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南宫生传
高 启
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得风后握奇陈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不可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生后,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尚侠末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
【注】①风后: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②具区:太湖的古称。③藩府: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④隽蹶:胜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谢酒徒去,学 兵:兵法
B.殴辱士类 数:屡次
C.带刀策马生后 踵:跟随
D.辄令削牍所乏 疏:疏通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宫生家中本来财物很多,但因为供养了大量的宾客,以致耗尽了家产。
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
C.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
D.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小题4】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
16-17高二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
知识点: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兴玮,字天玉,湖广巴陵人。弱冠以文藻清拔,推重流辈。应湖广己卯乡举,为章旷所赏拔,用副榜生贡,入太学。假归,值张敬轩陷岳州,索举贡充伪吏。兴玮以渔艇走江北,请兵恢复,遇左良玉前部李成名,因邀与同复岳州。已而敬轩来争,成名兵退。兴玮走,仅以身免。贼擒兴玮父母兄弟宗族凡二十余人,皆杀之。

弘光元年,李鸿基渡江,群贼大掠巴陵,兴玮走湖南依章旷,留参幕府。旷以兴玮年少儒弱,不习驰驱,请于何腾蛟,补临武教谕。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临武士民戴兴玮,请即摄令事。兴玮不从,应乡试于衡州,中丙戌乡举。腾蛟悬临武印待兴玮者四月,遂题授临武知县,以简淡为邑民爱戴。

永历元年四月,衡州陷,章旷退屯永州,使人召兴玮,弃城从己军中。兴玮辞曰:“兴玮不欲受民社,而先生强我;既已膺百里之命,则期以颈血溅城头土耳!不能应先生教也。”督士民城守。时湖南北六十余州县,望风靡走,无一守者,唯临武不下。清兵来攻,乘堙距战,凡五昼夜。清兵佯退,兴玮督民兵开门之,伏起,民兵溃败,兴玮被执。送孔有德,令下吏索降。清巡使李茂祖劝诱之。兴玮大骂曰:“李兴玮铮铮男子,读圣贤书,岂汝辈从悖逆求食者所能诱耶!”茂祖怒,系之狱。

