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9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

商周时期,在今天的中国境内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人们用华夏族与蛮、夷、戎、狄来区分他们。异族婚姻就是华夏族与蛮、夷、戎、狄之间的通婚。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通过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取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实现了灭夏的大业。实际上,早在商族始祖契的时候,就已经与戎狄女子通婚。根据《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娀族就是戎族。简狄和帝喾之间的婚姻无疑是异族婚姻。

末代商纣王屡次与外族女子婚配。商纣曾以“西伯昌(即姬昌)、九侯、鄂侯”担任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九侯就是鬼侯,为蛮狄之人。鬼侯为了讨好商纣,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他,然而这位女士“不喜淫”,纣非常生气,就把她杀害了。汉晋学者皇甫谧在其著作《帝王世纪》中也记载了此事。

商朝末年,周族的首领姬昌遵祖宗之法,各方贤能之士都前往投靠。看到这点,商朝另外一位方国首领崇侯虎甚是紧张,担心周族强大后会危及自己的方国利益,就对商纣说到姬昌将不利于商朝的统治。商纣果然听信谗言,把西伯囚禁了起来,关押在羑里。周族人十分担忧,千方百计营救,大臣闳夭多方搜求美女奇珍,终于得到“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通过商朝宠臣费仲进献给商王。商纣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西伯释放了。可以想见,周族进献的有莘氏美女,应与商纣结成了婚姻。

商王之子也与异族女子通婚。商王武丁时期有这样一条甲骨卜辞,内容为“己亥卜,王:子白羌毓,不其白”。子白羌指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毓是生育。这条卜辞是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白皮肤羌族女子将要生育,所生之子的皮肤是否为白色。从此条卜辞可以看出,这位商代王子娶了一位羌族女子。

在西周君王和他们的祖先中,有多人与夷狄女子结婚。根据《诗经·鲁颂·閟宫》,周族始祖后稷是姜嫄所生,而“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所以姜嫄是羌族女子。另外,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太姜、太王娶的周姜、周武王娶的邑姜也都是羌族女子。

西周时期的申国,姜姓,在典籍中屡次被称为“申戎”“姜氏之戎”。西周末年,周幽王新娶了褒姒,甚是宠爱,并生子伯服;幽王立他为太子,还驱逐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宜臼逃亡到母亲的娘家申国,周幽王向申国索要,申国联合鄫国、西戎攻打周国,并杀周幽王于戏地。这里周幽王的王后——申后就娶自戎狄的申国。

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公元前777年,秦襄公“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为戎族的君王。所以,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族的君王。

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华夏族的发展和内涵的丰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异族通婚诞生了很多卓越的个体,如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能力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同时,为后来历史时期和亲政策的提出和执行提供了切实的历史借鉴。

(选自2014年10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的商周时期异族婚姻的一项是(     
A.商王武丁时期有一条甲骨卜辞,占问商王之子宠幸的羌女生的孩子皮肤是否白色,说明商王武丁的儿子与羌族女子缔结了异族婚姻。
B.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采取与戎狄的有莘氏通婚的方式,赢得了“有莘氏媵臣”伊尹的辅佐,从而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C.据史书记载,秦襄公曾“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这里的丰王便是戎族的君王,说明一些西周诸侯还将女亲属嫁给戎族结成异族婚姻。
D.西周末年,周幽王与美女褒姒结为异族婚姻,并把他和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立为太子,还驱逐了王后申后所生的太子宜臼。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可见作为有娀氏之女,商族始祖殷契的母亲简狄和帝喾之间缔结了异族婚姻,简狄还被帝喾封为了次妃。
B.商纣时,方国首领崇侯虎担心以姬昌为首领的周族强大起来,危及自己方国的利益,就向纣王进谗言,导致姬昌被囚禁在羑里。
C.契、后稷、晋文公、赵盾、赵襄子等,这些都是异族通婚诞生出的卓越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前进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D.周幽王宠爱褒姒,并立其子伯服为太子,直接导致王后所生的太子宜臼出逃申国,后联合鄫国、西戎,在戏地把周幽王杀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天的中国境内,早在商周时期,华夏族就已经与蛮、夷、戎、狄等很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并且华夏族与这些异族之间还有婚姻相通。
B.作为蛮狄之人的鬼侯,曾经担任商纣王时商朝的三个重要官职之一,他曾将自己的女儿进献给商纣王,想通过缔结婚姻来讨好商纣王。
C.周族始祖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周人祖先古公亶父娶的是太姜,其后的太王娶的是周姜,姬昌遵祖宗之法娶的也是羌族女子。
D.商周时期的异族婚姻,加强了华夏族与蛮、夷、戎、狄这些异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华夏族的内涵。
15-16高一上·黑龙江大庆·期末
知识点:学术论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奥尔巴赫的巨著《摹仿论》那个著名的开篇,谈的是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在文体上的差异。他说,荷马的叙述完整而周到,各种事件都发生在前景;《旧约》故事则朝着一个目标发展,只突出对人物行动有用的部分,其余则任其模糊不清。这跟两者所描写的人物的身份有关:荷马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旧约》的对象则不分阶级,是游牧或半游牧部族成员。

