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3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夜而出(zhuì)B.其乏困 (gòng)
C.秦伯(yuè)D.使杞子、孙、杨孙戍之 (páng)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6-17高一上·吉林延边·阶段练习
知识点:左丘明(前556-前451)《左传》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
B.周代有公、侯、伯、子、男等五等爵位,如文中的“郑伯”的“伯”。
C.壮即壮年,古时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人,其后称为“壮”。
D.版本指筑墙的夹板,后也指版筑的工事,设版即修筑防御工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并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表明烛之武起初不愿意为郑伯出使秦国劝说秦伯退兵。
C.烛之武在夜间“缒而出”,秘密拜访秦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利害,说服了秦伯,这是故事的高潮。
D.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于晋”,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不仁”“不知”“不武”,可见《左传》重视“礼”。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公二十九年,子展卒,子皮即位。于是郑饥而未及麦,民病。子皮以子展之命,饯国人粟,户一,是以得郑国之民。宋司城子罕闻之,曰:邻于善,民之望也。宋亦饥,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使大夫皆贷。宋无饥人。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罢。庚子,子皙以驷氏之伐而焚之。伯有奔许。子皮曰:推亡固存,国之利也。罕、驷、丰同生。伯有汰侈,故不免。驷带伐之。赀召子产。子产曰:兄弟而及此,吾从天所与。伯有死于羊肆,子产枕之股而哭之,敛而殡。子驷氏欲攻子产,子皮怒之曰:礼,国之干也,杀有礼,祸莫大焉。乃止。三十年,子皮授子产政,辞曰: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子皮曰:子善相之,国无小,小能事大,国乃宽。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子皮曰:善哉!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听子而行。子产曰: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昭公十三年,子产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唯夫子知我

(节选自《左传》)


[注]①子皮:罕氏,郑国执政的卿大夫;他与文中的子皙(驷)和伯有(丰)是兄弟关系。②子产:复姓公孙,名侨,郑国大夫。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A曰B吾C已D无E为F为G善H矣I唯J夫K子L知M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襄公,指鲁襄公,《左传》以《春秋》为本,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记述历史。
B.“户一钟”的“钟”,与《鱼我所欲也》中“万钟于我何加焉”的“钟”都指量器。
C.庚子,文中指庚子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
D.“驷氏之甲”的“甲”指军队,与《诗经·无衣》中“修我甲兵”的“甲”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皮在郑国遭遇饥荒的时候,开仓赈济百姓,措施得当,赢得民心;宋国的司城子罕效仿他的做法,帮助百姓顺利的渡过饥荒。
B.伯有失德,子皙带兵攻伐伯有,伯有败逃,子皮认为他和子皙、伯有为兄弟,应顺应天道,子产也这样认为,故没有救援伯有。
C.伯有败亡后,子产悲伤痛哭,敛葬了伯有的尸体;子皙听说后想发兵讨伐子产,子皮对此很生气认为不合礼制,制止了子皙。
D.子皮执政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干,他在百姓民生、尊崇礼义等方面都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并得到了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叔向闻之,曰:“二者其皆得国乎!民之归也。”
(2)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小题5】为什么子皮认为子产“忠”?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秦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B.焉用亡郑以                           陪: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D.越国以                                 鄙:边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晋侯秦伯围郑”句中的晋侯、秦伯。
B.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皇帝对自己的谦称。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小题5】翻译下面两句话。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