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惘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前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夫列子御风
D.太子乃见王 失其所,不知
【小题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16-17高二上·河北保定·阶段练习
知识点: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有删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量栋宇A之任B视C木D之能E举F挥其杖G曰H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度”与“度我至军中,乃入”(《鸿门宴》)中的“度”含义不同,后者为“揣度、估计”之意。
B.“委”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中的“委”含义不同,本文中的“委”为“堆积”意。
C.“斧斤”与“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中的“斧斤”含义相同,泛指各种斧子。
D.“矜”与“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陈情表》)中的“矜”含义相同,二者皆为“怜悯”之意。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对施工现场描述简练生动,语无虚设,含蓄地为下文张本。随后连串的质疑,为揭示正题蓄势。
B.文中“我”对梓人的态度经历了从“笑”到“骇”到“叹”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对“相道”的思考。
C.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都是人物传记,又都兼有寓言性质,都是借写奇人奇事来讽喻时事。
D.本文以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的手法,借“梓人之道”阐述治国大道,写人生动形象,说理自然合理。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2)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
【小题5】《古文观止》卷九评价此文“前细写梓人,句句暗伏相道。后细写相道,句句回抱梓人”。结合文本,试概括“梓人之道”与“相道”的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槐阴书屋图记

曾国藩

吾师江阴季先生,自名其寓舍日“槐阴补读之室”,而属人为之图。图成于道光癸卯之夏,时先生方官内阁学士,职思简易。曰“补读”云者,以为统学不夙,仕优而后补之,谦退之词也。是年冬,先生视学安徽。三年还朝,则已掌吏部,或摄户部。又督游于潞河,盐于天津,荡涤田赋积亏于两浙。政倥偬,刻无暇晷,间遂有巡抚山西之命。于是先生手图而告国藩曰:“吾昔名吾居室而图之也,将以读吾书也。今五六年间,腐精于案牍,敝形神于车尘马足。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子为我记之,志晋疚焉。”

国藩尝览古音多闻之君子,其从事文学,多不在朝班,而在仕宦远州之时,虽苏轼、黄庭坚之于诗,论者谓其住京之作少逊,不敌其在外者之殊绝。盖屏居外郡,罕与接对,则其志专,而其神能孤往根绝于无人之域。若处京师浩穰之中,视听旁午,甚嚣而已矣,尚何精诣之有哉?我朝大儒林兴,号为古。然如睢州汤公、仪封张公、江阴杨公、高安朱公、临桂陈公、合河孙公数贤人者,大抵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即在京朝,其任职也专,其守法也简,亦常日有余光,人有余力。今六部科条之繁,既三倍于百年以前。而先生之所历,或一身而兼数职,一岁而更数役。每夕丑初趋离宫,待漏尽午而后返。曹官白事、判牍,莫夜不休。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势固不悖矣。此先生所用为恍然也。今者先生持节山西,政成而神暇,尽发遗编以补素愿。盖将与数贤人者角其实而争其光。而国藩忝窃高位,乃适蹈先生之所疚。往者不可偿,来者不可必。故略述时事,令异世官朝籍者有考焉。

(选自《曾国藩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于天津                            厘:治理
B.政倥偬,刻无暇晷               庶:众多
C.我朝大儒林兴,号为          迈:超越
D.数贤人者之处京朝时             视:对待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先生早年未能广泛学习,担任高官后想补读,把自己的寓所取名“槐阴补读之室”。
B.季先生政务繁忙,耗费精力处理公文,车马劳苦,不断奔波,所到之处,政绩突出。
C.季先生到京城后任职专一,为政简易,所以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专心读书研究。
D.本文是曾国藩应季先生请求而写的一篇记,作者从中也表达与季先生同样的感叹。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之不逮,竟不克补。则今之悔,又果可补于后日乎?
(2)又以其间宾接生徒,宴会寮友,伺隙以求终一卷焉而不可得。
【小题4】曾国藩在文中提出怎样的读书主张?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小题1】第二段中的划线句的句中应有4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小题2】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分曹部署B.一切瓦釜C.雅俗既陈D.飞鸟为之徘徊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斗歌”的一组是
①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②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③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④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        ⑤听者魂销                 ⑥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④D.③④⑤
【小题4】第二、三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手法的一项是
A.层层烘托B.夸张借代C.点面结合D.对比反衬
【小题5】第三段对“斗歌场面”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斗歌场面,歌者由多到少,从“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到“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再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最后是“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
B.歌声由粗到精,从“唱者千百”到“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清声亮彻,听者魂销”,到“箫板亦不复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C.对虎丘中秋月夜的描写,由极喧闹渐入极寂静,作者的情感也由极热烈而至极凄清。文章的风格,也由欢快明朗而至幽深凄清。
D.作者在对美的追求上着眼点是放在声态的清幽而又明亮上,至于对月色的描写,则仅仅局限在显示时间的不断推移而已。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