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9 组卷14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推毂贤德,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的乡镇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住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一般借指较重的罪行。
D.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智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邹智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进行弹劾,后来其中二人被罢免。
C.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来也因此犯罪,被捕入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留之,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
(2)自后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
2017·湖南衡阳·二模
知识点:张廷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耿裕,字好问。景泰五年进士。历国子司业、祭酒。侯伯年幼者皆肆业中,裕采古诸侯、贵威言行可法者为书授之,帝闻而称善。大学士万安与裕不协,而李孜省私其同乡李裕,欲使代裕,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裕入谢,既出,帝怒曰:“吾再宽裕罪,当再谢。今一谢,以夺俸故,意鞅鞅耶?”孜省等因而倾之,遂调南京礼部,而以李裕代。逾年,孝宗嗣位,转南京兵部参赞机务。

②弘治改元,召拜礼部尚书。时公私侈靡,耗费日广。裕随事救正,因灾异条上时事及申理言官,先后陈言甚众,大要归于节俭。给事中郑宗仁疏节光禄供应,裕等请纳其奏。巡视光禄御史田渊以供费不足累行户,请借太仓银偿之。裕等言,疑有侵盗弊,请敕所司禁防,帝皆从之。南京守备中官请增奉先殿日供品物,裕等不可,帝方践作,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礼部公廨火,裕及侍郎倪岳、周经等请罪,被劾下狱,已,释之,停其俸。

③初,撇马儿罕及土鲁番皆贡狮子,甘肃镇守太监傅德先图形以进,巡按御史陈瑶请却之。裕等乞从瑶请,而治德违诏罪,帝不从。后番使再至,留京师,频有宣召。裕等言:“番人不道,因朝贡许其自新。陛下优假其使,适遇倔强之时,彼将谓天朝畏之,益长桀骜。”帝即遣其使还。

④寻代王怒为吏部尚书。裕为人坦夷谅直,语习朝章,九年正月卒,年六十七.赠太保,谥文恪。

(节选自《明史·耿裕传》)


[注]①斋醮:请僧道设斋坛,祈祷神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B.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C.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D.斥番僧还/本土止留乳奴班丹等十五人/其后多潜匿/京师转相招引斋醮复兴言官/以为言裕等/因力请驱斥/帝乃留/百八十二人余悉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用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B.监,文中指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有的朝代还兼为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礼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 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官吏考核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宜。
D.巡按,职官名,明朝诏命巡按御史到各地考核吏治,审理大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耿裕与人不和,遭人中伤。大学士万安与耿裕不和,而李孜省又偏私自己同乡李裕,想让李裕代替耿裕担任尚书,于是万安与李孜省合谋中伤耿裕。
B.耿裕熟知国事,崇尚节俭。 孝宗继位后,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十分奢靡,耗费一天天增加,耿裕就条陈上奏天下发生的灾祸以及为蒙受冤屈的谏官申诉。
C.耿裕实事求是,敢于直谏。巡视光禄御史以费用不足请求用太仓银两补充,耿裕等疑有侵盗弊。南京守备中官请求增加奉先殿日供物品,耿裕没有准许。
D.耿裕认为番人不行正道,陛下对待番国使者,态度强硬,这会增加他们的暴戾。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遣送番国使者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谋中之。坐以事,夺裕俸。言官复交劾,宥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维经,字六修,江西龙泉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迁南京御史,疏陈时弊,中有所举刺。帝责令指实,乃极称顺天府尹刘宗周之贤,力诋吏部尚书王永光溪刻及用人颠倒罪,帝置不问。六年秋,温体仁代周延儒辅政,维经言:“执政不患无才患有才而用之排正人不用之筹国事国事日非则委曰我不知坐视盗贼日猖边警日急止与二三小臣争口舌角是非。平章之地几成聚讼,可谓有才邪?”帝切责之。忧去。久之,起故官

北都变闻,南都诸臣有议立潞王者,维经力主福王。王立,进应天府丞,仍兼御史,巡视中城。俄上言:“圣明御极将二旬,一切雪耻除凶、收拾人心之事,丝毫未举。令伪官纵横于凤、泗,悍卒抢攘于瓜、仪,焚戮剽掠之惨,渐逼江南,而廊庙之上不闻动色相戒,惟以慢不切要之务,盈庭而议。乞令内外文武诸臣洗涤肺肠,尽去刻薄偏私及恩怨报复故习,一以办贼复仇为事。”报闻。寻迁大理少卿,左佥都御史。命专督五城御史,察非常,情辇毂。明年二月,隆平侯张拱日、保国公朱国弼相继以他事劾罢维经,维经回籍。唐王召为吏部右侍郎

顺治三年五月,大兵围赣州。王乃命维经为吏、兵二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理湖广、江西、广东、浙江、福建军务,督师往援。维经与御史姚奇胤募兵八千人入赣州,与杨廷麟、万元吉协守。及城破,维经入嵯峨寺自焚死,奇胤亦死之。

(节选自《明史·郭维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不患无才/患有才/而用之排正人/不用之筹国事/国事日非/则委曰/我不知坐视盗贼日猖/边警日急/止与二三小臣/争口舌角是非
B.执政不患无才/患有才而用之排正人/不用之筹国事/国事日非/则委曰我不知/坐视盗贼日猖/边警日急/止与二三小臣争口舌/角是非
C.执政不患无才/患有才/而用之排正人/不用之筹国事/国事日非/则委日我不知/坐视盗贼日猖/边警日急/止与二三小臣争口舌/角是非
D.执政不患无才/患有才而用之排正人/不用之筹国事/国事日非/则委曰/我不知坐视盗贼日猖/边警日急/止与二三小臣/争口舌角是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称进士。明清时,会试录取者称进士。
B.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也是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C.廊庙,指殿下屋和太庙,后指代朝廷。本文即为“朝廷”之意。
D.侍郎,中国古代官名。明朝在中央设置六部,每部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维经为官耿介直率。他在担任南京御史时,揭发吏部尚书王永光用人颠倒是非的罪行。
B.郭维经宦海沉浮。他升迁为大理少卿后的第二年就被同事弹幼去职,回归原籍。
C.郭维经对朝廷忠心耿耿。清兵围攻赣州,郭维经接到命令,率人援救,最终与城共存亡。
D.郭维经很有政治才能。他曾多次向唐王提出稳定局势、安邦治国的方针策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切责之。忧去。久之,起故官。
(2)圣明御极将二旬,一切雪耻除凶、收拾人心之事,丝毫未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者。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与“致仕”略有不同。
D.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由明代王守仁发展的道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成。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正直敢言,因上疏论救戴铣等人而触怒了刘瑾,被廷杖四十后贬到贵州的龙场。任龙场驿丞时,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巡抚南、赣,率领弱旅铲除横行几十年的巨寇;宁王叛乱,王守仁采纳属下建议出其不意直捣南昌,逼迫宁王回撤,从而在湖中击败叛军。
D.王守仁天资聪颖,不只是军事奇才,被人视为神明;学说也有建树,被贬龙场,悟出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