兴玮未有妻子,唯一髯苍头相随,亦不肯剃发,自请同系。兴玮于狱与闻大成唱和,作诗数十篇,佚不传。茂祖知不可屈,报有德,杀之。兴玮将赴刑,南向叩首,已,顾大成曰:“吾与君今日乃得毕此一大事!”遂遇害。其髯苍头自请同死。刑者以无杀苍头令,不听。苍头夺刀斫杀兴玮者,遂亦见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临武教谕                                   檄:檄文
B.待兴玮者四月                                固:坚持
C.督士民城守                                   婴:环绕
D.兴玮督民兵开门                         蹑:跟踪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
B.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
C.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
D.临武令贪婪无状/榜掠庠士/兴玮愤之/言于腾蛟罢/令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兴玮文勇兼备。李兴玮因为文章写得好,受同辈推崇,尤其被章旷赏识;在岳州失陷后,自己请求救兵收复岳州。
B.李兴玮尽忠职守。李兴玮在做临武县教谕的时候,勇于揭发临武县令的不法行为,并被临武县士民拥戴为临武县令。
C.李兴玮勇于担当。李兴玮在很多州县都弃城而走的情况下,坚持和临武县士民坚守城池,但终因麻痹大意兵败被俘。
D.李兴玮宁死不屈。李兴玮被俘以后,面对清兵的威逼利诱,始终也没有屈服,并且痛骂诱降者,最后慷慨赴死。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已膺百里之命,则期以颈血溅城头土耳!
(2)岂汝辈从悖逆求食者所能诱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勔,苏州人。父冲,狡狯有智数。始,蔡京居钱塘,过苏,欲建僧寺阁,会费巨万,僧言必欲集此缘,非朱冲不可。京以属郡守,郡守呼冲见京,京语故,冲愿独任。居数日,请京诣寺度地,至则大木数千章积庭下,京大惊,阴器其能。明年召还,挟勔与俱,以其父子姓名属童贯窜置军籍中,皆得官。徽宗颇垂意花石,京讽勔语其父,密取浙中珍异以进。帝嘉之。后岁岁增加,至政和中始极盛,舳舻相衔于淮、汴,号“花石纲”,置应奉局于苏,指取内帑①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延福宫成,奇卉异植充轫其中。动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所贡物,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士民家一石一木稍堪玩,即领健卒直入其家,用黄封表识,未即取,使护视之。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挟墙以出。人不幸有一物小异,共指为不祥,唯恐芟夷之不速。民预是役者,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尝得太湖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运昭功石”。截诸道粮饷纲,旁罗商船,揭所贡暴其上,篙工、柁师倚势贪横,陵轹州县,道路相视以目。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听勔与蔡攸等六人入贡,余进奉悉罢。自是勔小戢②。既而勔甚。所居直苏市中孙老桥,忽称诏,凡桥东西四至壤地室庐悉买赐予己,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主赵霖建三十六浦闸,兴必不可成之功,天方大寒,役死者相枕藉。霖志在媚勔,益加苛虐,吴、越不胜其苦。徽州卢宗原竭库钱遗之,引为发运使,公肆掊克③。勔又托挽舟募兵数千人,拥以自卫。子汝贤等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皆奔走听命,流毒州郡者二十年。方腊起,以诛勔为名。童贯出师,承上旨尽罢去花木进奉,帝又黜动父子弟侄在职者,民大悦。靖康之难,欲为自全计,仓卒拥上皇南巡,且欲邀至其第。钦宗用御史言,放归田里,凡由勔得官者皆罢。籍其赀财,田至三十万亩。言者不已,羁之衡州,徙韶州、循州,遣使即所至斩之。
(选自《宋史·朱勔传》,有删节)
[注]①内帑:府库的钱财。②戢:止息,收敛。③掊克:聚敛,搜刮民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其能。器:认为有才能,器重。
B.京勔吾其父讽:以委婉的言辞暗示、劝告。
C.为发运使引:招来,叫来。
D.其赀财籍:登记并没收。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勔恃宠横暴的一组是 (   
①指取内帑如囊中物,每取以数十百万计            
②豪夺渔取于民,毛发不少偿
③中家悉破产,或鬻子女以供其须       
④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
⑤合数百家,期五日尽徙                    
⑥召呼乡州官寮,颐指目摄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勔的父亲狡狯有谋略。在蔡京想建造僧寺阁时,独自承担了筹备任务,在很短时间内筹到了几千根巨木;借此机缘,其父子都获得了官职。
B.徽宗极爱奇花异石,做出了不少扰民乱政的事。他大力征收“花石”;他宠幸朱勔,导致东南郡县大小官吏多出朱门,这些官吏致使众多百姓倾家荡产。
C.朱勔祸国殃民,害人害己。他肆意征用粮纲船只,托皇命强取苏市孙老桥附近土地房宅,借口挽舟拥兵自卫;靖康之难时,他被钦宗流放并最终被诛杀。
D.朱勔的属下及家人倚势贪横。赵霖为政苛酷暴虐,导致百姓惨死;卢宗原公然搜刮民财;朱汝贤等人召唤乡州官僚,颐指气使,祸害当地百姓达二十年。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                                   
                                                                                
(2)京始患之,从容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敞。又上除蚕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铟;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忠以为临政之初,宜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忠内怀惧懑而来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自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忠独以为忧,上疏。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阙还职。忠因此上言:“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声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摇,今得葬送。请依此制。”太后从之。忠以久次,特为仆射。时帝教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忠以为非国田体,上疏谏。忠意常在褒索大臣,待下以礼。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顷之,迁尚书令。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纠正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今,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奇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谳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其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他担任廷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司徒刘铠举荐他,建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提出了废除残忍的宫刑、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硫劝谏;因为他的提议,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
(2)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答,辄切免公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