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他拥有三倍的人生
肖磊冰
1976年,从墨西哥飞往休斯敦的一架飞机里,一位70岁的老人溘然而逝。他的死讯传出后,整个美国沸腾了,许多报纸的头版都是一行大字:“休斯死了!”这个拥有别人几倍精彩人生的传奇人物,合上了他永远充满好奇的双眼,留下的是20亿美元的遗产和以不同身份创造的精彩传奇。
商人休斯
霍华德·休斯出生在休斯敦的一个富商家庭。作为家中独子的休斯颇受宠爱,可幼时有些孤僻自闭的休斯却把自己关在家中的车库里,拆卸组装一切他发现的机械。对于机械,他有着惊人的天赋,13岁的时候便自己组装了一辆摩托车,14岁就已经驾机飞上了蓝天。
16岁时,他的母亲因为手术失败而去世;在他刚刚年满18岁的时候,父亲也因心脏停搏突然辞世。当时老休斯的所有亲友都认为,刚刚成年的霍华德·休斯应该把财产托管起来,等上完大学再自由支配。可是在亲友眼中像个机械呆子的休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本来沉默内向的他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在法庭上对法官滔滔不绝地表明自己有能力掌管所有的遗产,并且提出向银行贷款买回属于亲戚的四分之一遗产。
他对媒体说,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员、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和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制作人。这让有的报纸撰文慨叹,老休斯的家底会很快败光在这个毛头小子手里。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车库的齿轮和机油中走出来的少年,不仅实现了当初三分之二的梦想,还成为一个让全美国震惊的商人。
1939年,霍华德·休斯买下了当时快要破产的环球航空公司。“二战”之后,他最早提供了横越大西洋的民用航线。这颇有战略眼光的一步,开创了环球航空在民用航空市场长达数年的独霸局面,也让他将父亲留下的遗产翻了上千倍,成为10亿级的富豪。
1965年,休斯飞机公司开发出约38千克重的商业通信卫星,开拓了欧美大陆间的电视、电话网络。 1966年,霍华德·休斯为美国制造了一艘无人太空船,这艘太空船首次登上了月球,为其后的载人登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人休斯
1930年的洛杉矶,《地狱天使》拍摄现场。
众多的飞行员不愿驾驶飞机从距地面30米的空中俯冲下来直接撞地。“没人来?那我飞给你们看!”霍华德·休斯不顾众人的劝阻上了飞机,飞机很快就从高空俯冲下来直直地撞到了地面。但是,霍华德·休斯没能在撞地前从飞机里跳出来。飞机在地上翻滚一圈,在它马上要燃烧时,人们看到霍华德·休斯艰难地从驾驶舱里爬出来跑向人群,背后不远处的飞机爆炸后冲出了漫天的火光……这就是身为电影人的霍华德·休斯,一个疯狂的制片人和导演。
1930年,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发布的《海斯法典》是相当严格的电影审查法规,它禁止电影中有接吻、暴力等“有悖道德”的镜头。霍华德·休斯,在影片《歹徒》中直接挑战审查机制。因为有情爱场面,电影被禁止播放两年。霍华德·休斯利用他旗下的125家影院强行上映,结果引发了社会轰动,影片被收回。几年后他再次强行放映,导致某个影院的老板因为“挑战社会的高尚情操”而被捕。正是因为他对《海斯法典》的对抗,引发了电影人反对这种审查制度的浪潮。
飞行家休斯
1935年的冬天,洛杉矶。因为H-1机身太短,没有人敢驾驶它试飞。于是,他决定亲自驾机冲击世界纪录。第一圈试飞就已经非常接近当时的世界纪录,可是裁判技师通过无线电告诉他,这次违反了航空协会的规则,没有做水平飞行。于是他又做了一次,这次直接打破了世界纪录,时速达566公里。兴奋的霍华德·休斯打算继续破纪录。第三次,没有成功。第四次,567公里,又一个世界纪录。霍华德·休斯仍不愿停下,又飞了第五次、第六次……突然间,引擎停止了工作,他这才发现油箱没有油了,他想操作失去了动力的H-1飞机滑翔着陆,但是飞机失控了,直线向地面坠落。在飞机即将坠毁的瞬间,他奇迹般地控制住了飞机,在一片甜菜地里安全着陆。得意的他微笑着对紧张万分的航空协会会员们说:“我创下了世界纪录,难道不是吗?”