这不正是《红楼梦》与《水浒传》在写法上的区别吗?《红楼梦》像荷马史诗,事无巨细,皆刻画无遗,工笔细描;《水浒传》像《旧约》故事,删繁就简,一气呵成,朝一个目标进发,只突出聚光灯下的行动,其余都模糊成背景,“伤人乎?不问马”。这与顾随的说法高度吻合:“《红楼》有时太细,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水浒》用简笔,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这是因为,两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态有显著不同。大观园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作者乃耽于文字的声色。而梁山泊则险象环生,杀机四伏,说话人线条比较粗放,常有“说时迟,那时快”的强烈动感。

不妨举两个例子以说明。《水浒传》第二回写端王赵信赴驸马王诜的府上宴饮,《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到冯紫英家中饮宴,都涉及皇亲国戚,都是酒席上洗手间,也都有赠人礼物的事,正好可以对参。《红楼梦》里,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琪官)随了出来。宝玉连称幸会——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琪官接了……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宝玉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中解了下来,递与琪官。《红楼梦》里的礼物,从来就没有简简单单送出去和收进来的,比如这两条汗巾。

到了《水浒传》里,一切都简单了,那是囫囵的吃喝,直截的馈赠:且说这端王来王都尉府中赴宴……拿起镇纸群子,不落手看了一回道:“好!”王都尉见端王心爱,便说道:“再有一个玉龙笔架,一并相送。”端王又谢了。两个依旧入席,饮宴至暮,尽醉方散。端王相别回宫去了。

两个段落里发生的一切,《红楼梦》依然在回环往复,余韵不绝,而《水浒传》却收缴干净,到此为止。施耐庵是线型的叙事,一切都悬空在目前,只一束光打在上面。曹雪芹的叙事却是网状的,拿奥尔巴赫的话说,是像荷马一样光照均匀,所以旮旮旯旯都能显影。宋淇是唯一曾经把曹雪芹与荷马相提并论的人,因为小赫胥黎指出荷马的伟大就在于能够将事物的整个真相全盘托出,这在宋淇看来,一如曹雪芹的明镜高悬,遍观圆照。

如此看来,《红楼梦》在感官、语言上的品位是不是比《水浒传》要高出许多呢?不能这么说。奥尔巴赫认为,荷马史诗与《旧约》故事这两种文体,事实上无分高下,它们只是不同的风格的基本类型而已。文字的繁简都是服务于总体需要的。《旧约》写亚伯拉罕带一仆一驴和爱子以撒走了三天路去燔祭上帝,沿途全无风景。《水浒》也是行动中的诗,好汉们走的都像是一条空荡荡的路。

顾随也极赞施耐庵的文笔之妙:“若《红楼》算‘能品’,则《水浒》可曰‘神品’。”但是,若换了另一个角度,曹雪芹的境界似乎又更高了,因为如马鸣《大桌起信论》所说的,粗中之细,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境界。因此,同为对人类现实的再现与复叙,《红楼梦》的世界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所认知的那一个。

