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罗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个性、散乱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简约为表现特征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其中,自由创作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专业制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实,“再现”于现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一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即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画面进行美的欣赏,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时,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小题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信息的方式具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C.“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
D.“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小题2】【小题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现实,其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B.“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D.“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一定区别。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内在的真实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B.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这三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D.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够造成部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15-16高二上·湖南株洲·期中
知识点:时评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国产青春片该何去何从
2015年电影暑期档,青春片一如既往地成为重头戏。6月19日,陈国富监制、肖洋执导的影片《少年班》上映,以此拉开了今夏青春片的大幕。7月初,《小时代4》《栀子花开》和《少女哪吒》密集上映,着实占据了暑期档大半壁江山。
青春片的势头走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影生产对受众群体的“精准投放”。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核心观影人群中,“大学本科及大专”占比81%,“硕士及以上”占比10%,累计超过90%。正是这批80后和90后,构成了中国最有活力的观影人群。
然而,国产青春片的质量水准和它在数量上的“春天”恐怕并不能匹配。除了后续乏力的票房表现以外,青春片口碑也正面临滑坡。有评论这样总结当下的国产青春片:“爱情就是怀孕,离别就是出国,伤痛就是有角色人物去世”,细腻的情绪体验被简单粗暴的桥段窠臼替代,并且这些情节之间,往往都是突兀的。无论是从对“青春”现实的理解与表达,还是从剧情内在的情感与逻辑,大多数青春片都表现欠佳。
青春片除了堆砌消费标签、占据市场份额,应该在作品的内容和内涵上作什么努力,是创作者们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今年,有两部上映作品值得关注,一部是尔冬升导演的《我是路人甲》,描写了在横店影视城当群众演员的年轻“横漂”们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以质朴的表演风格和颗粒感的镜头表达,营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现实;另一部是李霄峰导演的《少女哪吒》,以乖张的故事设定和诗性的镜头语言,试图对青春话题作个体经验的解读。两部作品,虽然各有千秋,在叙事和制作方面都存在不足,但至少摆脱了桥段、标签的窠臼,对“青春”题材的把握向现实、人物内心倾斜,都不失为有效的努力方向。
如果我们放眼世界电影市场,日本和美国算得上青春片的“熟地”。在日本,青春片的类型丰富而细化,讲述纯爱的有《前路漫漫》《恋空》等,表现残酷青春的有《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等,都是上佳的代表作。在美国,青春片往往作为一个形式,承载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如《死亡诗社》《在路上》等作品。由此看来,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片无论是风格类型、情节设置,还是人物设定、表现方法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
青春是每一代人都会反复咀嚼的重要回忆,既有时代的共性,也有个体的特性,既有奋斗的、热血的,也有迷茫的、挫折的。青春这个话题之下,有事、有理、有情、有人,然而最重要的是,有真实,有梦想,可以说是艺术表达经典的主题。电影人除了有市场意识以外,更应该从复杂的现实与内心做起,不负青春真诚的希望。
【小题1】下列有关“国产电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产青春片成为2015年电影暑期档的重头戏,《少年班》《小时代4》《栀子花开》和《少女哪吒》等在6.7月份密集上映。
B.国产青春片中的《少女哪吒》,以乖张的故事设定和诗性的镜头语言,对青春话题作出了个体经验的解读。
C.国产青春片中的《我是路人甲》,以独特的视角、质朴的表演风格营造了真实可感的现实,值得关注。
D.国产青春片的势头走盛和中国最有活力的观影人群以受过高等教育的80后和90后为主体有密切关系。
【小题2】【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产青春片的质量跟不上数量发展的脚步,一些青春片面临票房后续乏力和口碑不断滑坡的不利局面。
B.国产青春片虽然在数量上迎来了“春天”,但从对“青春”现实的理解与表达、剧情内在的情感与逻辑来讲,大都表现欠佳。
C.当下的国产青春片都以“离别就是出国”“伤痛就是有角色人物去世”等桥段窠臼替代了细腻的情绪体验。
D.和美国、日本的青春片相比,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片在风格类型、情节设置、人物设定、表现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春片创作者们除了要考虑堆砌消费标签、占据市场份额,还必须在对“青春”现实的理解与表达以及作品的内容和内涵等方面作出努力。
B.《我是路人甲》《少女哪吒》两部作品对现实的把握和对人物内心的倾斜,可以作为今后青春片创作的努力方向。
C.在日本,青春片的类型丰富而细化,在美国,青春片往往作为一个形式承载对社会问题的探讨,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D.电影人有市场意识,从复杂的现实与内心做起,让青春片有事、有理、有情、有人,就能不负青春真诚的希望,成就经典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夜幕降临,荔波县瑶山古寨广场上鼓声咚咚,村民们踩着鼓点为游客表演瑶族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深受欢迎,是古寨的热门演出。”瑶山古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博说,“富有瑶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丰富了白天山水游,带活了夜间文化游。”

