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4 组卷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

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吗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镇到夺翁玛贡玛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自豪。
B.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C.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D.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全方位展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现实。
【小题2】公路修好时嘎绒特别激动,小说刻意描写他的激动表现,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小题3】小说结尾说“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你认为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6-17高三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其他小说戏剧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这样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怎么形景,就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下。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地黄昏,且阴得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他: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喝茶了,我们还有事呢……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自在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日和睦,终有嫌疑。又听见窗外竹梢焦叶之上,雨声渐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渐渐地睡了。

(选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因黛玉一向娇弱有病,都体谅她,不苛责她,意在强调黛玉比众姊妹薄情。
B.一向孤傲的黛玉,竟然谈起她的衰微家世、孤苦谨慎,显示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C.选文通过宝钗的言行,表现了她的博识善言、说到做到,彰显了她的善解人意。
D.通过推心置腹的交流,黛玉淡化了对宝钗的猜忌,二人之间素积的隔阂得以消除。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较少笔墨勾勒黛玉“嗽疾”的缘由和病情,这为宝钗前来探病、交谈做了铺垫。
B.宝钗劝黛玉不要作“司马牛之叹”,用典说事,显示《红楼梦》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C.文中写秋天、秋雨虽着墨不多,却起到了推动情节的发展或引发人物心理变化的作用。
D.选文情节主要由对话构织完成,委婉徐缓的对话中展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小题3】有人说,疾病的不幸能够擦亮人的眼睛,使人看清世间的冷酷。黛玉在得病、治病的过程中生发了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本简析。
【小题4】多数读者认为薛宝钗圆滑隐忍、善解人意,请结合文本简析薛宝钗的话语从哪些方面打动了林黛玉,竟使林黛玉一时消除了猜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鼓殇
陈永林
山子是个十乡百村出名的好鼓手。一只小小的牛皮鼓,被山子敲得出神入化。人们从他的鼓声中能听到风声雨声,鸡鸣狗吠;能看到旭日徐徐升起,雪花漫天飞舞;能嗅到鲜花的芬芳,稻谷的馨香;能触到情人柔唇的烫热,刚垦的土地的湿软。
因而十乡百村谁家办喜事丧事,以能请到山子敲鼓而觉得脸上有光。
这天一大早,山子背着鼓刚要出门,村长来了。村长说,山子,你去哪儿?山子说,这还要问?村里德高望重的七根去世了,今天安葬,他当然得去祭奠七根。即使七根家没人请他,他也会主动去。七根对他有恩。山子自小失去父母,七根极怜爱他,家里好吃的总给山子留一份,一年也总给山子缝两身新衣服。过年过节,山子也大都在七根家过。山子的这只鼓,都是七根送的。山子说着就要出门,村长拉住了山子,说,你不能去。山子说,我咋不能去?村长说,乡长的儿子今天结婚,想让你去助兴。山子说,我干吗去?难道凭他是乡长?山子甩脱了村长的手,就出了门。
村长喊,山子,你难道不想要宅基地?山子立住了,说,咋不想?山子快三十了,可没哪个女人肯进门。女人嫌山子住的是低矮的泥坯屋。山子想拆了老屋重盖,可老屋地基太小。山子为这事不知找了村长多少次。村长总拖,说乡土管所不批。山子心里痛恨,但没法。村委会的章绑在村长裤带上,你总不能强迫他盖。
山子呀,你的鼓给乡长儿子的婚事驱了邪,他一高兴,跟土管所所长一说,你的宅基地不就批了?那女人不也有了?你岁数也不小了,不能再拖。要不,岁数一大,更找不到女人。村长又从口袋里掏出山子的宅基地申请书,说,进屋,章我这就给你盖,待会儿就给乡长。
山子冷冷哼一声,又迈开步子走。村长跑上前拉住了山子,说,就算你不想要宅基地,但你也该为乡亲们的利益着想。山子定定地望着村长。村长说,你知道我们村想修条路。村里人集的资远远不够。我想让乡里拨点儿款。这事,我已给乡长说过,他说可以考虑。到时,你的鼓敲得他高兴,我再一提,他的笔一挥,不就签了字?山子还有点犹豫。村长又说,要知道乡亲们待你不薄。你可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山子眼里就湿漉漉的了。
山子就背着鼓来到乡长家。
新娘坐着宝马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热热闹闹地响个不停。山子起劲地敲着鼓,鼓声时而高亢如雷鸣,时而温柔如情人私语。人们被山子的鼓声吸引住了,不时发出赞叹声。
乡长也欢笑着看山子敲鼓。喝酒时,乡长给山子敬酒,说,你辛苦了,谢谢。晚上闹洞房时,还得辛苦你。山子就笑说,不辛苦。乡长说,宅基地的事,你村的村长也给我说了。你放心,这事还不是我一句话?山子说,那乡里能批给村里多少修路款?什么修路款?村长没给你说?我村想修条路,可村里集的资不够。哈哈,你别听村长瞎起哄。乡里的工资都发不出,哪有啥闲钱拨给你们修路?
山子握酒杯的手抖起来,他被村长愚弄了。山子仿佛瞧见七根怨恨地望着他。山子就起劲地喝酒,喝了一杯又一杯,乡长劝住了,说,你晚上还要敲鼓,敲完鼓再喝个够。山子说,不碍事。
晚上敲鼓时,山子再找不到感觉。鼓敲得杂乱无章。人们很失望,也感到怪,这是山子敲的鼓?乡长也说,山子,你敲的啥鼓?山子很尴尬,我也不知怎么敲的鼓。你喝多了酒?乡长问。没呀,我以往喝那么多酒,鼓仍敲得那么好。
山子的鼓敲得更是一塌糊涂,山子索性住了手,灰溜溜地回家了。
晚上,山子背着鼓来到七根新落的坟前。山子又敲起鼓。忽而,刮起狂风,狂风呼呼地叫。片刻又下起雨。雨很大,噼里啪啦地响。猫头鹰在风雨中凄凄哀哀地叫,狗也惶惶不安地吠。又传来数百个人的嚎啕大哭。
村人奇了,都打开门,并没刮风,也没下雨。一轮被湖水洗了似的圆月好端端挂在那儿。村人都拥到七根的坟前。山子拿鼓槌的手挥舞得让村人眼花缭乱。
(选自《名家名篇情感小小说》,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两项(   ) (   
A.文章的第一段,运用了通感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四个角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子出神入化的敲鼓技艺。
B.在去七根家还是去乡长家的问题上,起初山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七根家,但村长以批宅基地为由,成功地劝说山子背着鼓去了乡长家。
C.山子打鼓出名,十乡百村谁家办喜事丧事,都以能请到他敲鼓而感觉有面子,正因如此,才为后文村长非要他去乡长家助兴做了铺垫。
D.山子到七根坟前击鼓,鼓声感天动地,所以刮起狂风,下起大雨,此处描写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窦娥冤》相关描写异曲同工。
E.迎接新娘子和晚上闹洞房两个重要的敲鼓场合,山子的表现截然不同,后者一塌糊涂,主要是因为山子仿佛瞧见七根在怨恨的望着他。
【小题2】小说第三段交代山子与七根的关系,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答。
【小题3】主人公山子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有人认为“鼓殇”这个题目不好,不如“婚礼上的骗局”更能显示本文主题的深度和宽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鸳鸯锁