(摘编自江弱水《〈红楼梦〉〈水浒传〉的繁与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写的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水浒传》的写作对象不分阶级,它们之间的区别正如荷马史诗与《旧约》的区别。
B.“伤人乎,不问马”在文中暗含的意思是。《水浒传》的写作只突出和目标有关的行动,对其余的事件则将其模糊成背景。
C.《红楼梦》中的礼物赠送是回环往复的,《水浒传》的礼物赠送则是直截了当的,两者体现了工笔细描和删繁就简的区别。
D.宋淇将荷马和曹雪芹相提并论,是因为他认为荷马将事物的整个真相全盘托出的写作手法,与曹雪芹的“明镜高悬”是一致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奥尔巴赫《摹仿论》开篇中的论述引入,具有权威性,接着以反问的方式明确了自己的见解,观点鲜明。
B.文中将《水浒传》第二回与《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进行比较论证,是因为两者发生的事件、牵涉的人物身份地位相似。
C.最后一段引用马鸣《大乘起信论》的观点,作者是为了证明自己与马鸣观点一致:《红楼梦》与现实生活更接近。
D.文章在对《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比较中,使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式灵活,说理透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所处的社会形态的不同,决定了作品写法的不同,这也是《红楼梦》注重细节描写,而《水浒传》多用简笔的原因。
B.《红楼梦》的叙事是网状的,里面的物件或事件是千头万绪、相互交织的;《水浒传》是线型的,叙事注重目前,干净利索。
C.文字的繁简和语言的品味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水浒传》在文体和风格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D.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红楼梦》《水浒传》都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总体来看《水浒传》是“神品”更胜一筹。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唐入宋,中国的长安、开封等地,市民与军队聚集,形成规模相当大的都市。都市的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育,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诱发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娱乐业的出现。在唐宋时期的各大都市,出现了勾栏瓦舍——汇聚多种表演形式的大型娱乐场所,表演艺术由此成为足以谋生的行业,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更形成巨大的经营压力,促使艺人们不断提升表演艺术水平。

在唐宋年间的勾栏瓦舍里,说书、讲史成为备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在那里还出现了傀儡戏和皮影戏。勾栏瓦舍的说书讲史以及傀儡皮影等表演,追求的是有着更多细节的故事,如何敷衍情节使之包含更多细节,尽可能细致地描摹情节发展的经过,成为表演能否成功的关键。古代长篇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等,显然都不是文人们的个人创作,而更像是唐宋年间的勾栏瓦舍里说书讲史的艺人们在表演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话本。因为艺人需要细节更丰富的陈述,使那些在史书或传说里只有寥寥几行文字记录的故事,可供整日甚至连续多日讲述,以满足城市里有大把闲暇时间的看客们的需求。他们的叙述使历史故事的脉络渐渐变得越来越曲折复杂、跌宕起伏,越来越具有大型戏剧作品所需的规模。

都市是催生大型商业化戏剧的重要背景,但是戏剧的出现与成熟,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机缘。唐朝是佛教思想传播的隆盛时代,为向俗众讲经,僧侣们把经文和其中的动人故事编成通俗文字加以演唱,先用散文说白叙述事件的经过,然后用韵文歌唱加以铺陈渲染。由此出现了一种夹唱夹叙的特殊文体。这类文体常用某某“变”称其故事,故名为“变文”。变文这类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文体随佛教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新的极受欢迎的娱乐方式。

无论中国颇具规模的长篇讲唱文学是否源于变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们从文体上看,与剧本已经非常接近。而更接近的,显然是与变文有关的诸宫调。

诸宫调是叙事体的说唱调,以一种特殊的文体,即应用了韵文与散文这两种体制组织而成的文体,来叙述一件故事。存世所有诸宫调的本子,都具有唱白相间、用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一文体上的明显特征。隋唐时期出现了同一宫调内不同曲牌的乐曲连缀形成的较大规模的音乐作品,名为套曲,或组套。音乐长于抒情,无论是长调还是小令,均可用于表现不同的情感,但叙事显然是其短处。且不说单支的曲子,即便是套曲,对于叙述完整复杂的故事而言,仍然显得格而不够,又因为用音乐的方式演唱曲折复杂的故事,需要运用具有变化的音乐手段,因此,将不同宫调的多个套曲组合在一起,形成“诸宫调”,就成为一种更具表现力也更受欢迎的新的表演形式。诸宫调形成的过程中,唐宋大曲、唐宋词里常见的曲调,以及民间的俗曲等等,都得到利用。有如此丰富的音乐元素加入其中,诸宫调的精彩是可以期待的。

