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6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离骚》(节选)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王之踵(zhǒng)武及:赶上
B.指九天以为兮正:作证
C.夫唯灵修之也故: 缘故
D.余既不夫离别兮难:难过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骚》(节选)中,作者在诗歌开篇突出了他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和美好的名字,其作用是表现出作者出身高贵,楚国是他的祖国,爱国是他的本分。
B.诗篇中,“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这几句显示了屈原明知犯颜直谏是要触怒君王的,但他为了国家抛弃了顾虑,表明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节操。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现实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D.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小题4】对文中画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渔父》
A.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B.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C.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D.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15-16高一上·广东·期中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文言实词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B.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C.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D.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帝禅让的帝位。类似的词语还有即位、嗣位、大行、践祚等。
B.母忧,母亲的丧事,也称“母艰”。古时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C.申牒,“牒”是造纸术发明以前的竹书或木书,也指文书或证件,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名称之一。文中指用公文向上呈报。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与《项脊轩志》中“祖母持一象笏至”中的“笏”意义相同。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彧少时好学,为人所敬。柳彧年少时喜欢学习,读了很多经史典籍;高祖登基后,柳彧多次升迁;在朝廷上为官员所敬畏,皇上也赞许他刚直。
B.柳彧刚直果敢,勇于进言。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C.柳彧忠诚耿直,切中时弊。当时刺史一职多由武官担任,大都不称职。柳彧列举汉光武帝的例子向皇帝进言,并陈述武官治理百姓的弊端,皇上认为他说得对。
D.柳彧端庄严肃,不畏强权。柳彧奉命查办杨素的罪行,杨素依仗自己声势显赫,坐在柳彧的床上,柳彧端笏整容,使杨素匆忙地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智者之举事必时,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成亦可,不成亦可,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舟之与车。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②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走。此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鲍叔、管仲、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於齐国也,譬之若鼎之有足,去一焉则不成。且小白则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公子纠也。”管子曰:“不可,夫国人恶公子纠之母,以及公子纠,公子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公子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故令鲍叔公子小白,管子、召忽居公子纠所。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人事则尽之矣。

齐攻廪③丘。赵使孔青将死士而救之与齐人战大败之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④。宁越谓孔青曰:“惜矣,不如归尸以内攻之。越闻之,古善战者,莎随贲服⑤。却舍⑥延尸,车甲尽于战,府库尽于葬,此之谓内攻之。”孔青曰:“敌齐不尸则如何?”宁越曰:“战而不胜,其罪一;与人出而不与人入,其罪二;与之尸而弗取,其罪三。民此三者怨上。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宁越可谓知用文武矣。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晋文公欲合⑦诸侯,咎犯曰:“不可,天下未知君之义也。”公曰:“何若?”咎犯曰:“天子避叔带之难,出居于郑,君奚不纳之,以定大义,且以树誉。”文公曰:“吾其能乎?”咎犯曰:“事若能成,继文之业,定武之功,辟土安疆,于此乎在矣;事若不成,补周室之,勤天子之难,成教垂名,于此乎在矣。君其勿疑!”文公听之,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于是天子赐之南阳之地,遂霸诸侯。举事且利,以立大功,文公可谓智矣。此咎犯之谋也。出亡十七年,反国四年而霸,听皆如咎犯者邪!

