣一层层包裹着,最外面一层,像是熟透了似的向外撇着,使劲搭向圆圈的内侧,饱满丰盈、栩栩如生。这片瓦当前半部颜值颇高,后半部瓦身碎了半片。这片瓦当的图案是线雕,点线变化细致精妙,有着明快写实的技巧。在土质细腻的当面上用这种手法,奏出这样和谐节奏和韵律的匠人,是百年前的翩翩少年,还是威武的汉子抑或垂垂老者?

③我依稀听得两瓦敲击发出的清脆悦耳声。当地的一位老者弯腰拾起一片破碎的普通瓦片敲在我爱不释手的那片瓦当上,当当的声音的确清脆动听。他告诉我说,你拾得的这片瓦当,下垂部分就是你说的“脸”,它叫“滴水”,上瓦端的叫“猫头”,都是起着装饰屋檐和保护椽头的作用,是那个年代民居建筑的装饰配件,它总有百年历史了。

④兴许百年前说着吴侬软语的人们个子都不太高,他们的住所房屋低矮,门户不大,但家家户户的庭院却深深。这些老宅小院每一家都是正门临水,进宅门穿过院子,另有一扇门通往后街。有的院落天井内用普通瓦片搭建一座花墙,月牙形的瓦片勾肩搭背,相互勾连,组成没有规则的花朵图案,看上去玲珑剔透,实际上又当作隔墙,不仅修饰了院子的狭长,还不挡视野。在我看来,最普通的老宅子里的房檐屋下,每一个极小的物件,每一片“瓦头”“滴水”,都是那个年代风姿绰约的少妇,曾经那么美丽精致。尽管如今她皱纹横生,衣衫褴褛,却依旧让人们怀念当年。如若把百年老宅视为一位“原为皇民挡风雨,残痕滴尽凝古风”的男子,我手里的这片瓦当就远远超出仅仅因为美貌而依附在他肩膀上的地位

⑤我想象着,港口边渡轮的喧嚣与江南丝竹伴着一壶老酒,听着潺潺流水和双凤山歌,河道中货船上的叫卖声传来,女人走到靠岸的船边冲着货郎娇羞一笑,讨价还价,买盒香香的胭脂,然后回到青砖黛瓦的屋里淡施胭脂轻画蛾眉;想象着也许会有腼腆的女子羞于与货郎直接交道,足不出户,用根绳子系上个小竹筐,把钱放在里面吊到船上去,把她需要的物品换上来;想象着这种只有水乡临河的人家才有的生活,该多么的惬意。

⑥流连忘返于依水而居的清末古宅,它用斑驳陆离默默地证实着它老天拔地的年龄。眼下家家都有了自来水,河埠边已少有年轻人日常取水、浆洗衣衫,他们大概都去闯荡新世界了,只看到一位安安静静、两鬓斑白的婆婆和三两妇女在那里浣衣。她们把床单放在石头上,用木槌重重地捶上好一阵子,再在河里不断甩动清洗。她们或许是喜欢,又或许是习惯享用家门前生生不息的河水。她们轻声细语地聊天,似乎也逃不脱老街上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篇。

⑦一片“动静相生”的双凤瓦当,让我记起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中“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的诗句。这份眺望雨打屋檐的感触,在喧嚣的城市里很难体会到了,而这里的青砖黛瓦已然成为我的憧憬。我把这片残存的、渐行渐远的檐端风情保留下来,它是文化的浓缩和积淀。

⑧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在《燃烧的诺顿》里有一段话:“静止,就像一只静止的花瓶,永远在静止中运动。”看着眼前的这片双凤瓦当,它静默不语,但它纹饰的动态效果、鲜活的双凤形象,优美生动,让它的生命形式出现了永久的“恒动”,传递出生命的节奏和律动。

(选自2017年第6期《散文·海外版》,有改动)

【小题1】第②段详细描写瓦当的图案,有何作用?
【小题2】文中画线句的含意是什么?
【小题3】第⑤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何种手法来描绘过去的生活?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请加以赏析。
【小题4】双凤瓦当的“动”“静”各指什么?如何理解它的“动静相生”?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一切安好如常

宁雨

煤火炉子早早封上了。插门,关灯,我和姥姥各自钻进一条紫花被。

月光被窗外的老槐拦着,只有星星点点漏进来。这星星点点的光亮,让夜的黑色更添几抹清寒。冷,瞬间箍紧了我的每一寸肌肤,让我上下牙乱撞。我试图把被子裹得更严实一点,但无论怎么努力,粗硬的被面还是撑起它得意的棱角,制造出数不清的穴隙。这个叫做“冷”的怪物总是在炉火熄灭的时候悄然而至,现在,被子里四处都有它的地盘。

姥姥也没有睡着,她用低低的声音念叨着母亲从青海写来的信。我不情愿理睬她的叨念,我想在给母亲的回信里,告诉她今年的冬天有多冷,告诉她我亲眼见到月光洒在院子里都冷得直打哆嗦,月光一打哆嗦就变成了厚厚的一层冰凌花。可是,这些姥姥一句都不准我写,她只让我跟母亲说,今年冬天是个暖冬,家中一切安好如常。

什么叫一切安好如常?我努着劲儿地翻了一个身,心里头竟有点恨恨的。

嗓子痒得难受,剧烈的咳从胸腔冲出,我把自己从梦中震醒。窗户纸已经透进极白的光亮,座钟的粗针刚指着六点,旁边被窝儿已经没有人。炉火早打开了,我的棉裤棉袄搭在旁边烤着。

