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20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阙 ,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 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 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 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2016·广东揭阳·一模
知识点:魏征等史传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魏公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验其事,非是。因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征曰:“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秦二世隐藏其身,以信赵高,天下溃叛而不得闻;梁武帝信硃异,侯景向关而不得闻;隋炀帝信虞世基,贼遍天下而不得闻。故曰君能兼听则奸人不得壅蔽此下情通矣。

郑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请为充华,典册具。或言许聘矣。征谏曰:“陛下处台榭,则欲民有楝宇;食膏粱,则欲民有饱适;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今郑已约昏,陛下取之,岂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诏停册。

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有删减)

【注】①隐太子,李建成。②秦王:李世民。

材料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
故A曰B君C能D兼E听F则G奸H人I不G得K壅L蔽M此N下O情P通Q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名。起初,作“先马”,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在马前作前驱,后改为掌管书籍。文中的“洗马”指后者。
B.“或引至卧内”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两句中的“或”字意思不同。
C.谏议大夫:古代的谏官。“谏”,证也,即以正直之言启悟别人,魏征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用言语规劝君主和朝中百官,深得朝廷器重。
D.“君所以明”中“所以”,表原因,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极具才华。李密称赞元宝藏的书信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写,催促招他前来。魏征进献十条计策劝说李密,只是未被采用。
B.魏征经历波折。他先后跟随过李密、窦建德和隐太子李建成,后来因为帮李世民安抚那些曾经侍奉过隐太子的想要谋乱的人,而被授予尚书右丞的官职。
C.魏征一心为国。他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三个反面例子,劝谏唐太宗做一个明君。
D.魏征正直肯谏,皇后建议唐太宗纳郑氏女为嫔,他加以劝谏;太宗出巡谴责地方官招待不周,他以隋亡的典故劝谏,都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2)帝使温彦博按验其事,非是。
【小题5】材料一、二均阐述了为君之道,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魏征认为应该如何为君?

文段二:

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尚希很小时就死了父亲,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
B.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也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销了天下的所有郡县。
D.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统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数岁,转车骑将军,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情之容,上甚嘉之。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可汗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

炀帝即位,彭督后军。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
B.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
C.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
D.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又称《书》《书经》。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高祖,常用于皇帝的庙号。高祖即曾祖父的父亲,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C.男,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时已经有了“男”这一爵位。
D.省闼,又称禁闼,意思是宫中、禁中。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后来发展成中央政府派驻地方的行政机构,例如元代的“行中书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彭以孝闻名,武艺高强。崔彭年少无父,侍奉母亲尽心尽责,有武功谋略,又很善于骑马射箭。
B.崔彭胸有胆略,才智非凡。崔彭到达齐州三十里后,趁机谎称自己生病,要住在旅舍,然后派人把宇文纯骗出府邸,施展计谋将其捉获。
C.崔彭生性谨慎缜密,深受夸奖。崔彭在皇宫中二十多年,只要值班在仪仗之中,他就整日端坐着,从不懈怠懒惰,皇帝嘉奖了他。
D.崔彭喜爱读书,能学以致用。年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后来在守卫皇官时能够给皇上讲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并得到观者的肯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
(2)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