管子、鲍叔佐齐桓公举事,齐之东鄙人有常致苦者。管子死,竖刀、易牙用,国之人常致不苦,不知致苦。卒为齐国良工,泽及子孙,知大礼。知大礼,虽不知国可也。

(《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


【注】①跲(jiá):绊倒。②蛩(qióng)蛩距虚:传说中的兽名。③廪丘:地名,④京:胜者为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⑤莎随贲服:该守时守,该退时退。⑥舍: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⑦合:聚合,指盟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事则不广广:荒废
B.故令鲍叔公子小白 傅:辅佐
C.补周室之阙:空缺,欠缺
D.举事且利 义:道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智者之举事必时/之以饥馑
B.蛩蛩距虚必负走/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民此三者怨上/君子不言举人
D.听皆如咎犯者邪/得门者或寡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蹶替蛩蛩距虚采甘草是为了能在遇到危机时为其所救,以补蹶不善跑跳的天资。
B.晋文公能称霸诸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携手戎族人和狄族人将流亡于郑国的周天子安置成周。
C.管仲、孔青、咎犯三人皆体现了“时不可必成,其人事则不广”,在没有出现良机时,依然能够想方设法创造机会。
D.管仲最终得以成为齐国的优秀人物,其恩泽施及子孙后代,是因为他得大礼。事实上,懂得大礼,即使不懂国事也是可以的。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赵 使 孔 青 将 死 士 而 救 之 与 齐 人 战 大 败 之 齐 将 死 得 车 二 千 得 尸 三 万 以 为 二 京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管子之虑近之矣,若是而犹不全也,其天邪!
(2)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是之谓重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和严君墓志铭序

【清】姚鼐

君讳守田,字谷园,杭州仁和严氏。君少游济南。寄籍运学为诸生,遂中乾隆辛卯科山东乡试举人。

初任阳江县,未至境,有迎吏来,与君语少习,见君囊橐(náng tuó)贫甚,诱君以利。君问何以取利,吏曰:“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君曰:“诺。”至县日,即坐堂上,出所冤系囚,尽纵之去。独留一囚讯之,囚即服罪,卖浆者也。迎吏捧牍在侧,捽下痛杖,黜之。

调仁化,与巡抚孙公士毅争狱,君辞厉,孙公变色,既而卒从君议,更以重君,遂调之番禺,凡狱事多委君。以母忧去官,服阙,再赴广东,补顺德知县。治海盗有绩,屡辨难狱。又调南海。番禺、南海,皆大府治所,君两莅之,人见其意思如暇,然而政无不尽。是时孙公擢为总督,率兵出关,讨安南之乱,公故奇君才,之从军。及市球江之捷,叙功入奏,赐孔雀翎五品顶带,君才盖见端绪矣。既而与孙公偕返。孙公内召。嘉勇公福康安代其任。福公亦重君才,君议论其前必尽,福公常听其说,于事多便,为保题君。

其署淮安知府时,值旗丁以各县助之费少为词,数百人大噪淮上使之门,君往召众前,使诉其意。君徐曰:“助费在州县,今为尔白漕使,饬下道,道下州县,取费至,则汝候久矣,不亦病乎?”众曰:“然。”君曰:“是诚非吾职,然吾当为公济汝以私财,汝等张帆疾行可矣!”于是命之次第发,而稍资给之,竟无事。江淮人咸称颂君有定乱才。

君文章无不能,而奏牍尤善。通晓兵事,便骑射。为举人时,偕人游塞上,与侍卫武人共宴饮角射,君最后发,三矢中的如一,武人大愕沮屈,君从容就坐,题诗便面而去。其在孙公军中,诚欲尽其谋,以共立功于域外。不幸值阮氏之变,军溃功不就。世孰由知其才之异也。

(选自《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B.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C.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D.邑有卖浆者殴/人死/而多引/富室系数十人矣/君至/咸胁以罪/千金立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明、清两代规定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含京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者称举人。
B.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为官者一般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期满后除去丧服。
C.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用于晓喻或声讨,不可用于征召。
D.漕: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水上河道及运输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守田刚到阳江县,就有人建议他借审案敲诈富户敛财。他表面听从,审案时却将无辜的富户当堂释放,并严惩了献计者。
B.严守田几度在广东为官,治海盗,审疑案,参与平叛,献计献策,言无不尽,深受前后两任总督的信任与赏识。
C.严守田在任淮安知府时,用不多的私财巧妙地平息了漕运旗丁的骚乱,维护了漕运的安全,为此受到江淮人的赞颂。
D.严守田文武双全,曾在军中初露头角,本可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大显其能,却因意外未能建功。作者对此深为惋叹。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