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

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

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丧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封建社会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6-17高二下·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隋唐作者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摘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 zhēng):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事谯周       师事:拜……为师B.上疏       上疏:向帝王进呈奏章
C.以微贱             猥:苟且D.从事其书司隶       白:报告,告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秀才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科举时代的“秀才”含义不一样。
C.洗马,一作“先马”,秦汉时始置这一官职,属于太子官属,即太子的侍从官。
D.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亲人,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难以和齐桓公相比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帝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发牢骚。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⑵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经,文中指古代经典。有时特指儒家经典,如《易经》《书经》《诗经》等。
B.通籍,文中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官门。
C.朕,文中为皇帝自称。朕,原为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或有身份的官员专用的自称。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写进《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受到武帝嘉奖,令他奏报不利于时政的大小事。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从小立志做一名谏官,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奉皇帝的命令编纂《谏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韩信初为齐王时,蒯通说信,使三分天下,信不听。后知汉畏恶其能,乃与陈豨谋反。事泄,吕太后以计擒之。方斩,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高祖归,乃诏齐捕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耶?”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今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弛而维绝,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聚,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求者甚众,固力不能耳,又可尽烹耶?”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也。

(节选自《反经》)

注释:①跖:即盗跖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说_________________(2)夷____________(3)置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齐王时             故为之文以志
B.吕太后以计擒之             陛下安得夷之乎
C.乃为儿女子所诈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D.秦之纲弛而维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
【小题4】请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