聂鑫森

这是个春雨如丝的午后,六十岁的杨老大领着颜笑和茅矛,离开农家休闲村,沿着石磴道,朝左侧的一个小石坪走去。小石坪叫天长地久坪,立满了一排一排的铁索链架子。每个架子两根大石柱,绷着五根黝黑的铁索链,铁索链上套牢了一对一对的鸳鸯大铜锁。这条处于张家界远郊的大峡谷叫鸳鸯谷,谷中碧水盈盈,必须乘船进来,随处可见野生的成双成对的鸳鸯。

颜笑和茅矛,是午前乘大木船进入鸳鸯谷的。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广州。他们都不到三十岁,曾共读于北京的一所大学,只是专业不同:男工女文;尔后分别供职于北京的一家化工厂和一家报社。持久的恋爱,终于结果,四年前他们旅行结婚专门来到鸳鸯谷,看鸳鸯戏水,购鸳鸯锁并让工匠分别刻上彼此的名字,再两锁相挽套牢在铁索链上,位置是A架的第三条链!然后,彼此各珍藏一把锁的钥匙。

天长地久吗?难,那是一句美丽的谎话。当他们回到北京,开始庸常而紧张的生活时,才发现浪漫是一种昂贵的消费品。小套间的出租屋月租三千,伙食费、衣装费、交通费、通讯费、应酬费……让他们应接不暇。看一场进口电影大片,犹豫再犹豫;品一次酒吧的洋酒,惶怵又惶怵。埋怨声此起彼伏,吵架成了家常便饭。两年前,大吵了一顿后,性子急的茅矛辞去北京的这份工作,应聘去了广州的一家报社。偶尔两人也打打电话,不冷不热地问候几句,于是,婚姻成了一种摆设。该有个了断,把离婚证办了,但他们也有个心结:不能不再次在鸳鸯谷聚首,为的是去把鸳鸯锁打开、丢弃,才可无牵挂地去寻找新的爱情。

他们乘船进谷,在农家休闲村住下来。原本都是单栋的双人鸳鸯小木屋,但他们却各住相邻的一栋。吃饭时,颜笑要做东,茅矛淡淡地说:AA制吧,你不是富翁,我也不是穷人。

午饭后,他们到天长地久钥匙库去。管理鸳鸯锁架和钥匙库的,是本地人杨老大。四年前是杨老大给他们办的手续:购锁、刻姓名、套锁。杨老大接待的客人太多,已经不认识他们了。

杨老大站在一排高高大大的箱柜前,问他们:你们不是有自备的钥匙吗?