此后的霍华德·休斯一发不可收拾。他先是驾驶改进的H-1打破了横跨美国的飞行纪录,然后又打破了横跨美洲大陆的飞行纪录和环球飞行的世界纪录,成为当时第一个打破各种飞行世界纪录的美国人。就连美国国会也为了表彰他环球飞行的功绩,专门颁发了一枚国会奖章给他。可惜向来鄙视政治家的他一直没有领这枚奖章,最后还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让人把奖章寄给这个桀骜不驯的飞行英雄。
(选自2013年第4期《读者》,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就介绍了霍华德·休斯去世并留下20亿美元的遗产和以不同身份创造的精彩传奇的信息,这样写显得很突兀,让人难以接受。
B.霍华德·休斯在商业上取得的成绩是骄人的,他可谓是成功的商人。这主要归功于他有在商业领域拼搏的智慧和勇气。
C.霍华德·休斯拥有三个梦想,可惜只实现两个。如果他为自己的高尔夫梦想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一定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尔夫球员。
D.飞行家休斯是个敢于挑战的人,成为当时第一个打破各种飞行世界纪录的美国人。但他因鄙视政治家而最终没有接受美国国会奖章。
E.这篇传记写了霍华德·休斯以不同身份创造的精彩传奇,详略得当,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敢想敢做又桀骜不驯的传主形象。
【小题2】请简述文章用“他拥有三倍的人生”作为标题的好处。
【小题3】文章记述霍华德·休斯童年生活和父母早逝的遭遇有什么用意?
【小题4】霍华德·休斯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带给人们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这篇传记给你的启示。
15-16高一上·辽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传记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雷抒雁:变革时代的抒情诗人
①1942年8月18日,雷抒雁出身于陕西泾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时,不识字但会背《金刚经》等很多经文的祖母,爱听评书的父亲,给了他最初的文学启蒙。雷抒雁从小就喜欢看书,写作,尤对诗歌情有独钟,从小学到中学至大学,他都是学校诗刊社的负责人。秦中大地深厚的儒家文化,塑造着诗人的品格与追求。
②1962年,雷抒雁成为陕西泾阳肥何什村几十年里惟一考上大学的青年,他如愿以偿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深造。5年大学生活刚刚结束,美好未来还未及展望,“文革”开始了。雷抒雁被分配到宁夏的农场下放劳动,心情一片惨淡,动身前,他在宿舍一把火烧光了积攒的诗稿……多年后,雷抒雁感慨:“我是学文学的,有一个向往文学的梦,而当时文学机构被破坏,文人被打倒,真不知自己还有什么路可走……”他说自己得感谢“接受再教育”的种田,感谢1970年加入解放军,基层军队生活对自己的锻炼,“打掉了学生知识分子身上的虚浮心理”。
③从农场出来后,雷抒雁被分配在62师政治部担任宣传干事,驻地在宁夏,这里一边是黄河,再往上走就是沙漠,环境很艰苦。从军11年,雷抒雁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下基层部队采访。他去过延边,上过长白山,跨过鸭绿江,游过青海湖……他说这是军旅生活最宝贵的财富,旅途中他写下了处女作《沙漠战歌》、《漫长的边境线》两部诗集。追溯他诗歌中一贯的大气雄壮与英雄主义情结,能在这里找到最初的源头。
④说起雷抒雁,有一首诗是绕不过去的。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政治刚开始解冻,为“反右”和“文革”中蒙冤者的平反还没开始,思想领域也遗留着一些观念的禁区。1979年3月,女烈士张志新平反昭雪。雷抒雁在一次不经意间得知了她的事迹后,心灵受到了猛烈的撞击:“那时候,我有大梦初醒的感觉,张志新的死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对于不同思想、不同言论的残忍程度出乎意料。”
⑤当时他感动得无数次流泪,到处找人诉说,甚至和人争论。想写诗,表达内心的思索、愤怒和激情,但苦于一时寻觅不到合适的诗的形象。1979年6月8日,他夜不能寐,凌晨一时,眼前突然看到了一片野草,野草上的一滩鲜血,不禁想起鲁迅的诗“血沃中原肥劲草”……他热血沸腾,从床上爬起来,铺展纸笔,第一句诗已从笔端涌现:“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辱洗光!”随后一发不可收,一直写到凌晨4时。第二天,他略作修改,定下诗题“小草在歌唱”,副题“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便立即将诗寄给了《诗刊》。