雪,老厚的雪。推开堂屋的木门,柴垛盖上了厚厚的白毡,枣树的枝丫间开出大朵大朵的白色花。土墙、茅厕、鸡窝上,雪,那么地拥挤着,压迫着。“冷”这个怪物,趁着夜深人静把我们整个村庄搬到了雪的世界里。脚底下,一条细细的小径儿是土黄的,一直蜿蜒到影壁墙西边大门口的木栅栏外边。小径两旁,是锹铲起的参差的雪垛,一垛一垛掺了土星儿的雪,连成两道矮矮的雪墙。

远处传来梆子声,有节奏地,在这个独特的整个村庄都覆着大雪的早晨,那“梆梆梆”的声音传递得格外遥远。这是卖豆腐的在招徕生意。卖豆腐的,他的梆子也是一个怪物,一个可爱的小怪物,它发出的声音,能够带着新磨豆腐的香味满村子疯跑。

现在,只有“梆梆梆”的声音,逗引着我满胸膛的咳嗽虫跟着“咳咳咳”地狂叫。小巷另一头,转过来一个瘦小的围着毛蓝头巾的人,低着头,双手端着什么东西,一双小脚快速地颠着。猜都不用猜,是姥姥。

早饭,姥姥给我端上柳芽茶汤炖豆腐。柳芽还是早春的时候,我跟姥姥一起采摘的。一芽一花苞,从柔柔的枝条上摘下来,又苦又香。姥姥用晒好的柳芽泡茶汤,热热的茶汤,飘着又苦又香的白色蒸汽,熏蒸她的一双病眼。姥姥的眼睛里,有一层白色的云雾,医生说是白内障。姥姥用柳芽茶汤的白色蒸汽,治眼病。姥姥的父亲是乡间中医,姥姥手上有很多偏方,据说都是祖传的。

姥姥居然用治眼睛的柳芽茶汤炖豆腐给我吃。姥姥说,怕是我的气管炎又犯了,半夜老是咳。她说,这个东西最润肺,让我快快趁热吃下。陈了一夏一秋的柳芽,泡起汤来又浓又涩,柳芽茶汤炖豆腐的样子要多丑有多丑,比掺了麦麸的菜团子还要丑。我闻不到豆腐的香,只凭着碗里中药汤一般的颜色判断出它的苦。

我拒绝吃下姥姥的柳芽茶汤炖豆腐。姥姥不许我去上学,要上学,先喝汤吃豆腐。姥姥的眼睛睁得很开,她就那么定定地看着我。她的眼睛里,是一片又一片白色的云雾。

雪花又飘起来,雪絮子突突突地向着村庄、原野倾倒下来。这样的雪,持续了三天三夜。

学校是风雪无阻开放的。我咳着,有几天早晨起来额头烫烫的,但我还是想上学,跟姥姥软磨硬泡。姥姥依了我,她在大门口的栅栏边站着,一直目送我走到胡同口。课间,姥姥颠着小脚跑来学校,端着一茶缸雪水柳芽茶汤炖豆腐。盛着茶汤炖豆腐的茶缸,是包了一层又一层毛巾的,最外一层,还包上了姥姥的毛蓝头巾。不围头巾的姥姥,裸露着一头白花花的头发,风一吹,肥大的黑色挽裆裤鼓荡起来,像一个瘦小的人儿乘着一架黑色的风车。

卖豆腐的梆子声,在每个清晨准时响起。每天上午的课间,我依然要喝下一茶缸子柳芽茶汤炖豆腐。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两个星期。直到鸡窝、茅厕、屋顶上的雪被风舔舐干净,整个村庄又裸露在冬天的眼睛里。那年,在柳芽茶汤炖豆腐的滋养下,我的气管炎竟大好了,甚至多少年没有再犯。

大学刚毕业,我第一次一个人到外地生活。单位租在一个制刷厂的顶楼办公,我住在办公室旁边的单身宿舍。晚上,工厂收工,同事下班,整栋楼里就剩下顶楼的我和一楼的门卫师傅。楼外是一条宽大的马路,夜很深了,马路上还不时有车辆驶过。寂夜,拉长着内心的孤独和莫名的忧惧。汽车突然减速时车胎碾轧马路的哧啦声,似乎就响在我的心里。

这样的夜晚,时常给姥姥和父母写信。笔尖不管跑出多远,信的结尾都会循路而归——“一切安好如常”。放下笔,眼睛湿湿的,丢下许多泪水。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5期)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切安好如常”在文中每次出现的原因异中有同。第一次姥姥不愿意告诉女儿家里冬天很冷以及孩子生病,是不让女儿担心;最后一次“我”在外打拼,不愿意告诉家人自己的孤惧,是不让他们担心。
B.姥姥要用柳芽茶汤炖豆腐治“我”的咳嗽,“我”尝过后怕苦不肯吃。姥姥就每天送到学校,“我”没有办法,只好吃下。没想到姥姥的偏方真的治好了“我”的病,气管炎之后多年都没有复发。
C.本文有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姥姥对“我”的关爱。例如在孩子起床前,将棉裤棉袄放在炉火旁烤着;一大早出去扫雪开路买豆腐炖汤;冒着风雪送到学校让孩子喝下。
D.作者将细腻丰富的情感蕴藏于冷静的叙述中,一点点浸入人心,不由得令人感动。整篇文章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宣泄,却于不动声色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亲人间血浓于水的真情。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小题3】文章多处用大量篇幅写到了冬天的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