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1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语女:好仁不好学          居:请坐。
B.慎而无礼则                           葸:畏惧。
C.鲤而过庭                              趋:小步快走。
D.又闻君子之其子也   远:疏远,不偏爱。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恭无礼则劳
A.锲不舍,金石可镂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言之不详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
【小题3】下列对上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好”对于“学”来讲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好”,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
B.“礼”是“仁”的基础,只有在德行上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成为君子,进而成为“仁者”。
C.孔子主张学以致用,因此在学习中要处处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D.陈亢通过和伯鱼谈话,不仅了解了《诗》《礼》的作用,而且还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因此内心充满了喜悦。
【小题4】把上文画线的句子翻译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知识点:孔子(前551-前479)《论语》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怒’手!己所不欲,勿拖于人。

(《论语·颜渊》)

材料三: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材料四: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注)①椁: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问其                       目:详情。
B.举直措                    诸:诸多。
C.子                           恸:悲伤过度
D.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徒行: 徒步行走
【小题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孔子与樊迟的对话中可知,樊迟和孔子所说的“知”指的是知人善任。
B.子夏称赞说“富哉言乎”是因为他认为孔子的话含义深刻丰富。
C.“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就是说行仁德既在于自己,也需要外界的监督,表明了孔子对待人生所采取的积极进取态度。
D.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
【小题3】请评析材料四中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夫子何哂由也?

为国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能为之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乎大国之间       摄:摄夹、迫近。及三年       比:比较。
B.瑟而作             舍:放下。五六十       如:或者。
C.吾点也             与:赞成。如       会:诸侯相见。
D.其言不             让:谦让。能为之大       孰:谁。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吾一日长乎尔B.毋吾(因为)也
C.为国(因为)礼,其言不让D.加之(把)师旅
【小题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小题4】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