⑥《小草在歌唱》后经《光明日报》整版篇幅刊载,如一声惊雷,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它是最早以诗歌的形式,清算“文革”罪恶、打破思想禁锢、呼唤民主法治的力作。著名作家刘再复评价雷抒雁写出了“整个民族的忏悔”。还有人将这首诗与巴金的《随想录》相提并论,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开篇”。这首诗让雷抒雁蜚声诗坛,既是他最为人所知的诗作,也如同一枚铭刻着良知与勇气的勋章,伴随他一生。
⑦雷抒雁的诗歌生逢其时,20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文学更多承担着思想启蒙的责任。“那是一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地解剖自己,解剖灵魂,解剖社会的年代。”他说:“过去的30年,对于中国,对于中国的每个普通的公民来说,都是最重要和最了不起的年代。对于一颗敏感而活跃的诗心来说,则会有激情的篇章写下情感的记录。”
⑧1982 年,他的长诗《父母之河》将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与滋育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衔接起来,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2008 年中国南方面对巨大的冰雪灾害和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劫难,他又写下了《冰雪之劫:战歌与颂歌》、《悲回风:哀悼日》、《生命之花:毁灭与新生》……几乎在每个重大历史关口,他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说:“很多人认为雷抒雁的抒情长诗是颂歌,我却认为那其实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
⑨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关怀苍生的气质,不少人将“人民诗人”的殊荣加诸其身。雷抒雁坚辞不受,他只是说:“严格来说诗歌传递的是时代的声音,时代脉搏的跳动。诗人不能脱离这个。”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雷抒雁成为陕西泾阳肥何什村几十年里惟一考上大学的青年”,说明他的家乡地处偏僻,几十年来都没有出过大学生。同时也十分巧妙地证明了家庭文学启蒙对雷抒雁成才的重要性。
B.雷抒雁到农场劳动前烧掉自己的诗稿,表明他比较清醒地认识到从此以后他没有创作的环境和发表诗歌的地方,这说明他此时已经对“文革”有了清醒的认识。
C.军旅生活对雷抒雁帮助很大,特别是基层军队生活以及对基层部队的采访等,不仅增长了他的见识,更重要的是奠定了雷抒雁的诗歌风格。
D.20世纪70年代末乃至整个80年代,诗歌承担着思想启蒙的责任,诗人雷抒雁对外界有着敏感的认知和一颗热情澎湃的诗心,用激情写就了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E.雷抒雁对名誉看的很淡,比如他坚决不接受“人民诗人”的称号,他认为诗人应该传递时代的声音,自己所写的诗歌反映时代脉搏是作为一位诗人应该做的事情。
【小题2】文章的第五段使用了那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雷抒雁的诗歌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4】从雷抒雁写诗经历来看,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
史学大师许倬云
魏承恩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倬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那时候,只知道许倬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倬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湾舆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1948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跟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许先生说:“那时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这样就给我一个想当大的刺激,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不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老师照样认真上课。他住院开刀,教授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带着书到病床前去教,一边讲,一边讨论。听到这里,我就想: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吗?