(摘编自《中国的戏剧源流之变文与诸宫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时期,规模化大都市的出现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育,勾栏瓦舍这种大型娱乐场所随之出现。
B.唐宋年间的勾栏瓦舍里,细致描摹更多故事细节的说书讲史和傀儡皮影更易表演成功。
C.都市是催生大型商业化戏剧的重要背景,而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又为其出现、成熟提供了特殊机缘。
D.从唱白相间的文体特征来看,无论是长篇讲唱文学、变文还是诸宫调,都与剧本非常接近。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主要介绍勾栏瓦舍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引出下文几种备受欢迎的表演形式。
B.文章末段着重阐述了诸宫调的文体特征,主要是为了说明在文体上诸宫调与剧本更加接近。
C.文章介绍说书讲史时侧重内容的曲折复杂,介绍变文与诸宫调时侧重文体的讲唱结合。
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而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艺人们只有不断提升表演艺术水平,才能既不影响个人的生计,又不影响勾栏瓦舍的经营和发展。
B.因为史书或传说里的故事只有寥寥几行文字记录,所以它们不能成为说书讲史的艺人们表演的蓝本。
C.变文后来成为极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这与僧侣们借其传播佛教思想这一初衷是相悖的。
D.如果没有对唐宋曲词里的常见曲调和民间俗曲的吸收利用,诸宫调就难以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的加密方法,大都是基于某种数学问题的单向困难性。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沿着正方向很容易,你可以用它来加密,但逆方向就很困难,导致破解很困难。

这些密码算法保护了我们的支付、邮件、通话等网络活动,这是了不起的功绩。但有个巨大的隐患: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证明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真的是单向困难的。甚至,连单向困难的问题是否存在,都还没有得到解答。

我们之所以认为因数分解等某些问题是单向困难的,仅仅是基于经验,即到目前为止没见人解出来。但这显然不是个真正可靠的理由:你怎么知道别人解不出来?你怎么知道将来的人解不出来?因此,当你对某个密码充满信心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敌人早已把它破解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什么叫做一次性便笺密钥呢?它是满足这样三个条件的字符串:第一,随机;第二,长度跟明文相等;第三,一次一密。密码学里早已证明了,用这样的密钥加密的密文,不可能被任何数学手段破解,即使对方有无限的算力都不行。

为什么不可能被破解?因为这样的一段密文,可能对应任何的一段跟它等长的明文,而且概率相等。比如说,既可能对应“明天上午向东进攻”,也可能以同样的概率对应“后天下午向西撤退”,所以完全无从选择。这真是太好了!

不过问题立刻就来了:既然一次性便笺密码不可破解,那我们直接用它不就得了?为什么还要用RSA等等呢?回答是:以前最大的漏洞在于密钥分发。也就是说,你怎么让AB双方都获得这样一串字符串呢?传统的方法是派信使去送,但假如信使被抓了怎么办?叛变了怎么办?李玉和与甫志高的故事,大家都十分熟悉。因此,一次性便笺密码以前是好看不好用。只有在极少数需要绝密而且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方,例如美俄总统通话,会用到这种方法。

但在量子密码出现以后,情况就完全翻转了。量子密码的一次性便笺密钥,是通话双方直接产生的,没有第三者介入,不需要信使去送。实际上,量子密钥的产生过程,就是分发过程。因此,这种技术被叫做“量子密钥分发”。这样,一次性便笺密码术一下子从好看不好用,变成了好看又好用。只要建立起量子密钥分发的线路,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以实现美俄总统通话级别的安全性。

(摘编自袁岚峰《量子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加密方法,保护了我们的支付、邮件、通话等网络活动,但存在巨大的隐患。
B.数学问题的单向困难性是用来加密的先决条件,因为逆方向很困难,导致破解很困难,正好用来加密。
C.如果某些仅凭经验认为单向困难的数学问题被人解出来,那我们传统的加密方法将会被颠覆。
D.量子密码是通话双方直接产生的,没有第三者介入,这样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泄密问题的发生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列举李玉和与甫志高的故事,是为了说明保护信使要不惜一切代价。
B.数学问题是否是单向困难的,甚至,连单向困难的问题是否存在,都还没有得到解答。
C.一次性便笺密码可能对应任何的一段跟它等长的明文,而且概率不等,完全无从选择。
D.用了“量子密钥”技术的一次性便笺密钥,可以让任何两个人之间实现无级别的安全性。
【小题3】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密码设置和使用技术的发展过程。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