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 

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爱惜动物是“仁心”的发露,为政者以爱惜动物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在后世已成中国政治传统。如北魏孝文帝“至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唐文宗下《禁弋猎敕》“保兹怀生,下遂物性”。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麟凤龟龙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对中国思想有深切领悟的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与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是有区别的。换言之,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

现代学界的动物关怀思想,大致有“动物权利说”和“动物福利说”两种。动物权利说主张,动物有其不可替代的固有价值,应平等的考量而不应取用;动物福利说不反对取用动物,但人类有义务使动物避免痛苦并造就其康乐生活。以古代中国对于动物的同情、爱惜和敬畏这三重伦理维度来观照,动物权利说的动机与同情之义相当,动物福利说的动机与爱惜之义相当。目前,源于西方的动物伦理学,始终在不懈地致力于、也局限于这两种意义上的论述,而以敬畏之心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不见的。敬畏是古代中国独有的动物关怀精神。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8月29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饮食传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倾向。
B.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不同,素食的范围包括中国以及整个东亚地区。
C.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底蕴,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关怀。
D.素食作为一种饮食传统,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主流思想的一种体现。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钓鱼而不用大网,射箭但不射杀幼鸟,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体现了对自然仁爱的态度。
B.孟子的“不忍见其死”“不忍食其肉”是一种恻隐之心,体现了古代中国“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思想。
C.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主张戒食动物,并对未来世界的饮食习惯做山了某种预判。
D.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在中国哲学中被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麟凤龟龙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B.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
C.动物权利说认为,动物有其不可替代的固有价值,应平等的考量而不应取用,且人类有义务使动物避免痛苦并造就其康乐生活。
D.源于西方的动物伦理学一直以来坚持从爱惜、同情这两个意义上对关怀动物进行相关论述,并取得一些成果。
16-17高一下·湖北·周测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学术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它的理论速率可以达到每秒10G,特点是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工信部表示,当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我国5G产业已确立竞争优势。

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截至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目前,我国5G试点城市的应用大范围铺开。在上海,截至目前,超过2万个小区开通了以光纤为基础的千兆固定宽带,覆盖用户达上千万。中国电信上海公司5G专项推进办主任刘越峰说:“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整个上海两万个5G站点的规划,我们计划在2019年能够先期启动3000个站点的建设,到2020年,我们基本上会实现整个上海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的5G覆盖。”

工信部表示,在5G研究和推进中,我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技术试验阶段,诺基亚、爱立信、高通、英特尔等多家国外企业已深度参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已经具备商用基础。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产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目前5G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主要环节已基本达到商用水平,具备了商用部署的条件。

(摘编自2019《新闻和报纸摘要》)

材料二:

5月30日,中国电信与上海市政府在沪签署加快5G引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电信方面向经济观察网确认,根据该协议内容,中国电信今年将在沪建设超过3000个5G基站,到2021年底建设超过1万个5G基站。

为推进5G成功过渡到正式商用阶段,运营商正在大规模投资5G,包括5G网络的重点区域覆盖,为整体5G产业链的形成打造基础设施,其中基站也是运营商5G投资的重要部分。集邦拓墣产业研究院资深协理谢雨珊曾对经济观察网分析,与4G相比,5G基站建设成本更高,资本支出要高于4G基站投入的1.2-1.5倍。

对于该协议,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表示,当前上海正在强化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核心能力,加快推进世界级信息通信枢纽建设。此外,该协议还约定了一系列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基于5G的创新和研发平台落户上海,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加快5G应用落地,助力上海打造全球领先的5G应用创新策源地等。

(摘编自2019年《经济观察报》)

材料三:

网速变快,这应该是所有人对5G特点的最深认识了。到底能有多快?直观一点,你用5G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用时不会超过1秒。快是很快,资费方面,曾经有网友调侃:4G时代你一觉醒来可能是房子没了,但是5G时代,你一觉醒来是负债累累。

对于我们来说,4G可能还是主要解决上网看电影、聊天玩游戏等,但是5G更多是解决数据问题。高速率对于云技术来说是很重要的,未来数据都上传云端,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都交给云。

物联网和云计算一样,都是速率和容量的大户。5G发展后,物联网终端设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物流等等方面也会更加智能。就比如,我们以后的物流信息,可能就不是单纯到了那个城市那么简单,而是能具体到哪条街道这样详细的信息。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虽然已经上路,但相对来说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跟网络有很大的关系。上面我们也说到了,5G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低延时,这对于自动驾驶来说至关重要。想象一下,一旦前方发生危险,如果网络环境达不到要求,导致系统无法快速响应,车毁人亡的悲剧不可避免。

5G的频段虽然快,但是也有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穿透力不强。电磁波有个特点,频率越高,它的绕射能力就越差,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损耗也越大,所以覆盖能力就大大降低。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同样面积的地区,4G只需要1个基站,而5G却需要多个基站,而基站的数量,决定了投入成本。