许先生说,他选修了那么多似乎和历史学不相干的学科,“但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具看,这样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许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1970年起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杜克大学等校的讲座教授,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听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面聊天,许先生就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我研究历史的“一日师”。我去学校上课之余,经常会去他那里拜访,聆听他的教诲。有一次,《明报》编务总裁高信疆听我说起许倬云在香港,就说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帮他约一起吃饭聊天。参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许先生夫妇外,还有耀基师夫妇和哲学家劳思光。我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字辈了。很多年过去了,当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早已忘记了,但大师的风采则历历在目。
上一次见到许先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台北,听说他也在,就打电话约了时间去看望。言谈之中,他知道我跟随南怀瑾先生在学佛,就说怀师早年在台湾时,自己曾跟随殷海光去拜访过两次,因他的学问路子和南不合而没有再去,但殷老师对他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许倬云谈话录》里,称南怀瑾是奇人,有吸引力。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博士聊天。他说,殷门弟子对这一说法大不以为然。我说,十多年前就听许先生说过,事后特地向怀师求证。老人家还兴致勃勃地同忆当年殷海光跟他学打坐的情景。这也算为我尊敬的许先生辩诬吧。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台湾、大陆,许倬云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一样巨大的,他的《汉代农业》更被列为必读书目。
B.许倬云随和健谈,不摆架子,与作者初次见面,就畅谈自己的求学和治学经历,这让作者很受感动,之后多次拜访求教。
C.作者认为大陆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是:没机会向众大师求教,一个导师带多个研究生,课程全由学校或老师设定,学生缺乏自由度。
D.虽然和南怀瑾大师的治学略有不同,见面机会也不多,但是许倬云还是认为南怀瑾是奇人,很有吸引力,并对他的学问钦佩至极。
E.许倬云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
【小题2】许倬云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说:“我才算是真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练成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许倬云成为大师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潘建伟:量子世界的“中国耕者”
李陈续 刘爱华
①从读本科时与“量子”结缘,今年45岁的潘建伟已经与“量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本科毕业后,潘建伟继续在校攻读理论物理硕士,方向是量子基本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潘建伟认识到,量子理论中的各种悬疑需要尖端实验技术才能验证,于是硕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去代表世界研究水平的国外高校留学。
②1996年,潘建伟来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第一次见面,导师塞林格问他,“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的实验室一样的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一年后,潘建伟便与同事一起在《自然》上发表了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这个成果被公认为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被美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和《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进展,并入选《自然》“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③此时,量子信息已被国际科技界预见为会对未来信息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革命性影响新兴学科。2001年,潘建伟得到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金支持,并在导师张永德教授和近代物理系同仁支持下,从零开始组建实验室。潘建伟像“候鸟”一样,一边回到欧洲继续从事合作研究,一边指导国内的研究生建立实验室。2004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他们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成果。这一成果同时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这在中国科学家中还是第一次。
④量子信息是计算机、信息科学与量子物理相结合而产生的交叉学科,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技术和较高强度的经费支持,在快速推进国内实验室建设的同时,潘建伟继续在欧洲从事冷原子量子调控方面的学习与合作研究,并通过从国内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选派学生到国际先进小组学习等方式培养这方面的研究力量,完成了光与冷原子量子信息技术方面至关重要的人才和技术原始积累。潘建伟的人才布局,从中国科大起步,分别辐射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着人才的分众深耕。
⑤2008年,潘建伟团队整体回归中国科大,以陈宇翱、陆朝阳、张强、赵博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学者组成了强大研究阵容。他们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首次实现八光子薛定谔猫态;利用八光子纠缠首次实现拓扑量子纠错……《自然》杂志在报道潘建伟团队成果时评价:“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将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⑥“科学家要做原始创新,为国服务。”潘建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从初步实现局域的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以保证信息传输的绝对安全;通过量子计算研究,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
⑦早在2008年秋,潘建伟团队就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光量子电话网,实现了“一次一密”加密方式的实时网络通话,真正做到“电话互联互通、语音实时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电话网络系统。2012年和2014年,潘建伟团队分别建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络”和“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标志着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2012年底,潘建伟团队的量子通信装备在北京投入常态运行,为十八大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⑧2014年1月,依托于中国科大研究力量,中科院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同时通过整合院内相关研究所和南京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的优质资源,在教育部支持下成立了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潘建伟分别出任中心主任。他说:“我们希望能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贡献。”
⑨目前,千公里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京沪干线”项目正在稳步建设,将于2016年年底前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同时,潘建伟团队牵头实施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将于2016年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旨在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并连接地面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我国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选自2015年6月2 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潘建伟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到国外高校留学,主要原因是中国在量子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落后,缺少验证量子理论中各种悬疑的尖端实验技术。
B.潘建伟与同事一起在《自然》上发表的首次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学术论文,在量子研究领域影响深远,他因此被称为量子科学的开山鼻祖。
C.潘建伟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实现了许多个“首次”,《自然》杂志在报道这一团队的成果时称,他们的研究已领先于欧洲和北美。
D.潘建伟团队在信息安全传输方面颇有建树,他们的量子通信装备已在北京投入常态运行,并为国家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
E.中国量子科学研究起步虽晚,但成就斐然,许多成果已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在潘建伟团队和中科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也将很快建成。
【小题2】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潘建伟在建立中国量子科学团队方面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小题4】潘建伟成为中国量子科学领军人物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