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33
文言文阅读。

张振德,字季修,昆山人。祖情,从祖意,皆进士。情福建副使,意山东副使。振德由选贡生授四川兴文知县。县故九丝蛮地,万历初,始建土墙数尺,户不满千。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

天启元年方赴成都与乡闱事,而崇明部将樊龙杀巡抚徐可求,副使骆日升、李继周等。重庆知府章文炳、巴县知县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振德曰:“守兴文,正也。”疾趋入城。长宁主簿徐大礼与振德善,以骑来迎,振德却之。督乡兵与战,不敌,退集居民城守。会大风雨,贼毁土城入。振德命妻钱氏及二女持一剑坐后堂,曰:“若辈死此,吾死前堂。”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妻女先伏剑死。乃命家人举火,火炽自刭。一门死者十二人。贼至火所,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事闻,赐祭葬,赠光禄卿,烈愍。敕有司建祠,世荫锦衣千户。

振德既死,兴文教谕刘希文代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城破,夫妇骂贼,并死。

大礼守长宁,城亦陷。大礼曰:“吾不可负张公。”一家四人仰药死。赠重庆同知,世荫百户。

【小题1】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B.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C.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D.永宁宣抚奢崇明有异志\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招还被掠者三百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才有的。文中“天启元年”是古代纪年方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主要有年号纪年、星岁纪年、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文中“署”是代理官职的意思,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例如:“时振德兼署长宁”就是试任长宁的官员的意思,另外“假”在文言文中也有代理性质的职务。
C.“张振德,字季修”,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张振德死后,皇帝追赠他为光禄卿,定谥号为“烈愍”,就是对张振德的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振德在担任兴文知县期间,面对有反叛意图的奢崇明毫不畏惧,逮捕崇明勾结的奸人,并且发配充军。
B.张振德赶赴长宁乡试期间,发生了巡抚被杀,知府、知县也死了的事件,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冷静地选择了坚守兴文。
C.徐大礼派兵帮助张振德镇守兴文,张振德高兴地接受了,但仍然没有守住城池,最后还召集老百姓一起守城。
D.大风雨之日,城池被攻破,张振德安排好妻子女儿躲在后堂,并且给了一把剑给她们自卫,说自己会拼死保护她们。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取二印系肘后,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
②见振德面如生,左手系印,右手握刀,忿怒如赴敌状,皆骇愕,罗拜而去。
16-17高二上·贵州遵义·期中
知识点:张廷玉《明史》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以大学士衔辅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B.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C.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D.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院修撰,古代官名,从六品。主要职责为掌握修写皇帝的实录,也就是皇帝的起居注和时政记,记载皇帝的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年号,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洪武中”用的是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大多要建元,并以年号纪年。
C.起复,封建时代官吏守丧未满或降职、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文中是指后者。
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制度化,后多沿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英办事周密。皇帝召王英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有蒙古名,担心日后起争端,不仅击碎石碑,还把石碑沉入河中。
B.王英心地善良。立过功的军队有过失,皇上下令不给他们分发粮食,官军们为此事哭泣,王英知道这件事后,上奏替这些人说话。
C.王英颇有才气。参与修撰过多部《实录》,朝廷制定的文书大多出自他手,很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向他求取铭文碑记。
D.王英正直诚实。王英喜欢规劝别人的过错,当时的朝廷重臣“三杨”都不喜欢他,但所幸他也没有把柄落入这三人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2)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卒,年七十八,赠谥忠宣。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

(节选自《明史•黄福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B.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C.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D.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趾,古省名。明永乐设置,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区。宣德二年地入安南(今越南)。
B.卫所,明时从京师到郡县,都设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
C.驿站,古代路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百姓住宿。
D.商贾,古代有“行商坐贾”之说,一般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现指做买卖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福事奉六朝,多有建言。他提出设立卫所、设置驿站、让广东海运粮食供给广西等建议,都被皇上认可批准。
B.黄福才干卓著,理政有方。安南初定,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帮李隆处理政务,取得了较好政绩。
C.黄福为官廉洁,不事家产。他生活很节俭,妻子儿女也仅够衣食;所得俸禄,都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
D.黄福救助官员,受民爱戴。他救济所有被贬到交趾的官员,选贤明的人共事;离开交趾时,百姓哭着为他送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上下帖然。
(2)公正廉恕,素孚于人,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钦,字敬之,顺天通州人。正德六年进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视居庸诸关。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听江彬言,将出关幸宣府。钦上疏谏曰:“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比者,人言纷纷,谓车驾欲度居庸,远游边塞。臣度陛下非漫游,盖欲亲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将征,岂宜亲劳万乘?且匹夫犹不自轻,陛下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之险。陛下不虞祸变,欲纵辔长驱,观兵绝塞,臣窃危已。”已,朝臣切谏皆不纳。复疏,疏入,不报。

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传报出关甚急。钦命指挥孙玺闭关,纳门钥藏之。分守中官刘嵩欲诣昌平朝谒,钦止之曰:“车驾将出关,是我与君今日死生之会也。关不开,车驾不得出,违天子命,当死。关开,车驾得出,天下事不可知。万一有变,我与君亦死。宁坐不开关死,死且不朽。”钦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敢言开关者,斩。”夜草疏曰:“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闻,辄云‘车驾即日过关’,此必有假陛下名出边勾贼者。臣请捕人,明正典刑,不然万死不奉诏。”奏未达,使者复来。钦拔剑叱之曰:“此诈也。”使者惧返,为帝言“张御史几杀臣”。帝大怒,顾朱宁:“为我捕杀御史。”会梁储、蒋冕等追至沙河,请帝归京师。帝徘徊未决,而钦疏亦至,廷臣又多谏者,帝不得已乃自昌平还,意怏怏未已。

又二十余日,钦巡白羊口。帝微服自德胜门出,夜宿民舍,遂疾驰出关,问“御史安在”。钦闻,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谏,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关,禁毋得出一人。钦感愤,西望痛哭。于是京师盛传“张御史闭关三疏”云。明年,帝从宣府还。至关,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汉中知府,累官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张钦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者,人言纷纷 比:近来
B.但可遣将征 徂:往
C.为我捕杀御史 趣:奔赴
D.问“御史安在” 数:多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钦负敕印手剑坐关门下曰 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臣请捕人 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死然
C.使者惧返 孔子沐浴
D.出汉中知府 然此可智者道
【小题3】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B.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C.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D.臣闻天子将有亲征之事/必先期下诏廷臣集议/其行也/六军翼卫/百官扈从而后/有车马之音/羽旄之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钦任重要职务。他进士出身,曾任御史,负责巡视长城居庸关一带的防务,官至太仆卿。
B.张钦始终坚守职责。因他不肯妥协,帝出关门时责问“御史安在”,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
C.张钦力阻皇帝出关。他违抗君命,命人闭关门,藏钥匙,亲自持剑坐城关下禁止打开关门。
D.张钦忠心可鉴。三次忠谏在京城广泛流传,帝宣府回来没有治罪,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忠心。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谏。
(2)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归矣。”然亦不之罪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