(摘编自《解读5G:和4G相比有哪些变化?对生活有哪些改变?》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5G移动通信网络的理论速率可以达到每秒10G,从而形成了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的特点,确立竞争优势。
B.在5G研究和推进中,我国秉持先进理念,知名国外企业深度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使得我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元年。
C.中国电信上海公司5G专项推进办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整个上海中心城区和主要城镇会实现5G覆盖。
D.运营商正在大规模投资5G,包括5G网络的重点区域覆盖,为整体5G产业链的形成打造基础设施,目的是推进5G向正式商用阶段成功过渡。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30%以上,位居首位,这表明我国在5G国际标准制定中功不可没。
B.中国电信与上海市政府在沪签署加快5G引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协议,该协议为5G在沪未来发展蓝图做出具体规划。
C.凡事有利必有弊,5G也不例外。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5G的频段穿透力不强,导致覆盖能力大大降低,相较4G增加了投入成本。
D.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的原则,我国5G产业已确立竞争优势,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已达到巅峰时刻,引领世界潮流。
【小题3】怎样才能推进我国5G事业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C.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D.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小题3】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在诗歌批评领域,古诗和新诗遭遇到的是不同的困境。我们能够读到的古诗,本身就是一代代诗学研究和诗歌批评所提炼、沉积的结果,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读不懂的问题,困难在于读懂之后,如何理解这首古诗和今人自身的关系。但在新诗领域,大众最普遍也是最持久的反映,就是读不懂。

“坚信好诗是可解释的”,是我们讨论新诗批评的起点。这种“可解释”,并非意味着每首诗都如语文阅读理解试题一般在背后隐藏一个标准答案,更不是意味着一首诗就此可以等同于有关这首诗的各种知识,而是说,这首诗正在向我们发出邀请,邀请我们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受力和分析力进入它、体验它、探索它、被它充满,并许诺我们必将有所收获,这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更新。

诗是可解释的,但解释的前提、路径和终点,应当仍旧是广义的诗。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看到新诗阐释是在非诗的层面展开,这种“非诗”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散文化,把诗句拆成散文重新逐段讲述一遍,叠床架屋地告诉我们诗人在说什么,想说什么;另一种是哲学化,从一些核心词汇和意象出发,借助不停的转喻和联想,与坊间流行的各种西方哲学攀上亲戚。这两种非诗的解释,一种把诗拖进叙述的泥泞,一种将诗拽上哲学的高空,无论我们从中获得的最终感受是什么、是好是坏,它都和原来那首诗丧失了关系。

诗的体验是听觉上的、视觉上的,更直接的反应则是身体上的。一首好诗,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强烈、具体和诚实的感受;一篇好的诗歌阐释和诗歌评论,也应从这种具体感受出发,是感受力和学养的相辅相成。要想有效地谈论一首诗,这种谈论本身就要有能力成为一首新的诗,以诗印证诗,用创造印证创造。

虽然新诗自诞生之初就一直承受西方现代诗的各种影响,但在语言层面,在听觉、视觉乃至身体感受层面,这些外来影响都要被母语吸收并且锻造才能真正起作用,诗歌乃至语言最深的奥秘永远只能从最好的母语诗人那里获得。比如诗人林徽因,她的诗如同建筑,首先是因自己心灵的需要而产生,如诗人穆旦,他终其一生对西方诗艺的研习与转换,将来自异域的百炼钢锻造成汉语美妙的绕指柔;再如读海子的长诗,会感受到一种与长诗这种文体相符的强力句法和丰富思维,以及诗人“去建筑祖国的语言”——一种在切金断玉中铮铮作响的现代汉语的努力。

今天诗歌批评者的工作就是深入那些以现代汉语作为母语写作的强力诗人及其杰出诗作,领略诗人在母语表达方面历久弥新又具体而微的教益,给予读者有效且可靠的理解新诗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去认知由一代代诗人诗作所构筑的汉语山河,去分享和发展因新诗而变得更为广阔的我们的语言。

(摘编自2018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张定浩《增强文艺批评的感受力》)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古诗的困难,不是读不懂的问题,而是对这首古诗和今人自身的关系如何理解的问题。
B.读懂新诗要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受力和分析力,收获不是知识上的,而是心智和经验上的。
C.新诗受到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只要影响扩大到语言和感受层面,就能创作出好的诗作。
D.新诗阐释的前提、路径和终点应当是广义的诗,应避免散文化、哲学化的非诗解释。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新诗解释问题上先立后驳,深入剖析了现实中两种错误的非诗解释现象。
B.文章纵向展开分析,从体验、感受、学养、创造等方面指出好的诗歌评论的要求、
C.文章通过事例论证,具体阐释了在西方现代诗影响下杰出母语诗人的诗作特点。
D.文章从新诗理解开始,分析好诗给人强烈的感受,提出诗歌评论的方法和任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提炼,而现代新诗发展才百年,所以大众不易读懂。
B.好诗能带给我们强烈具体的感受,从强烈具体感受出发,应该能写出好的诗歌评论。
C.新诗语言最深的奥秘是由一代代诗人在母语表达方面努力的结晶,不关乎外来影响。
D.探索现代诗歌应该深入优秀诗人的诗作,从具体感受出发,分享和发展祖国的语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