走进位于贵阳市的“红飘带”长征文化数字体验场馆,感知湘江战役的浴血奋战、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爬雪山过草地的万般艰险。因宜人气候而闻名的避暑之地贵阳,由此增添了一处厚重的文化标识。

以文塑旅,把文化注入旅游产品、景区景点。贵州深入挖掘各地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标志性景区,丰富荔波小七孔、黄果树瀑布、梵净山、万峰林等自然景区的人文内涵,推出9条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相融合的精品线路、30条非遗研学旅行线路、“村BA”“村超”等村味旅游线路。今年,贵州还评选了30个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提名示范项目,培育壮大研学游、非遗游、体旅游等业态,努力让好山好水讲出好故事。

在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苗绣车间里,绣娘飞针走线、指尖生花,绣出一幅幅花鸟鱼虫彩色图案,制成匾额、挎包、灯罩等各类产品。借力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化屋村的苗绣走出大山。“我们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设计,让苗绣图案更加时尚,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从开办苗绣车间、组建设计团队到传承手工技艺,村民杨文丽看到了旅游业赋予苗绣新的生机。

以旅彰文,依托旅游市场激活拓展文化资源。贵州深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对苗绣、苗族蜡染、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实施苗绣保护传承、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园区建设等“六大工程”,开发设计一批高质量文创产品,今年9月,贵州苗绣精品服饰亮相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在国际秀场绽放风采,当前,贵州旅游产业化正处于优势转化提升期,将持续用好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两个宝贝”,精开资源,广拓客源,升级服务,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摘编自马跃峰等《贵州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材料二:

沉浸式文旅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在于其满足了人们不断升级的文旅消费新需求。相比于看山看水看风景、一知半解听宣讲、走马观花拍照片的“观光式”“被动式”出游,人们愈发青睐体验游,注重体验感。这种体验感,可以是丰富的感官体验,也可以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参与沉浸式文旅,有人说“像是做了一场梦”,有人说“它不再只是一个游戏,而是成了一次真实的经历”。无论是还原跨越时空的场景,还是勾勒超越现实的梦境,借助数字孪生、体感互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虚拟情境与真实世界实现交互,给人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享受。

与此同时,消费者从传统游览方式下的观者,变为了沉浸式剧本中的参与者。当自然景观、文物古迹、艺术创作的展示展演从以展品、舞台为中心,转变为以参与者为中心,人们也更容易让真情实感代入,完全沉浸于故事、角色和情境之中,或兴奋、或陶醉、或感动,收获忘我的临场体验,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虽说“万物皆可沉浸”,但这沉浸感究竟能打几分,却很难一概而论。当前,我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原创IP影响力不够、上座率和复购率低等问题,也不乏“体验越来越雷同”“一味追求炫酷效果”“是场技术秀”等吐槽。个别地方在推进沉浸式文旅项目时,过分依赖技术外衣,盲目追求感官刺激,忽视了内容逻辑和文化内核。当丰富的视听感受简化为多彩刺激的镭射灯光、刻意制造的轰鸣响动,独特的文化表达由千篇一律的布景、刻板俗套的剧本演绎,优质的沉浸体验也就无从谈起了,