茅矛说:掉了。

颜笑说:忘记带了。

你们想分手?

他们点点头。

不对。你们不带钥匙,说明有舍不得对方的地方。”

杨老大叹了口气,然后问了他们的鸳鸯锁位置,便从一个箱柜里寻出了两把钥匙。

他们默默地朝小石坪走去。

雨丝虽细,却是密如帘帷。

颜笑说:茅矛,你没带伞?头发打湿了,会感冒的。

伞丢在木屋里了。感冒就感冒吧,反正没人管。

颜笑说:我的提包里有伞。”

茅矛说:我只用苏州出产的红绸折叠伞,你有吗?

有!专为你准备的。

颜笑掏出伞,啪的一声打开了,递到茅矛的手上。然后,径直往前走去。

杨老大回过头来,说:你们进谷坐的那条船,驾船的就是我的独生儿子,今年三十二岁了。”

茅矛说:他的土家族民歌唱得真好,唱着唱着两眼都是泪。

颜笑说:那时,不远处的水草丛中,正好钻出一对鸳鸯,他就唱道:‘不怕风雨不怕霜,不怕穷苦不怕殃。我等你——碗大的棒槌打不散,天上人间永成双。’

杨老大仰头望天,叹了一口长气,然后说:儿子早结婚了,儿媳是山那面的人,又漂亮又能干,他们是赶场时对歌好上的。她嫁过来后,我的老伴患风湿病瘫痪了,农活、家事累人啊。她动员儿子一起去深圳打工,儿子不肯,要守在家乡照料母亲,要和我一起在鸳鸯谷接待游客。她就一个人走了,几年都不回来。儿子呢,却在这里苦苦等着她。

茅矛把伞盖低下来,遮住突然发热发烫的脸。

颜笑问:大娘瘫在床上,你也不容易啊。

白天,请邻居帮忙照看。我和儿子要赚钱、存钱,然后把她送到省城长沙或者北京去治病。她跟着我苦了一辈子,我要好好地照拂她。古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如果像鸳鸯一样,至死都在一起,那也是一种福分。

他们来到了天长地久小石坪,径直走到A架前。

在……这里。

是……这一对锁。

杨老大用两把钥匙,分别伸进两把锁的锁孔里,拧了这把又拧那把,怎么也打不开。

怎么会打不开呢?杨老大像问自己,又像问他们。

颜笑和茅矛怦怦急跳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他们彼此望了望,又慌忙把目光移开。

杨老大说:是拿错了钥匙?还是这锁有感应,硬不肯分开?反正你们今晚住在这里,明天再来,好吗?

他们几乎是同声回答:好。

“这附近还有几个景点:夫妻岩、对歌台、桃花溪,都流传着一个个天长地久的爱情故事哩,你们去看、去听吧。记住,晚餐在我家吃,你大娘看见成双成对的年轻人,病就要轻几分哩!

……

夜深了,雨丝仍在飘飘洒洒。

茅矛听见相邻木屋的门,小心地拉开又带上,接着,轻悄的脚步声朝她的木屋走来。忙赤脚下床,蹑手蹑脚去把自己的门闩抽开。

选自《首届鱼凫杯全国微小说奖获奖作品选》,成都时代出版社2017年)

文本二:

小小说不仅仅是写一个压缩了的故事,也不是一种新闻事件式的匆忙勾勒。我希望我们的小小说,具有一种文化品格。不管是对历史的钩沉,还是对现实生活的切入,贯穿此中的依然是一种古典主义的人文情怀,所要表现的依然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

(聂鑫森《小小说的文化品格》)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四年前颜笑和茅矛将鸳鸯锁套牢在铁索链上后,还各自珍藏一把钥匙,就已经做好了将来开锁以斩断旧情、再寻幸福的准备。
B.颜笑和茅矛准备离婚,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个人性格的原因,更有因年轻而不会处理浪漫爱情和现实婚姻关系的原因。
C.杨老大因为家事乱心而拿错钥匙,竟然歪打正着,给夫妻二人留下冷静思考的空间,戏剧性地挽救了这一段濒临破裂的婚姻。
D.小说通过写男女主人公从相恋到结婚再到准备离婚的过程,再现了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批评他们对婚姻轻率的态度。
【小题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突出“鸳鸯锁”“鸳鸯谷”以及成双成对的鸳鸯,暗示小说的爱情主题。
B.画线句表现了两人复杂的心理,既因锁打不开而平静,又因不知对方心思而慌乱,说明两人动摇了离婚的念头。
C.小说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展示人物性格。
D.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在文中巧妙设置多处细节,为最后的反转结局作了充分的铺垫。
【小题3】小说行文结构的双线各是什么?使用双线结构有什么好处?
【小题4】如欲以“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为题写一则《鸳鸯锁》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