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巢刺王元吉小字三胡。初,元吉生,太穆皇后恶其貌,不举,侍媪陈善意私乳之。及长,猜鸷好兵,居边久,益骄侈。常令奴客、诸妾数百人被甲习战,相击刺,死伤甚众。后元吉中创,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壮士拉死,私谥慈训夫人。

元吉喜鹰狗,出常载罝罔三十车,曰:"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夜潜出淫民家,府门不闭。歆骤谏,不纳,乃显表於帝曰:"王数出与窦诞纵猎,蹂民田,纵左右攘夺,畜产为尽。每射於道,观人避矢以为乐。百姓怨毒。不可与共守。"有诏召还。元吉密讽民诣阙请,乃得归。武周以五千骑屯黄蛇岭,元吉使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达辞兵少,强之,至则尽没。达怒,导武周陷榆次。元吉保祁,贼急攻之,遁还并州,贼张甚。元吉绐司马刘德威曰:"公以老弱守,吾率锐士拒贼。"因赍宝物、携妻妾夜出,委军奔京师,并州陷。

时秦王有功,而太子不为中外所属,元吉喜乱,欲并图之。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太子不忍,元吉数讽不已,许之。於是邀结宫掖,厚赂中书令封德彝,使为游说,帝遂疏秦王,爱太子。元吉乃多匿亡命壮士,厚赐之,使为用。元吉记室参军荣九思为诗刺之曰:"丹青饰成庆,玉帛礼专诸。"元吉见之,弗悟也。其典签裴宣俨免官,往事秦府,元吉疑事泄,鸩杀之。自是人莫敢言。秦王尝从帝元吉第,伏护军宇文宝寝内,将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於我何害?"

突厥郁射设入围乌城,建成荐元吉北讨,乃多引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与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帝知之,不能禁。元吉承间密请害秦王,帝曰:"是有定四海功,杀之无名。"元吉曰:"王昔平东都,顾望不即西,散金帛树私惠,岂非反邪?"帝不应。太子与元吉谋:"兵行,吾与秦王至昆明池,伏壮士拉之,以暴卒闻,上无不信。然后说帝付吾国,吾以尔为皇太弟,而尽击杀叔宝等。"率更令王晊密以谋告秦王,王召僚属谋,皆曰:"元吉戾很,使得志,且不能事其兄。往者护军薛宝以元吉字合之,其文成'唐',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为乱未克,已复倾夺,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复唐有。"秦王由是定计。

死年二十四。子承业为梁郡王,承鸾渔阳王,承奖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义阳王,并伏诛。贞观初,改葬,追爵海陵郡王及谥。后改封巢,以曹王明

                                                                                   (节选自《新唐书·高祖诸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B.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C.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D.乃构/於太子曰/秦王功业日隆/为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位不安不早/计还踵受祸矣/请为殿下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谥,是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谥号,与朝廷为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颁赐的谥号不同。
B.宫掖,指皇宫中的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也是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秦代名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
C.嗣,本指(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也可指过继继承人给他人作为后代。
D.幸,旧指皇帝亲临某地,对某施以宽容政策,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幸”特指皇帝的这种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吉出生后被母亲嫌弃,由侍媪乳养长大,但长大后的他好斗残忍,骄奢淫逸,后来侍媪制止他的残忍行为,反被他命壮士弄死。
B.李元吉为了帮助太子除去秦王,一方面找人游说高祖,使高祖疏远秦王,另一方面藏匿亡命之徒,密谋筹划在自己的家中刺杀秦王,最后被太子制止。
C.李元吉不仅放纵游猎,招致百姓怨恨,被宇文歆告到高祖那里,而且作战指挥无能,最后竟然扔下军队,带着妻妾偷偷逃回了京城。
D.李元吉在高祖面前密请加害秦王不成,又与太子密谋杀害秦王,他们的阴谋被秦王知道后,秦王定计平乱,李元吉和他的儿子们全被处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吉使将军张达以步卒百人尝寇,达辞兵少,强之,至则尽没。
(2)为乱未克,已复倾夺,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复唐有。
16-17高二下·四川巴中·阶段练习
知识点:欧阳修(1007-1072)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蔺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语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罪当免,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杀之。”仁杰曰:“汉有盗高庙玉环,文帝欲当之族,张释之廷诤曰:‘假令取长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弃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遂免死。数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威成,奈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由是朝廷肃然。使岐州,亡卒数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盗党穷讯,而余曹纷纷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计穷,且为患。”乃明开首原格,出系者,禀而纵之,使相晓,皆自缚归。帝叹其达权宜。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仁杰所荐进,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皆为中兴名臣。中宗即位,追赠司空。

(节选自《新唐书·狄仁杰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B.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C.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D.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卷”指书籍,古时人们为了防止书蠹,多用黄蘖来染纸,因纸色发黄,故以之代称。
B.“明经”是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明经与进士两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
C.“黜陟使”是唐代考察地方官吏并提出推荐或贬黜建议的官员,其中“陟”为“贬斥”之意。
D.“高宗”为唐代李治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有时帝王会有多个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读书专注。他小时候家里有门人被害,官吏询问情况,众人都争着对答,只有狄仁杰不为所动,因此受到官吏礼让。
B.狄仁杰推己及人。有同僚需要离开年老病弱的母亲出使到边远地区,狄仁杰主动请求上级官员让自己代替前往。
C.狄仁杰善于劝谏。在“砍柏”案中,狄仁杰巧引汉代旧事,成功说服唐高宗,使权善才和范怀义被免去了死罪。
D.狄仁杰富有谋略。狄仁杰在岐州公开宽免自首者的条例,释放了被关押的人,让他们回去后相互传话,劫匪都前来自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朝廷借乏贤,如本立者不鲜。陛下惜有罪,亏成法,奈何?
【小题5】蔺仁基为什么称赞狄仁杰“贤”?请根据材料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思邈①,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及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帝叹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第以居之。

思邀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奈何?”答曰:“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②,彰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失则燕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端则憔槁。发乎面,动乎形。高医导以药石,救以针剂,故体有可愈之疾。”

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知此则人事毕矣。”

初,魏征等修齐、梁、周、隋等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永淳初,卒,年百余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新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邀: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全方》。②荣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B.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C.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D.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即国子学,后也称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教育对象乃属于高级统治者之子弟。
B.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
C.永淳,年号,中国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前文中的太宗、显庆、上元也是年号。
D.明器,指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他七岁人学,每天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成年后,擅长谈论老子、庄周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被独孤信称赞为“圣童”。
B.孙思邈深受赏识。隋文帝在位时,想让他做国子博士;唐太宗时,想封他做官,后又请他做谏议大夫。
C.孙思邈学问渊博。他擅长阴阳、推步、医药,当时名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
D.孙思邈节俭而不奢侈。他曾遗嘱埋葬时要简单,不要随葬器物,祭祀时不用牛羊等牲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假鄱阳公主第以居之。
(2)经有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着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改动)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A. 巴西     (            )       B. 州有道 举(         )
C. 与吴筠   (           )       D.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
【小题4】李白在长安时,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后来,却又愿被永王璘辟为府僚佐。这表现他怎样的思想品格?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