发展沉浸式文旅,如何避免陷入“技术秀”、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一方面,应在文化与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技术手段的生搬硬套或喧宾夺主。比如,若是古建筑被过于复杂的灯光音效包装,其本身的文化价值就很可能会被削弱甚至隐匿。要通过充分挖掘在地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内容再生产,让技术服务于吸引人的好故事、打动人的新表达。另一方面,应坚持以参与者的体验和互动为中心,拓展多感官交互,丰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的形式,打造不可复制的沉浸体验。

其实,无论是“速战速决”的特种兵式旅游,“重新发现日常”的Citywalk,还是能“超越时空”的沉浸式文旅,人们总在不断探索,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那些美妙的休闲时光。万变中始终不变的,是对美好体验的向往和追求。期待沉浸式文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诗和远方”更加触手可及,让美好生活新期待不断释放、茁壮生长。

(摘编自郭玥《“沉浸式”为何让人着迷?》)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州积极推出多条文旅融合旅游线路,不断培育壮大研学游、非遗游、体旅游等业态,努力让好山好水讲出好故事。
B.贵州借助旅游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强化对本土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大力开发设计一批高质量文创产品。
C.能给人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沉浸式文旅,在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不断升级的文旅消费新需求。
D.发展沉浸式文旅要围绕参与者的体验和互动来拓展多感官交互,丰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的形式,打造独特的体验。
【小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阳、遵义、镇远凭借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以文塑旅,打造出青岩古镇、遵义红军街、镇远古镇等贵州文旅品牌。
B.安顺屯堡景区展演大型花灯歌舞剧《屯堡·家国600年》,将安顺屯堡文化的传承发展娓娓道来,以旅彰文,提升了品质。
C.沉浸式文旅把参与者而非展品、舞台作为中心,让人更能代入真情实感,完全沉浸其中,从而抒写自己的“独家记忆”。
D.沉浸式文旅只要借助多种现代技术手段,在灯光和轰鸣中实现虚拟情境与真实世界的交互,就能给人以优质的沉浸体验。
【小题3】优质的文旅项目既要体现开发者的设计理念,又要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发端。在世界文明史上历史悠久的几大古老文明,都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如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圣书字。黄河流域汉字的出现,是中华文明时代到来的灿烂曙光。数千年来,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古典文字,与它们所代表的伟大文明一样,都被历史的长河无情湮没而先后失传,唯独汉字与伟大的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永葆青春,成为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并在信息化时代依然焕发出蓬勃生机。

汉字记载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可以说,走进汉字世界,也就走进了中华文明的宏伟殿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旅美著名学者唐德刚先生曾说:汉字即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造福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汉字文明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也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是现行汉字的早期系统和源头,尤为需要我们子子孙孙传承和珍惜。不仅如此,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到光大汉字文明的使命,让中华文明为人类所处的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做出独特贡献。

汉字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灾难深重,中华民族经历了列强侵略的惨痛历史,汉字与中华文明也同样遭受了西方文化侵入的强大冲击。曾几何时,汉字被当作落后的文字,几乎面临灭顶之灾;废除汉字,施行西方拼音文字,曾经成为某些时期的主流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汉语汉字也成为世界上热门的语言文字,孔子学院遍布世界,汉字文明再次大放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悠久的汉字文明,是建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的不竭源泉。因此,珍惜先人遗产,光大汉字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30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除了中华文明以外,历史悠久的其他几大古老文明也都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可惜都在历史长河中同时湮没并失传。
B.汉字不仅记载、塑造和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各国产生过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汉字的出现不仅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而且促进了中华多民族的融合发展,因此成为中华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
D.汉语汉字已成为世界上热门的语言文字,汉字文明与伟大的中华文明一样,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将汉字和其他几个古老文明的文字对比分析,意在论述汉字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
B.文章第二段援引旅美著名学者唐德刚的话,论证了汉字不仅传承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C.文章第三段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指出汉字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论述了民族兴则汉字兴的道理。
D.文章第四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话,从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两个方面论述了光大汉字文明的重要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悠久的几大古老文明,都曾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的发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进入崭新的文明时代。
B.为了让中华文明在当今为人类做出独特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每个子孙后代都应肩负起光大汉字文明的重要使命。
C.如果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没有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那么废除汉字仍然有可能成为某些时期的主流声音。
D.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的繁荣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光大汉字文明的重要途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