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5 组卷170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三个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计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本名承珪,以久疾赢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⑵屋室有不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16-17高一下·辽宁·期中
知识点:脱脱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宋史•刘温叟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            认为……好                              万物之得时   称赞   

留侯张良     与……交好                              泠然          好、美好

B.               招致 召见                                壶觞以自酌   取来、 举起

控蛮荆而瓯越   连接                                      恭疏短        

C.免选以厚恩            作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飞翔
乎遑遑欲何之?介词 因为                         天下笑        表被动,“被”
D.其苦节愈             看见                                 君若既            表被动 “被”

所赖君子          洞察、明察                       图穷而匕首            显现、露出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及教材一些有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第二段说“一日晚归由阙前”,“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可指“宫殿”,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也常用来借指“朝廷”,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C.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
D.李密《陈情表》一文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考试中的“秀才”含义相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不久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刘温叟对中丞不满,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授予官职;朝廷免除其子待选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西方兵,偏校有临阵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中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路平奴,使附己说以证。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治得实。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固辞乃止。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

庆州兵乱,彦博言于帝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安石知为己发,奋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为不可?若万事隳胜,乃西晋之风,何益于治?御史张商英欲附安石,摭枢密使他事以摇彦博,坐不实贬。彦博在枢府九年,又以极论市易司监卖果实,损国体敛民怨,为安石所恶,力引去。司空、河东节度使、判河阳,徙大名府。身虽在外,而帝眷有加。绍圣初,章惇乘政,言者论彦博朋附司马光,抵毁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谥曰忠烈。

(选自《宋史·文彦博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B.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C.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D.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西方用兵”的“用”与《劝学》中“用心一也”的“用”意义相同。
B.“熙宁二年”的“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项的一个年号,此处采用年号纪年法。
C.枢密使,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是管理军国要政的重要官职。
D.“拜”在古代有授予官职的意思,文中“拜司空”指授予彦博司空职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偏校中有临阵先退,畏惧不前的行为,彦博认为当务之急是统一将权,严肃军纪,而不是忙于对偏校的审核治罪。
B.在河中审理刘平投敌案时,黄德和及其党徒图谋不轨,彦博义正辞严,敢于承担责任,最终主谋与奴卒都受到惩处。
C.彦博治乱有方,在他人长期讨伐无果时,主动请战,十天后将叛乱者装入槛车中押往京师。在外做官时,深得皇帝眷爱。
D.御史张商英想依附王安石,以不实之言诬陷彦博,彦博也因为指出王安石变法的过失而遭到贬官。
【小题4】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
(2)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
【小题5】根据文章第二、第三段内容,概括文彦博与王安石产生矛盾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洪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旁一酋唶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剑士,为之跪请,得流递冷山。云中至冷山行六十日,距金主所都仅百里,地苦寒,四月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陈王悟室聚落也。悟室敬皓,使教其八子。悟室锐欲南侵,曰:“孰谓海大,我力可干,但不能使天地相拍尔。”皓曰:“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又为言所以来为两国事,既不受使,乃令深入教小儿,非古者待使之礼也。悟室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之而止。

(摘编自《宋史·洪皓传》,有删改)

【乙】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訹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瘞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十三年,和议成,弁得归。

(摘编自《宋史·朱弁传》,有删改)

【注】①磔:古代刑罚,分裂肢体。②唶:赞叹声。③流递:流放,发配。④锐:指态度坚决。⑤訹:引诱,诱惑。⑥饩遗:送的食物。⑦瘗:埋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
B.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
C.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
D.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遇使人礼日薄”与“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遇”字含义相同。
B.“又数为言所以来为两国事”与“则胜负之数”(《六国论》)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同。
C.“悟室义之而止”与“度义而后动”《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义”字含义相同。
D.“不可从则囚之”与“樊哙从良坐”(《鸿门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皓、朱弁出使金国都被扣留,而且都被金人逼迫在刘豫属下做官,他们不为所动,不受官职,誓死不屈。
B.洪皓惨遭流放冷山,在极为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他泰然处之,并且针对敌酋的南侵之想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C.朱弁面对金人或“困之”或“易其官”的软硬兼施之举,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且还谈笑自如交代后事。
D.洪皓、朱弁为国家利益一同到金国,出使不辱使命,其赤诚的爱国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让人感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
(2)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